「滿漢一體」——清朝前期實行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2020-09-21     左岸楓

原標題:「滿漢一體」——清朝前期實行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清朝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多民族時期。而滿族執政的同時,也帶來了極為嚴重的民族矛盾。為了解決比較急劇的民族矛盾,清朝前期採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來調節滿漢兩族之間的關係。這些民族政策,多以平等兩族權利為主,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對於民族矛盾的緩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民族政策,只是解決民族矛盾的途徑之一,在其他方面沒有跟上來的條件下,清朝前期的民族矛盾仍舊存在。而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只是在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條件之下,能夠做出的最大調整。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致力於調節滿漢矛盾,統一民族政策

在攝政王多爾袞帶領清兵入關之後,滿族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統治,而由此時開始,滿漢兩族的矛盾也不斷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清朝需要有力的民族政策用以調節兩族之間的關係。

(一) 入關初期統治者推行「滿漢一體」政策,致力於緩和社會矛盾

在入關初期,清朝的統治者就一直推行「滿漢一體」的政策,雖說政策的執行並不一定是到位的,但這個政策的提出,仍舊獲得了不少漢族官民的好感。

在最開始,清朝是沿用明朝的文武官員的,並沒有對其有任何歧視。因為當時的清政府,需要這些官員的支持,用以穩固政權。在《滿族通史》當中也有記載當時的這項政策,「在京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明朝官員,俱以原官同滿官一體辦事。」

不僅僅是繼續沿用明朝官員,清朝還開始調節了科舉考試和官制。初期的科舉考試採用的基本書目和內容則是漢族的「四書五經」,用以拉攏漢族的知識分子;在官制層面,入關初期也一改後金的「崇滿抑漢」,給予漢族和滿族同等的晉升機會。

從中可以看出,初期的民族政策,以協調滿漢兩族的矛盾為主。

(二) 清朝前期不斷調整民族政策,用以調和滿漢矛盾和關係

而到了康乾時期,由於民族政策的執行不到位,仍舊對漢族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的處理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的清政府同樣採取了一系列的調整政策。

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修改逃人法。逃人法實際上指的就是,對逃人採取極其殘酷的嚴刑,用以鎮壓。但逃人法並沒有改變社會動盪的局面,甚至加重了民族矛盾。

所以,在康熙時期,就將逃人法進行了修改。這在《清聖宗實錄》當中就有記載,「逃人事情,關係重大。前因立法太嚴,恐使百姓株連困苦。故將條例履行更改減定,期於兵民兩益。」實際上,逃人法是滿足統治者壓迫漢族人民的一種重要手段,因為當時主要的逃人都是針對漢族而來的,

而漢族人民因不滿滿族的壓迫進行反抗,也會遭到逃人法的懲處。如此一來,滿漢兩族的民族矛盾愈發激烈。但康熙時期對於逃人法的修改,則是當時的民族政策當中最有效的措施,對滿漢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清朝前期民族政策在促進民族融合的同時,無法解決根本矛盾

無論是入關初期的「滿漢一體」政策也好,還是前期的「滿漢一體化」政策也好,都致力於改善民族關係,一系列的民族政策的確對於民族關係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無法改變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一) 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需求,促進了民族間的平等交流與融合

當時的民族政策,對於民族關係的調整和社會矛盾的緩和,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清朝前期所採取的一系列民族政策,都是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需求的,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效果。

首先,就是穩固了滿族的統治政權。古代中國歷來都是漢族統治政權,除了元朝和清朝之外,很少有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

而為了緩和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清朝前期提出的「滿漢一體」的口號,確實讓滿漢關係有了一定的好轉。再加上康熙對逃人法的修改,改善了漢人地位,維護了漢族人民的利益,所以對滿族的統治政權,起到了一定的維護作用。

其次,就是促進了滿漢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滿漢兩族的關係有了一定的平等性之後,兩族人民也能夠更加平等友好的相處,而這種聯繫的密切,包括通婚等等,都會促進兩族之間的民族融合,從而能夠增強統一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二) 民族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族矛盾,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不平等現象

但實際上,民族政策並不能解決根本性質的民族矛盾,受到發展水平的影響,清朝的民族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瑕疵。

「滿漢一體」,只是表面上的口號和政策,但在實際的政治和法律層面,仍舊存在著不平等的現象。比如說,剃髮、易服、逃人等等政策,都體現了對漢族文化的忽視和歧視。正因為滿族文化對漢族文化的侵蝕,也引起了強烈的無法解決的民族矛盾。

在清朝統治時期,也有很多地方發生了反清鬥爭,如湖南、安徽和山東等地,都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鬥爭。而這些鬥爭,不僅不利於清王朝的統治,而且還表明了,當時的民族矛盾仍然根深蒂固,無法依靠表面上的民族政策來解決。

總結:

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以調和滿漢兩族的民族矛盾為主,並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入關初期所採取的「滿漢一體」政策,給漢族士大夫和人民都帶來了一定的利益,康乾時期對民族政策的再一次修改,也體現了統治者對兩族關係的重視。

但究其根本,在滿族政權的統治範圍之下,漢族的利益無法得到充足的保證,政策的執行不嚴和官僚體制當中隱蔽的歧視,都加劇了滿漢兩族之間的矛盾。這也表明,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之間的矛盾,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參考文獻:

1.《滿洲開國史》

2.《中國民族史》

3.《清代民族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hw5LrHQBd8y1i3sJdV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