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面積最大的縣,清朝建縣,民國時曾設市

2019-11-30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段,地處黃海之濱,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省域自古為「魚米之鄉」,鄰省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均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富饒之地,而江蘇也是如此,歷代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歷史上,江蘇省域分屬數個地理、文化單元,明朝時朱元璋定都南京設直隸,江蘇全省才屬同一行政區,清初因江南省(明朝南直隸)「其制過大」而析為江蘇、安徽兩省,分別以省內兩府首字得名,江蘇省得名於江寧府、蘇州府首字。現在,江蘇仍是我國陸域面積較小的省,省內最大地級市為鹽城市,而江蘇面積最大的縣也隸屬於鹽城,為鹽城市代管縣級東台市。

東台市,位於江蘇省中東部沿海,地處黃海之畔,自古為「魚米之鄉」「黃海明珠」,曾是我國著名的海鹽產地,北宋時呂夷簡、晏殊、范仲淹等名相曾於今東台西溪當鹽官,著名的范公堤就為范仲淹於西溪任鹽倉監時上書提議並主持修建。東台歷史悠久,但歷史上長期為海陵縣(泰州)之地,清朝乾隆時才正式設縣。

東台,古為淮夷地,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等國,秦滅六國後為東海郡廣陵縣地。西漢漢武帝時於今泰州設海陵縣,東台為其所轄,此後兩千餘年間東台之地多為海陵(泰州)所轄。南北朝時期,東台之地處於南北激烈爭鋒之地建制、隸屬變化混亂,這一時期於西溪曾設寧海縣,唐初又省入海陵縣。

泰州設於五代,海陵為州治,北宋時曾於西溪置西溪鹽倉監。宋金時,黃河奪淮入海,今東台東開始成陸,明初省海陵縣,其地由泰州直領,東台縣域為泰州直領之地,明清時期泰州為揚州府所轄散州,東台縣為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泰州東境所設,以駐地東台為名。泰州、東台縣同屬揚州府。

解放戰爭時期,東台解放後曾設東台市,1949年東台市又併入東台縣。建國初,東台縣先後屬蘇北行署區泰州專區、鹽城專區,195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屬江蘇省鹽城專區,此後為鹽城地區、鹽城市所轄,1987年東台縣改為縣級市,仍由地級鹽城市代管。現在,東台市域陸地面積175.67平方公里,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hicjvm4BMH2_cNUgCu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