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是當地面積最小的建制村,過去名不見經傳,如今卻成了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美麗鄉村典型示範村。是什麼讓這個村發生如此大的改變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轉觀念 聚人心 山村舊貌換新顏
視頻:《半山村:「旅長書記」帶來的美麗蝶變(上)》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村民 林上樹(尤溪方言歌):
現在政策真的好,關心人民第一條,人民生活過的好,人人高興會唱歌,黨和百姓一家親,全心全意為人民……
老人通過這首方言歌,抒發自己對如今美好生活的感悟,靈感源自村裡五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年前的半山村,是一個垃圾成堆,賭博成風的落後村,而如今,這裡已舊貌換新顏。
每逢夜幕降臨,半山村的群眾廣場就熱鬧開了,村民聚在一起,一場場激情廣場舞正火熱上演。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村民 陳金玉:
我們晚上都過來可以出來跳舞,跳跳廣場舞,感覺跳對我們身體也有好處。
另一邊在村圖書室,愛好戲曲和樂器的村民則自娛自樂排練新曲目。
尤溪縣梅仙鎮汶潭村村民 林祥關:
愛唱歌的人唱唱歌,愛拉二胡的人拉二胡,我覺得這個非常好。原來在半山村,2015年以前想活動的話,一個沒有像樣的場所,也沒自己的樂器,以前的話村民沒事打麻將、賭博等等這些不良的情況很多。
半山村位於福建中部尤溪縣,全村耕地660畝,人均僅0.6畝,因為資源短缺,這裡曾經垃圾成堆,賭博成風,財政困難。
2015年3月,林上斗從部隊某雷達旅大校旅長崗位退職,毅然婉拒大企業「待遇不變」的橄欖枝,放棄大城市的優越生活,自願把黨組織關係轉到家鄉半山村。當年6月,村級組織換屆後,林上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鄉村振興要先文化振興,讓他們改變腐朽的思想觀念,比如農村處處講風水,講迷信,有的個人利益至上,一夜暴富的思想,這些落後的觀念已經嚴重製約著鄉村發展。
改變村民的生活陋習,首先需要轉變大家的觀念,林上斗上任後,以軍人的作風鐵腕治賭,一旦發現賭博,必定銷毀賭具,沒收賭資充公。同時堵疏結合,通過完善文化設施,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如今半山村的賭博現象絕跡。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所以我感到要振興鄉村,要使他們(村民)精神上先脫貧,使他們在精神上保持一種比較好的狀態。
半山村,是尤溪梅仙鎮面積最小的建制村,距城區僅10公里。半山村依山傍水,原生態保持較好。然而,村道兩邊到處是雞鴨舍、豬圈、旱廁,還有5條又髒又臭的坑溝,上面扔滿垃圾,蒼蠅蚊子到處飛,被村民稱為垃圾坑。
「沒有好環境,怎麼談得上好生活?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須馬上整治,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林上斗帶領村兩委班子下決心進行環境整治,改變半山。他不拿村裡一分錢工資,帶頭參加建設景點、拆除旱廁、撐竹排等義務勞作,看到地上髒了就拿起掃帚打掃乾淨,發現煙頭、紙屑就撿起來放進垃圾桶。在林上斗和村兩委班子的帶頭下,村民自覺拆除了旱廁39個、糞廠4個、豬圈18個,騰出養雞坪、蔬菜地26塊。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村民 劉金玲:
村裡的衛生都變得好了,變得乾淨了,人好像都變得更有素質了,像家門口地上看到垃圾也掃了,小孩子也變得更有素質,垃圾也不會到處亂扔,都會扔到垃圾桶。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首先要把正氣樹起來,把人心聚起來,這個是最主要的,沒有群眾的參與,我們很難開展工作,所以我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還要依靠群眾。
創新機制興產業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短短几年時間,家鄉半山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大改變,這讓林上斗倍感欣慰。可是,如何加快產業發展,促進村財和村民增收,是林上斗上任後就一直思考的問題。那麼他會如何帶領村民振興產業,實現村強民富呢?
視頻:《半山村:「旅長書記」帶來的美麗蝶變(下)》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核心。而現狀是,半山村村小地少資源缺,沒有產業,大多數勞力外出打工。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大部分人口外流,村裡留下的人員都是一些年紀大的,有些沒有辦法出去打工的,很多的土地資源都浪費了。
如何打開局面?經過深思熟慮,林上斗首先想到了通過機制創新,實現資源整合。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首先可能就是把合作社成立起來,因為單打獨鬥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產業發展,只有規模、品牌,大家共同做品牌,使農民勞動創造的價值,能賣出好價格,這樣通過我們的平台,可以帶動一產二產,能夠引進我們的村民回村創業,回村就業。
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
隨即,半山村成立了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全村230戶、1060人全都入股合作社,每人投資200元股金,合作社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通過生態旅遊開發、土地流轉利用、林木花卉和特色水果種植等多種經營,發展150多畝牡丹、20多畝桂樹、全省首批面積最大的270畝綠桐基地等。
村裡依託合作社,推廣種植新品種黃金百香果,由合作社墊付搭架、果苗資金,收成時,由村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使用「半月島」品牌,統一對外銷售。有了品牌、資金和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多年在外打工的林上招果斷回鄉帶頭種植,如今他已是村裡百香果種植的帶頭人之一。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百香果種植大戶 林上招:
以合作社平台統一銷售,我們利用合作社商標,所以我的百香果也賣得非常好,百香果效益還可以,我們也雇了一些工人,自己也受益了一點,也帶動了農民增加收入。
今年已有20多戶村民利用村裡180多畝荒田荒山,種植百香果實現增收。作為村裡的一分子,也是合作社的股東, 退休在家的吳愛珍老師看到了村裡的變化,也感受到了村裡的發展後勁。乘著這股東風,這段時間她開始在家建設自己的「多肉植物園」,現在已經初見雛形。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村民 吳愛珍:
我很想跟上美麗鄉村的步伐,把我的庭院布置好,小庭院也是體現了一個村裡的美,也就是說客人來了,多一個地方看一看走一走,未來一個打造一個花園式的餐廳。
在優化環境吸引村民回鄉創業就業的同時,村裡還將1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本村貧困戶扶貧入股資金注入合作社,所得利潤直接讓貧困戶受益。72歲的林上術患偏癱多年,行動不便,是村裡的貧困戶,這幾年村裡發展了,老人也實現了脫貧。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村民 林上術:
像我們(村)的經濟搞起來了,自然分紅的錢自然會多起來,會增加起來,所以我們生活水平也是有很大變化,生活(水平)會慢慢提高。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所以鄉村振興一個是機制要創新,要成立人人參與,同股同權的合作社,把資源整合起來,在黨支部的主導下,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這樣能夠發揮我們的資源最大效益,這樣就能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共同富裕。
林上斗資源整合的第二步棋,就是依託村裡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
當地最大的河流——尤溪流經半山村,河岸邊和半月島上保留了眾多香樟、榕樹、桂樹等古樹名木,其中,樹齡在200年以上的香樟樹就有30多棵。
半月島外圍的樹叢竹林中,吸引了兩三千隻白鷺、夜鷺、池鷺等在此安家棲息。為此村裡專門興建了觀鷺台,既保護鷺鳥的正常棲息,也滿足了人們觀鳥、愛鳥的興趣。2016年9月,半山村被授予全國首個「中華鷺鳥保護地」稱號。
從打響村裡的自然資源品牌入手,林上斗和村兩委班子確定了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閩中山水養生村」「閩中生態旅遊村」的目標定位,將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民居改建成民宿,帶動鄉村旅遊。同時購進十多條竹排,開發「坐竹排、觀鷺鳥、游半月島、看名木古樹」特色鄉村旅遊項目。
如今,村民的就業增收空間不斷拓展,本村110多個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遊業和相關配套產業,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陸續回到家門口就業。五年間,村民從中實際收入達400多萬元。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
讓群眾人人參與進來,讓大家有幸福感,有獲得感。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如今的半山村,全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垃圾坑溝變成了「三誠」主題公園、垂釣魚塘、生態停車場。半山村在全縣第一個實現了村道鋪設瀝青路面,1.5公里的主道兩側安裝了100盞太陽能路燈,管線全部下地,建成了標準化公共廁所、衛生所大樓、講習所等,半山大橋、防洪堤等民生項目也相繼建成,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慶桑 伍清旺 曾錦鋒 歐秀芬 嚴良鈐
新媒體編輯: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