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可以全面綜合的發展的,但是往往很多的孩子出現的情況就是明明幾門的學科當中卻總是有那麼一兩門非常的薄弱。
而這兩門的成績也會拉低他們的總體成績,於是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想方設法的去提升他們薄弱的科目,經常會對他們說那些有優勢的科目就暫時的先放一放。
但是其實,有時候孩子的偏科換個角度去看並不是一件壞事,家長總是把思維固定在舊的木桶理論當中,覺得一個人的發展就像是木桶一樣,其中一塊短板就會影響最後純水的總量,其實對於新木桶理論,家長不妨多了解了解。
舉個例子:
前不久同事在公司裡面,就一直為孩子的成績愁眉苦臉的,後來詢問了原因才知道,孩子在學校裡面的成績一直是中游左右。他的英語成績非常的好,但是數學成績卻異常的薄弱。大多數時候英語成績能夠達到90分,但是數學甚至可以達到30,這樣一個強大的反差,也成功地拖了孩子總成績的後腿。
而對於這種情況,孩子的班主任也有和同事進行溝通,說如果不把孩子的短板給提升上來的話,這樣子後續的升學並不會有多大的優勢。
但是其實同事在注意到了還得重偏科現象的時候,就有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針對性的去提高他的數學成績,不過效果都甚微,這下同事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
其實這樣的一種孩子偏科的情況,讓很多的家長都會很頭疼。但是其實就像多元智能理論說的那樣,每個人的發展都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在某一個方面薄弱話在另一個地方就必定會有所補償。以一個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他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
所以家長不要總是把目光都放在孩子的弱勢科目上,經常的去告訴孩子,讓孩子把重點放在如何去提升薄弱科目,對於那些自己已經有所掌握有所基礎的科目就暫時放著別管。
所謂的新木桶理論和舊木桶理論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是要求家長全面的去看待孩子的能力發展。如果孩子身上存在著某些短板和長板的話,就去提升孩子的長板,並不一定就會不利於孩子的整體發展,將這種長板發揮到極致的話,就好比將木桶傾斜過來,盛水量也是會有所上升的。
最重要的是也是在孩子的興趣基礎上去完成的,完成的效率也會更高。所以我們在對於孩子的長板和短板的時候,應該先把重點放在去將孩子的長板發揮到絕對優勢,再去提升他們的短板,而不是讓他們把重心放在提升短板而忽略長板優勢。而且,偏科是許多的孩子普遍都有的一種現象。
那麼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有偏科的表現呢?
1. 對所學的內容不感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導師,一切的活動一切的行為有了興趣作為基礎的話效率都會更加的高。但是因為現在所教授的科目有許多,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所差異,所以並不能夠兼顧到每一位學生,這樣的一個大眾集體的環境之下,很多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並不感興趣。
而這種對於學習的厭煩,對於科目的厭煩就會使他們喪失了對於這個科目的興趣,那麼沒有興趣作為基礎的話,這一科目自然學習的效果就不如其他人了。
比如,同事的孩子對於英語非常的感興趣,所以他的英語成績就會比較的高,在上課的時候聽聽課也會更加的認真,但是因為對數學不感興趣,所以在數學課上就經常走神,做一些其他他感興趣的行為,那麼惡性循環之下,偏科就會越來越嚴重。
2. 學習方法的不恰當。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掌握一個正確的方法去學習的話,那麼就會在這一條學習的路上走很多的彎路,耗費很多的時間,容易產生學習疲勞的表現。
其實同事的孩子知道自己對於數學的學習上都是比較薄弱的,所以也有嘗試過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數學身上,但是無論他怎麼的努力,數學成績依然沒有提高,就會使他產生一種自暴自的數學成績也就我這其實都是因為同事的孩子沒有掌握正確學習數學的方式,所以做了很多的無用功。
3. 孩子對於學科的基礎比較薄弱。
學校教育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有一定的順序性,根據小學初中高中的順序,按照課文的內在邏輯的順序去學習和設計,所以每一個階段他們的教學內容都是有一定的連接性的。
很多的孩子在高中學習數學會覺得很困難,恰恰是因為他們在小學初中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對於很多基礎原理的運用以及了解都是並沒有那麼的清楚,所以到了高中靈活性比較強的時候就不知道應該如何將這些數學原理巧妙的運用起來。家長不應該故步自封的,覺得孩子偏科就一定是一件壞事。
那麼對於孩子偏科的問題,家長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去解決呢?
1. 讓孩子學會合作學習,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小組的合作學習一直都是教師在教學經常採用的一種手段,因為在不斷的探討過程當中,同學之間的互相協作都可以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因為同學和同學之間的了解是最為清楚的,自然也就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個方面沒有辦法理解和突破的。
所以家長應該指導孩子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不要隱藏在心裡,而是嘗試著和學生以及教師進行合作去尋求他們的幫助。
比如孩子在班級裡面英語成績很好,但是就是成績很差,那麼他就可以和數學課代表進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題的時候也可以去詢問數學課代表。
2. 家長要學會共情理解孩子。
孩子在特殊的青春期階段。心理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然而現在很多的家長卻恰恰沒有重視到這一點,每次孩子在學校成績考得比較差,回到家的時候,家長都總是會對孩子擺著臉色或者是去指責孩子,為什麼這次會考差,但是卻從來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這樣的一種對孩子的表達方式以及情緒在於家長看來是嚴格要求,為了孩子未來著想,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對自信心強烈打擊的一種行為。
所以家長應該做到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
3.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很多時候孩子在某一個薄弱科目當中一直無法提高,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對於這個科目完全的沒有任何解決的能力,只是因為他們對於自我產生了一種不信任感,自我懷疑的感覺。這其實也就是一種習得性無助,孩子在某一個學科經常失敗,就會讓他們產生一種想法,自己是永遠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所以家長的正確任務是要幫助孩子消除這種想法,給他們足夠的信心,給他們足夠去挑戰失敗的勇氣。所以孩子平常在薄弱學科當中的失敗,家長都不應該過多的指責,而是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偏科是一件非常普通和常見的事情,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全面發展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各項能力當中總是會有一些是擅長的,一些是不擅長的。家長也不應該過於執著的把目光放在孩子不擅長的科目上,強迫他們要全面發展。而是應該學會接受,學會引導,學會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去培養他們的能力。
那麼你身邊有遇到這種偏科很嚴重的孩子嗎?對於孩子的這種偏科現象,他們的父母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