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堅持跑步的中年人,馬拉松成績也太好了吧

2021-03-01     跑步學院

原標題:那些堅持跑步的中年人,馬拉松成績也太好了吧

那些堅持跑步的中年人,馬拉松成績也太好了吧

跑馬拉松這件事,在不同的人眼中兩極分化特別嚴重。不跑步的人,覺得有體力有精力跑42公里馬拉松的人,一定是熱血又朝氣的「年輕人」;可現實中,真正在奔跑的卻多半是「中年人」。

更具反差性的是,極少數跑馬的年輕人要麼中途退賽,要麼成績靠近關門時間。而中年人,目標堅定義無反顧的向著終點不斷奔跑。

難道真的是中年人有錢又有閒,才有興趣有能力跑馬拉松嗎?這篇文章可能會幫你找到些答案。

今天的話題開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幾組來自《2019中國馬拉松報告》中的數據: 2019 年馬拉松項目中,男子在 45~49 歲年齡段的跑者最多,占比 18.30%,女子在 45~49歲年齡段的跑者也是最多,占比 21.05%。

此外,這個數據和 2016~2019 年中國馬拉松完賽跑者的年齡段,有著極度的相似。由此不難看出,我國馬拉松項目的助力完賽跑者年齡,開始逐步進入中年。 接下來,再看一組數據:

這些中年完賽跑者的成績,是全部參賽中最好的。從上表中可發現,在全馬參賽選手中,整體成績最好的為 45~49 歲跑者,而成績最差的則是我們最看好的 24 歲以下跑者。 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起初,我也疑惑,究竟是什麼原因才使跑馬人群以中年人為主。於是,我開始翻看各種論壇,看網友討論,下面這些是我看到最多的回覆:

但我想這些回復,難免讓人覺得戾氣太重。於是我又看了一些,國外對於中年跑馬選手的採訪,似乎更值得參考。 「這些中年人面臨的壓力,要比年輕人更多,這些壓力或是來自於家庭與工作,亦或是來自於容貌和健康問題。

而在跑步的時間內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讓自己有時間跟自己相處。 另外,人到中年更加想多些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是和自己的過去發起的,也可能是和很多朋友之間發起的。

總而言之跑步能帶給他們,愉悅的心情、健康的身體、成功的喜悅......」

常規印象中,人到中年身體機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運動能力會不及年輕之時。實際上,想要在馬拉松中拿到好成績,還需要有耐心、經驗、技巧以及足量的訓練。

根據英國知名報刊《The Guardian》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的數據來看,之所以中年跑馬選手的成績越來越好,可以從以下幾點解釋:

>> 備賽角度中年的跑者通常在比賽開始前三個月,每周平均跑 45公里,而青年跑者則為 38公里。

>> 心態角度隨著年齡增長的其實還有跑者的心態,那些中年跑者的心態更有耐心。他們不再會因為距離,而影響心態,而是他們享受這樣的過程,能以一個更輕鬆的心態保持前行。

>> 經驗角度另外一點,一些青年跑者雖然配速很快,但難免犯下一些錯誤,例如:跑錯道路或是吃了一些讓身體不適的食物等等。這點來看,中年跑者就顯得更加從容,經驗也更加豐富,從而提高了成績。

>> 技巧角度與青年人不同,中年跑者每天並不是過多的關注自己的衝刺能力,而是更多的關注自己的跑姿和跑法,從技術角度進行超越。實際上,在技術上面的超越,反而帶給了他們成績的提升。

我們接下來羅列一下,跑馬帶給中年人的好處吧:

· 減緩衰老速度,維持皮膚緊緻,保持肌肉活力

· 防止慢性病出現,對抗三高,相比於藥物效果更好也更直接

· 避免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肌肉和鈣質的流失,加強骨骼韌性,提升免疫力

· 釋放壓力,改善焦慮和抑鬱,提升睡眠質量和健康狀況

正所謂「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聽不進去」,下面我們看幾個直觀的例子吧:

前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開始跑馬的原因其實是由於「情非得已」。他的祖父 60 歲死於中風,父親又患有高血壓,馬英九為了保證自己的身體足夠健康,開始了跑步生涯。

這一跑就是 40 餘年,總跑量超過 1萬5千公里 以上。台北美兆健管中心院長朱大維就曾透露,體檢報告中,勤於鍛鍊的馬英九的「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了近10歲。

小說家村上春樹,也是我們跑圈的老偶像了。他起初跑步的原因,也是由於身體的健康問題。因為長期伏案寫作,他的體重開始增長,並且為了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每天要抽 60 支煙,身體狀況可以說是日漸變差。

於是他從 33 歲開始了自己的跑步生涯,不僅從跑步中收穫到了健康,更從中悟出了前進的方向。後來,他還為自己寫下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

潘石屹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他在商場上的戰績同樣出名的,是他的跑步故事。 2012年,坐擁200億身價的潘石屹對於安逸的生活有些不安,決定再做一件吃苦的事情來磨礪自己,正如我們後來所知道的那樣,他選擇了去跑步。

後來他談到自己為什麼選擇跑步時,是這麼解釋的:我之所以選擇跑步,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一個人就夠。我跑步的時候,可以自己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事情。一邊跑一邊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如果這幾位跑步的故事還沒激勵到你,不妨想想名人里的「油膩中年」,同樣是有錢有閒,選擇不同,狀態可謂是天差地別。

也請別再抱怨自己沒有時間精力金錢,所以不能跑步了。看看上面幾位,他們也都是擠時間跑步,也會在跑步後變得更有精力,至於說自己沒錢的,難道不跑步就有錢了嗎(靈魂發問)

文章結尾,帶給大家一些中年人開始跑馬時,一定要注意的 Tips:

>> 了解自己的身體

在準備跑馬前,不妨做個身體的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是否適合這樣的運動強度,量力而為。

>> 清楚自己的極限

中年人的身體並不像年輕時那麼抗「造」了,很容易出現運動過量出現的損傷,一點點去嘗試遠好過一次就突破自己的極限。

>> 逐步增加跑量

雖然跑馬需要很多的訓練量去打基礎,但是長城非一日建成的,所以無論是訓練強度還是跑量都要循序漸進,每周增加跑步強度或跑步距離不要超過10%。

>> 放低慾望

雖然中年人跑馬的數據是最好的,但仍要考慮年齡的增長,從技術方面進行突破,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最好成績。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miR7XcB9EJ7ZLmJVX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