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能在人們心目中留下印記的,貌似只有那些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然而也會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用自己曇花一現般的生命之火,瞬間照亮歷史的黑暗角落。
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也曾有過這樣一個小人物,名叫閻溫。很多人對閻溫都聞所未聞,感到非常陌生。但是他的膽識和勇氣,比之那些如雷貫耳的三國英雄們,也是毫不遜色。
閻溫的故事,要從馬超西涼造反說起。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鍾繇、夏侯淵帶領大軍進入河東,試圖通過馬超的領地進攻漢中軍閥張魯。
馬超警惕性極高,認為這是曹操的假途滅虢之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於是立即邀約西北各地大小軍閥,一起組成西北聯軍,總兵力有十萬人之多,悍然起兵造反,占據渭河與潼關,與曹軍展開激戰。
當年七月,曹操趕到西北事態嚴重,親自統領大軍進攻關中。馬超的西涼聯軍悍勇善戰,曹操在正面強攻中並未占到任何便宜,雙方陷入僵持苦戰。
老謀深算的曹操,看出馬超的西涼聯軍內部山頭林立,矛盾重重,於是使出一招離間計,使得馬超和盟友韓遂之間彼此猜疑防範,最終引發激烈內訌,大打出手。
曹操趁機發兵猛攻,馬超全軍崩潰大敗而逃,離開關中向西逃入隴西地區。而曹操後方的河間發生叛亂,曹操也撤出關中回兵東進,馬超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馬超在隴西地區重整旗鼓,捲土重來,開始攻掠屬於曹魏的隴西諸郡。涼州的府治所在地冀城,也遭到了馬超的重兵攻擊。閻溫就在此時登場了。
閻溫,字伯儉,天水郡西城縣人氏。他原先是涼州別駕,後來出任上邽縣令。馬超攻打上邽時,閻溫組織軍民登城抵抗,誰知部下出了叛徒,打開城門,馬超乘機攻占上邽。
閻溫在一片混亂中僥倖逃出,星夜趕赴冀城,向涼州刺史韋康彙報軍情。但冀城很快也受到馬超大軍圍攻,城中兵微將寡形勢危急。韋康決定派人突圍趕赴關中找曹魏大將夏侯淵求救。閻溫就是隴西當地人,熟悉地理,因此韋康把這個艱險的任務交給了他。
閻溫接受任務後,立即整頓行裝出發。由於城外就是馬超的軍隊,城門無法打開,閻溫就在半夜時分,從城內的一條排水溝中鑽出城外,試圖乘夜色穿過馬超軍隊的包圍圈。
不幸的是,閻溫在突圍過程中,被馬超的軍隊抓獲,押到了馬超面前。馬超弄清他的身份後,對他說:「
成敗可見,足下為孤城請救而執於人手,義何所施?若從吾言,反謂城中,東方無救,此轉禍為福之計也。不然,今為戮矣。
」馬超以保證閻溫性命為條件,讓閻溫到城下勸降城中軍民。閻溫滿口答應。
馬超把閻溫押到冀城外,閻溫仰頭對城上守軍大喊,「
大軍不過三日至,勉之!
」讓守軍努力守城,救兵很快就到。城中軍民都被閻溫的膽識和忠義感動落淚。
馬超這才知道受了閻溫愚弄,他勃然大怒,惡狠狠地斥責閻溫:「
足下不為命計邪?
」你是不想活了吧?閻溫卻凜然無懼,回答說:「
夫事君有死無貳,而卿乃欲令長者出不義之言,吾豈苟生者乎?
」馬超再也按捺不住滿腔怒火,手起刀落殺了閻溫。
閻溫雖然無拳無勇,但論及忠義之心,卻比之馬超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閻溫雖然只露了一面就被殺,《三國志》作者陳壽仍然注意到了閻溫的事跡,在書中專門用300多字篇幅,為閻溫立傳,使得這個小人物得以留下千古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