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婉拒採訪不想「感動中國」,後來咋樣了

2022-08-16     一耿歷史

原標題:老外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婉拒採訪不想「感動中國」,後來咋樣了

「我不想感動中國,我來到中國恰好是中國感動了我」,面對採訪盧安克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是一個低調到埋入塵埃的人,不愛出名,但是他的所作所為確實足以感動中國。

1968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美術學院工業設計,這個與教育事業不掛鉤的專業,卻培育出了一個感動中國的德國支教。盧安克與中國結緣還是源於一次旅行,如同許多外國人一樣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盧安克就被中國的文化深深吸引,自此之後他開始自學中文,來到中國留學。

從中南大學到廣西農大,盧安克在這裡結識了一大批來自廣西農村的學生,也從他們口中得知了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困難。1997畢業後的盧安克在南寧開辦了一所義務學校,教授德文,但是卻因為沒有「就業資格證」被關停還罰了3000元。

1999年,回國後重新來到中國,這次他選擇去廣西鄉村當一名初中老師,但是卻受到了家長的質疑,因為其班級學生的成績沒有見長,因此被家長投訴,最後慘遭開除。但是盧安克的教育事業並沒有從此結束,他在廣西外貿委成立了辦事處,從此可以合法從事教育事業。並且在2001年來到了廣西大山中的一個叫板烈的特困村,擔任一名小學教師。

2009年盧安克接受了央視《面對面》節目的採訪,主持人柴靜從北京不遠萬里來到廣西的山區,她說她從未走過這麼艱難的山路,也很難想像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如此偏遠的山區支教。

在這裡他們見到了盧安克,不同意其他外國人筆挺的西裝和挺拔的髮型,盧安克穿著隨意,腳上還光著腳套著一個破破爛爛的運動鞋。對於穿著盧安克並不在意,說起鞋子更是不覺得難堪,他說這裡買不到45碼的襪子,鞋子更是村裡老人一針一線縫補出來的,非常寶貴。

這位「洋教師」和鄉親們相處得意外和諧,板烈村的人都很尊敬他。而從2001年支教開始,一直到離開他從來沒有拿過學校一分錢工資,相反把自己每個月父母打來的4000生活費都用來複印材料和捐助鄉親,每個月他個人開銷不到200塊。

他和其他來中國的外國人不同,他不愛酒肉,不談戀愛,不抽煙打牌還節儉樸素,一雙鞋都要縫縫補補穿8年。不僅是鄉親們對他感到不解,就連主持人也問他:「你不為這些到底是為了什麼?」

盧安克卻回答「更大的樂趣」,他說他經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對於那些留守兒童來說,他就是他們的父親。帶著他們爬山、嬉戲、玩水,在玩樂的同時教育他們,這些就是他最大的樂趣。很多學生都稱他為「老盧」,還說:「老盧就是我爸爸。」

而盧安克的低調甚至到了一種偏執,他不願意被人們得知,也不願意接受採訪。柴靜在採訪完後就感覺這次節目要失敗,因為盧安克對的採訪太過於零碎和雜亂,不同於以往的採訪,對象都會很積極配合。在這次節目播出後,果然盧安克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但是很多問題也接踵而至。媒體開始打探他的私生活,許多人對他讚不絕口,但是還有更多人對他產生了質疑。有人說他是外國間諜特務,有人說他是同性戀戀童癖,各種惡行都被按在了他的身上。

在接受採訪後半年,盧安克關閉了自己的微博,留下了最後一句話:

「我不是本國人,不該管這些事情,但是如果放棄我的學生會很難受,社會對我的關注已經超出了我的承擔能力。」

最後他在2010年回到了德國老家,隨後春節重新回到廣西。直到2012年,因為生活狀況非常不穩定,他不得不離開中國前往越南居住,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音訊。

無論如何他都為我國的鄉村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十多年的光陰,對於他,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個評價,有人認為他還不足與「感動中國」。或許他沒有感動中國,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至少感動了板烈村所有的父老鄉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f9968c7d86e396b5ea02fd7b7f12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