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變局:野心家退場,奮鬥者V型反彈丨年終2023

2023-12-12     電動湃

今年價格戰開啟的標誌點,是1月6日特斯拉最高降價4.8萬元,Model 3和Y雙雙創下中國區售價新低。

接著這一年下來,無論是直接降價,還是一步到位定價,「價格戰」的節奏依舊沒有停下來。

按照何小鵬的預計,他認為價格戰還會持續到2025、2026年,原因是汽油車還有利潤。

價格戰停不下來,預示著市場環境還會繼續困難。

環境越困難,越考驗一家車企的內功和發展決心。

傳統車企的穩健經營體系,來到時下,愈發體現出優勢所在。

反觀新勢力陣營,明顯已經到了「去偽存真」的新階段。

有一些結局,可能從一開始就已經寫好。

今年我們看到,威馬、愛馳和恆馳這三家新勢力車企宣告倒台。

新勢力的淘汰出局,每一年都在上演,一些叫不上號的小品牌,似乎能做的只有等待命運的審判。

不過,值得被審視的,除了「實力」以外,「初衷」可能是更重要的一環。

背靠行業老手的資深閱歷,頂著「世界冠軍」的頭銜,提出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盈利的造車新勢力」的目標,如此搭配夠真誠嗎?

「威馬」這個名字,正是取自於德語Weltmeister,意指的是「世界冠軍」。

2018年,威馬EX5以補貼後9.99萬元起售,如此低價使其獲得了不少追隨者。

2019年,威馬交付了1.69萬輛,成績在新勢力里僅次於蔚來的2.1萬輛。

儘管威馬的成績不俗,但在2020年1月,作為理想的投資人、美團創始人王興公開表示——

未來中國車企的格局,基本是3家央企+3家地方國企+3家民企+3家新勢力。

其中新勢力里的是「蔚小理」,沒有威馬。

如此表態,多少也能看出威馬這家車企沒有獲得足夠高的信任度。

回顧威馬的發展歷程,過去EX5能較之對手更快推向市場,以及呈現更低價格,這是它的優勢之一。

其次,當年市場還在討伐新勢力找代工造車的時候,威馬是該陣營里首個花大手筆自建工廠的新品牌。

那時沈暉還說到,「如果選擇代工,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只是這樣的經驗老手,一旦在思想上出現了偏差,他所帶來的的優勢可能也是在為企業「埋雷」。

首先,威馬EX5的推出速度快,離不開該車逆向開發吉利GX7的原因,這也源於沈暉過去在吉利任職的背景。

為此,吉利就曾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威馬,最後威馬以賠償700萬元了結案件。

再者,威馬自建工廠看起來是對造車事業下足了決心,但短時間內耗資過百億元的力度,也基本斷送了企業的未來。

在此其中,過去有報道指從創建威馬開始,沈暉的妻子王蕾擔任多家企業法人,其中許多公司都與威馬存在關聯交易。

還有報道指出,作為跟沈暉同出於吉利體系、威馬二號人物的侯海靖,其本人掌握著整個威馬的銷售大權,一度以巨額補貼政策來刺激經銷商開店速度。

這當中,不乏威馬高管親自下場。

如果報道屬實,似乎「掏空企業」才是威馬掌權人士的目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威馬前後累計募資超41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汽也是投資人之一。

如此融資能力,放在新勢力里也不算弱,不過沈暉在今年初受訪時卻自謙說到,「我之前從來沒融過錢,也沒搞過上市公司,這是我的短板。」

說是短板的原因,威馬曾計劃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失利後試圖轉戰港股IPO,結果依舊失敗。

最後一次是在今年1月,Apollo出行稱以近20.2億美元與威馬達成戰略併購,準備「借殼」上市。

不過到了9月8日,Apollo出行發公告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

兩天後,沈暉發微博表示,「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後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

雖然沈暉的微博屬地一直停留在北京,但多家媒體報道,沈暉及其家人早已出國。

10月10日,威馬官方微博發布告知函稱,「申請破產重整。」

威馬的故事,基本落幕。

跟威馬相似的,還有愛馳。

愛馳的前身,是2015年12月成立的浙江愛車網際網路智能電動車公司(簡稱「愛車」)。

而愛車的主要股東,是名震一時的「和諧富騰」,也就是由富士康、騰訊與和諧汽車共同出資的新能源車企。

值得一提的是,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被稱為「河南最低調的企業家」。曾有司法系統工作經歷的他,後來涉足了律師事務所、房地產投資、拍賣及評估等不同業務。

馮長革能將富士康、騰訊拉起來一起組局,這背景應該是有點來頭。

當時和諧富騰孵化了2個項目,分別是主打高端的FMC和經濟定位的愛車,其中前者就是更早倒閉的拜騰汽車。

2016年5月,馮長革被帶走調查,同期付強加盟愛車公司出任CEO一職。

在股東出現問題以後,同年10月,在騰訊的推動下,愛馳億維電動汽車製造公司完成組建,付強延續CEO職務。

「我們在愛車晚期的時候,曾試圖按照股東意願構造一個公司,名字叫愛馳億維科技,但這個公司也解散了。現在公司叫愛馳,股東構架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

「從愛車公司到愛馳億維,實際上是管理層控股的需要,這是很多創業團隊成功的關鍵。」

「愛車公司作為愛馳億維的股東之一,前期投入的啟動資金已經到位,不會影響愛馳億維的後續發展。」

付強解釋了這次公司調整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當年10月在愛馳億維組建完成以後,公司很快與江西省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了133億的新能源汽車落地項目。

在簽約儀式上,付強、愛車公司董事長喻峰、和諧富騰基金總經理錢葉文、騰訊公司副總裁馬喆人出席了這次活動。

新公司,老班底,這曲折的開局或許也預示了日後的不測。

2019年12月,愛馳首款車型U5正式上市。

在這個被稱為「新能源車企最難一年」的背景下完成推新,愛馳起碼證明了它並非是「PPT造車」。

新車上市那時,愛馳提出「2020年要成為新勢力交付第一」。

2020年5月,愛馳向歐洲出口的500輛U5舉行啟運儀式,當年累計出口量超過2000輛。

到了那年的成都車展,付強在受訪時表示,「愛馳已做好了重振旗鼓的準備,會頑強地活下去。」

同期,愛馳開始傳出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款項的消息。

在國內持續未能打開市場以後,愛馳將希望寄予在了海外。

2022年底,愛馳與泰國企業菲尼克斯電動汽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後者計劃在未來五年時間,向愛馳採購約15萬台新能源車用以零售和運營。

不過,這似乎也只是愛馳試圖借殼赴美上市的最後一搏。

去年10月,美股教培企業華夏博雅公司發布公告稱,已與愛馳達成不具約束力的合作意向,收購愛馳汽車全部發行在外的股權。

收購完成後,愛馳所有股份將被轉換為上市公司的普通股。

然而,沒有了下文。

有數據統計,自2020年6月交付以來,愛馳的海內外市場總銷量不足1.5萬輛。

在大股東和諧富騰一鬨而散之下,即便愛馳融資過百億元,但亦未在市場上激起半點浪花。

輕輕的它走了,把大門關上,也不如威馬那樣有眾多車主站出來聲討要求售後保障。

11月30日,愛馳正式申請破產。

相比於愛馳低調的消亡,恆馳的退場無疑是聲勢浩大。

2017年,恆大拿出20億美元,收購賈躍亭旗下的法拉第未來45%股權。

在雙方合作失敗後,恆大從2018年開始轉為自主造車。

入股廣彙集團、動力電池廠商卡耐基新能源;收購輪轂電機廠商泰特機電、瑞典電動車公司NEVS;聯手動力總成設計及生產企業德國hofer、超跑品牌柯尼塞格……

在恆大肆意釋放鈔能力之下,許家印僅用「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和「好好好」的「三字真經」即完成了開局。

許家印提出,恆馳要在3到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10年內年產規模超過500萬輛。

恆馳用真金白銀譜寫了一個宏偉故事,適逢美聯儲在疫情期間施展的金融大放水,使得恆大汽車市值在2021年2月達到了7856億港元的最高點。

同年4月,作為首款量產車的恆馳5在上海車展亮相。

也是在這一年,恆大財富理財產品停止兌付,揭開了「暴雷」的鍋蓋。

恆大入局汽車行業,「實現轉型」的真心可能沒有多少。

此前就有報道指,恆大汽車拿地736萬平方米,但近一半都是住宅或商業用地。

以造車之名,完成對房地產的開發之實,恆大在2020年「三道紅線」政策出台後,現金流開始告急,很快到次年便正式「暴雷」。

據2022年報顯示,恆大總負債高達2.4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1392.2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

在此背景下,去年9月開始量產、最終交付了900輛的恆馳5,已然沒有多少人關注。

今年9月,許家印被採取強制措施。

一代梟雄落幕,宣告了高槓桿周轉的地產時代告終。

同理,在新能源產業和金融政策刺激下湧現的造車新勢力,也會因為承受不住高槓桿而出局。

這當中有實力差距的原因,也有目的不純的初衷所致。

對比來看,羅永浩雖以開玩笑見長,也在錘子手機上被嘲笑著退出事業。

但在「真還傳」的做法上,他可能比起多數新勢力品牌創始人更有擔當。

要想做出一番事業,「賭」是必然的一部分。

即便要押上同樣大的賭注,但雷軍和許家印各自「賭」的行為,在大家眼裡大概也是不一樣的。

「這將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創業,也是最後一次。」

「我很清楚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我願意押上我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車。

那時雷軍在發布會上說到,他們是在當年1月15日開始認真研究電動車產業。兩個多月後,小米作出了決定。

這麼短時間內下定決心造車,看似有點兒戲,但實際上雷軍作為投資人,其下注的業務觸角早已覆蓋了ADAS域控、動力總成、底盤、車用半導體、碳化矽模塊、雷射雷達等。

此外,他還是蔚來、小鵬、極石的早期投資人。

雷軍下決定造車,可以說從不缺對電動車產業的研究,缺的主要是「決心」。

作為成功的連續創業者,雷軍在造車問題上主打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去年9月,雷軍發文說到,「有些人認為,我們已經錯過了進入市場的窗口,但我不同意,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有很多機會。」

「我相信,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

「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今年1月,雷軍在小米汽車開了一場全員會,他表示「這輛車一定會大火,唯一擔心的是電池價格如果再漲,我們可能就變成超級豪華車了。」

之所以雷軍信心滿滿,很大程度是建立於小米SU7呈現出了如Taycan一般的姿態。

近5米長的中大型轎跑,單電機版也有220kW峰值功率,可選裝雷射雷達,分為400V和800V的不同版本。

這一次,小米勢要拿出當年「1999元」的氣勢,將高高在上的豪華車價格打下來。

只不過在小米登場之際,它的老對手華為也在虎視眈眈。

相比於小米汽車賭上雷軍的聲譽,華為下的賭注則是「破局出路」。

不過有著華為深度賦能的問界,在去年一度強勢崛起下,到了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則不如人意。

問界M5交付量持續下滑,去年底上市的M7也沒有獲得市場肯定,上半年的問界不乏市場一片看衰聲。

面對外界質疑,余承東強勢回應——

「其他人對我們,會經歷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的過程,現在到了「看不懂」的階段,而「追不上」還得長期努力。」

隨著華為Mate 60的回歸,同時新款M7在耗資5個億的改款後,問界開啟了一段「起死回生」的強勢反撲。

10月、11月,新款M7接連交付破萬,目前該車的大定訂單已突破10萬輛,12月將挑戰交付2.3萬輛、明年挑戰月付3萬輛。

不久後,問界M9將正式登場,新車或將把問界品牌推向另一高度。

除去在問界身上發力以外,智界S7的到來正式拉開了華為智選車聯盟的攻勢。

其中,智界S7取以24.98萬的起售價,加上30.08萬起售的阿維塔12,華為系轎車已對小米SU7實現了圍堵。

作為智選車的首款轎車,智界S7首發了華為途靈智能底盤技術、無人代客泊車、鴻蒙座艙4.0等等,可見華為在其身上放的心血並不少。

然而從該車上市前後的傳播聲量來看,智界所獲得的支持並不多,這多少揭開了華為「組朋友圈」的艱難險阻。

從智選車到鴻蒙智行,華為悄然完成了對智選車業務的戰略升級,目前該模式下的合作對象包括了賽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

與此同時,華為和長安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整合至新的合資公司。

華為除去邀請智選車合作夥伴入股新公司以外,最新消息指還邀請了奧迪和奔馳。

由此來看,新合資公司的組建,實際是HI模式的進階演化。

智選車、HI模式各自實現戰略升級,這是華為正在下的大棋。

此外,近日余承東再在年會上放話,「明年華為將推出非常有引領性、創新性、顛覆性的產品。」

從產品到經營模式,華為已經開啟了「別人追不上」的發展階段。

至於小米的進場,它能追到哪個地步,這是目前留給市場最大的疑問。

如果說這兩者都是輸不起的話,那麼落敗的一方又會是誰呢?

相比於其它新勢力品牌,蔚小理的地位還鎖定在了頭部位置。

其中「蔚小理」的叫法,過去外界是以交付量「從高到低」排序而來。

不過到了當下,蔚小理的月交付量已經倒轉了過來,變成「從低到高」的排序。

在如今小鵬連續2個月站上2萬輛/月、理想站穩4萬輛/月交付量之下,蔚來依舊停留在了「1字頭」。

要知道在去年這個時候,李斌提出了「2023年蔚來交付量超過雷克薩斯,且完成翻倍」的目標。

能給予蔚來信心的來源,是今年全面切換至NT2.0平台車型,其中換代ES6及EC6、ET5T的加入被寄予了不少厚望。

然而「車海戰術」未能奏效,使得蔚來也難逃「降價」的潮流。

3月14日,蔚來銷售運營助理副總裁浦洋表示,「我們確認不會有通過ET5的減配,或減權益來降價的行為。」

6月,蔚來宣布「調價」,全系車型在剝離換電權益後,售價統一下降3萬元。

7月,蔚來首破2萬輛/月的交付新高,但這也是其全年唯一站上2萬輛高度的時刻。

從後續來看,雖然蔚來沒有繼續創新高,但在沒有新的刺激手段下,下半年依舊給出了月銷1.5萬輛左右的數據,如此表現也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在缺乏新車之下,李斌再在Q3財報會上強調「不降價」,這也意味著蔚來會將出擊重點放在「電池」身上。

早前李斌透露,考慮提供更低容量的小電池版本,這一招或將成為日後蔚來的調價手段。

再者,基於電池這門生意上,蔚來接連跟長安和吉利簽約合作換電,多少也算是提振市場信心的表現。

日前李斌表示,有一些合作夥伴將購買蔚來換電站,然後由蔚來負責運營,目前已有幾十個換電站採用了這種合作方式。

蔚來換電體系走向開放,這固然值得慶祝,只是這幾十座的購買量,相對於現時蔚來超2100座的自建體量來說,還是九牛一毛。

換電體系的故事,到了要兌現的時刻,終於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氣。

在時下蔚來遭遇不順的時候,李斌也改變了今年4月「不裁員」的表態。

11月3日,李斌宣布減少10%左右的崗位,合併重複建設的部門與崗位,推遲或削減三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在強調縮減之際,早前還有報道指蔚來推遲了「9系」車型的項目,同時李斌也表示過明年蔚來品牌沒有新車。

不過在馬上到來的NIO DAY上,蔚來確認將展出定位更高的EE9。

聯想到小鵬在缺錢時,也曾堅持推出「小鵬汽車Beta版」和「打折版P5」,蔚來此舉或許也在為下一步融資作準備。

當下蔚來的困境,跟去年底的小鵬有相似之處。

交付量增長受阻、高端車沖高不順,小鵬內部問題在2022年底一時間成為了輿論焦點。

還好在何小鵬大刀改革內部之下,今年小鵬上半年持續保持了微弱的環比增長,直至G6的上市。

20.99萬元的親民售價,G6幫助小鵬打贏了反彈戰役。

緊接著新款G9同樣祭出高性價比的利器,順利接棒G6的熱銷效應,一同帶動小鵬步上了2萬輛的高度。

在交付量穩步走高以後,同期王鳳英對銷售體系完成整改,小鵬重新接納經銷商的加入。

從新款P5和P7i磷酸鐵鋰版本,乃至是預售38.8萬元的X9,可以看到小鵬不再一味在指導價上強調力度,而是重新考慮品牌健康度的問題。

如此轉變,這多少意味著小鵬會將力度放在「終端優惠」身上。

日前小鵬宣布,小鵬P7i全系限時最高優惠2.6萬,這跟P7i磷酸鐵鋰版的上市時間,不過才過去了1個月。

小鵬在朝著成熟車企的路徑演變,同時也在尋求體量更大的夥伴進行合作。

通過股權交易的方式,接連拿下大眾和滴滴,小鵬以深入骨髓的改革對外敞開了懷抱。

如此合作對於小鵬將來的發展,乃至是整個新勢力的市場格局演化,都將是不可磨滅的一筆。

在底氣越來越足之下,何小鵬的「心直嘴快」本性又開始暴露了出來。

「拿著一個加強版的LCC說全國能用,我們是不認同的。」

「要看中國的智能輔助駕駛,看小鵬一家就夠了。」

「友商講了AEB,我認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

在暗嘲華為之後,雙方展開了一段激烈的輿論戰,直至在一場由媒體組織的AEB測試過後,戰局才終於停息了下來。

就媒體測試結果而言,華為系的AEB成績更為占據上風。

事後何小鵬發文,「感謝老余的建議和大度,之後會一起努力引領智駕科技創新,共贏智能電動汽車新時代。」

和余承東的罵戰才剛結束,何小鵬很快又為全新車型X9發聲。

「X9將成為大型純電MPV市場的銷量第一」的壯志,明顯是要跟理想MEGA好好對壘一場。

只是對於理想來說,MEGA更願意選擇對標問界M9,於是理想寧願將上市時間延後,等待問界的出牌,小鵬X9也因此放緩了推出節奏。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小鵬X9能否飾演起「黃雀」的角色,值得關注。

去年這個時間點,理想對外透露2023年的銷量目標在36萬輛左右。

要知道,2022年理想的交付量才13.3萬輛,因此目標這樣躍升之大,大概沒有多少人認為理想可以做到。

然而,理想真的做到了。

今年6月,李想還發文表示,「年初大部分管理團隊都認為應該按照36萬輛制定銷售和供應目標,而我強硬要求按照30.6萬輛制定預算目標。」

為此,李想選以「罪人」來自稱。

截止到11月,今年理想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2.57萬輛,本月將全面衝刺5萬輛/月。

可以說,目前站在理想前面的,只剩下BBA和華為。

基於現時BBA在新能源戰役的存在感不高,理想已經明言「2024年挑戰成為豪華品牌銷量第一」。

反之在面對華為的選擇上,李想主動表示,不與華為產生論戰。

「我們內部的認知現在非常一致,就是我們面對華為的心態,80%是學習,20%是尊敬,然後0%是抱怨。」

話雖如此,該打的仗還是要打。

面對著近來強勢的新款M7,現時理想在銷售端的應對話術是,「理想明年出的L6,跟問界M7是一個價位產品。」

至於面對問界M9,理想MEGA更不惜延期上市節點,以作出更好的進擊。

理想MEGA這一仗,不僅涉及到了理想品牌的沖高,也關乎到後續純電M系列的開局是否順利,可以說這是理想輸不起的戰役。

蔚來和小鵬,都曾不止一次跌落過低谷,但都能通過自身調整完成反彈。

反觀理想在推出車型ONE之後,這一路打的幾乎都是順風仗。

接下來MEGA將會成為理想進一步向上的奠基石,還是說由盛轉衰的拐點,這會是理想明年最大的看點之一。

關於2023年新勢力的生存現狀,大概除了理想以外,沒有一家敢說自己是過得輕鬆的。

說故事拿融資的階段已經過去,即便向來強調長期主義的蔚來,也在主動提及要著眼當下。

當下激烈的價格戰,可能不只是短期內衝量的市場手段,更是產業出清下必然要經過的一環。

在此過程里,也許還會有人以「小而美」的理由來作為藉口,但「大魚吃小魚」的事實終究不能改寫。

本來10年前已經有人提出,「中國還需要多一個新品牌嗎?」,只是這場產業出清,被新能源的崛起而人為拉長了。

來到如今去偽存真的時刻,該來的,始終會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ec8cf5e7f2fb6901aa21dca902cb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