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上,參會的航空業代表委員,提出了很多與我國航空產業建設相關的意見與建議。
3份提案,一脈相承
今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吳希明將3份提案帶上全國兩會,提案分別圍繞設立通航產業國家重大專項、在國家通用航空領域加大國產直升機採購力度、 加快北京航空科技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3個方面展開,三個提案相輔相成,一脈相承。
在「關於加快推動我國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多個建議」中,吳希明建議加快推進全域低空空域改革步伐,通過通航產業重大專項牽引,進一步優化「軍、地、航」跨部門協調機制,推動飛行計劃審批制向負面清單制的轉變,釋放空域資源供給,服務民生保障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引導國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顯著增加尤其是西部地區通用機場數量,打造一批綜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場所和服務基地,形成由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聯合開發機制,實現通用機場全國網絡化布局。
加強智慧民航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航空集團總經理李養民表示,當前我國民航業正在加速恢復之中,預計到2035年,航空運輸規模還將增長一倍以上,基礎設施保障、資源環境約束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亟待破解。未來, 加快建設智慧民航是我國實現從民航大國邁向民航強國的必由之路,建議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各方協同,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我國在智慧民航、智慧物流等領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局長姜春水提交了《關於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民航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從國家層面出台《促進民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為主線,聚焦建設一流的安全發展體系、設施保障體系、航空服務體系、創新支撐體系、綠色發展體系、民航治理體系,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航通達性強、效率高和品質優的比較優勢,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國家重大戰略。
改善民航一線職工工作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提出建言,希望能通過更加有力的舉措,改善民航一線職工的工作環境。
王煜指出,民航不少一線崗位工作環境不佳,員工不能很好休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一定程度上對民航安全生產帶來隱患。建議民航局對機場單位出台規範性文件,對一線員工休息、用餐等保障提出指導性意見,加強對一線員工的關愛,確保民航安全生產。
讓艱苦地區的百姓都能坐上飛機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航空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博平提出了《關於在全國艱苦地區推行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提案》,希望在全國艱苦地區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解決民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
魏博平介紹說,對於企業而言,高高原航線運營成本相對更高,卻是高原區域交通的重要途徑,是重要運輸保障和空中醫療緊急救援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全區推行便宜、便捷、高效的航空運輸服務,解決區內存在的交通不便、資源瓶頸限制較多等難題十分必要。」
倡議推廣航空「輕裝出行」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航空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東提交提案,向全社會發出推廣航空「輕裝出行」綠色理念的倡議,呼籲廣大旅客積極投身參與航空業碳減排行動,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力量。
加強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專職總師單曉明,建議國家加大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力度,加強頂層設計,參照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模式,建立中央垂直管理的專業化航空應急救援隊,包括國家隊,省、市(州)政府隊和政企合作組建隊等,建立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科學調度、能聚能分、機動靈活、互幫互助的資源配置機制,布局「航空應急救援力量一張網」。
出台低碳機場建設運行准入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航產集團太原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候機樓管理部副經理馬通貴建議,出台「近零碳低碳機場」建設運行准入標準,建議民航局統籌考慮安全運行和綠色機場建設要求,制定機場光伏發電的技術標準、運行規則,劃定飛行區、航站區等區域內光伏板鋪設範圍,實現能鋪盡鋪、應鋪盡鋪。
支持重慶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重慶代表團向全國兩會提交《關於支持重慶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的建議》,呼籲國家有關部委繼續關心支持重慶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建設。
建議提出,對標黨中央對重慶的戰略定位和要求,重慶民航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還存在不足,建議支持「十四五」規劃建設重慶新機場;建議支持新增重慶運輸機場規劃布點;建議在下一步《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修編中支持重慶市新增運輸機場布點,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加快無人機立法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建議從加快完善相關法律體系、進一步理順管理責任主體、擴大輕小型無人機飛行管理試點範圍等方面推進低空經濟發展,激勵無人機企業科技創新,以高質量科技供給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養更多航空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圍繞航空強國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是建議政府出台相關支持措施推動民航業回到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來;二是加大航空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為航空強國儲備更多的人才。
從產業布局到「雙碳」轉型,從科技發展到人員待遇,豐富的建言建議將繼續推動我國藍天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從航空大國、民航大國到航空強國、民航強國,礪行致遠。
綜合自中國航空報、民航資源網
排版:藍風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今日,入列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