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糖尿病,那些不可忽視的誤會(上),「主食的秘密」

2022-02-21   小梅趣圖

原標題:關於糖尿病,那些不可忽視的誤會(上),「主食的秘密」

說起糖尿病,有人毫不在乎,因為往往毫無感覺,安心當它不存在;

也有人如臨大敵,因為據說併發症好厲害,擔憂總如影隨形。

對待糖尿病這個「敵人」,其實我們偉人說過一句話「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這確實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如何直面糖尿病,化敵為友,是需要糖友們自我的約束和相當的定力及力量來控制的,而醫務人員的幫助,家人,朋友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那些不可忽視的誤會,誤會消除後,糖友們,甚至是非糖友們都可以更加能夠自信的,正確的與「糖」共處。

誤會一:主食是罪魁禍首

那些關於主食與血糖的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而談到中西方之患糖尿病率方面,主食為主的飲食結構,也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糙米有利於控制血糖」,「玉米,紅薯可吃不得哦」,「糖尿病人不能吃稀飯」,「老南瓜可以降血糖呀」,「得了糖尿病,麵條不得不說拜拜「……傳說太多,弄得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有些極端人士乾脆拋開糾結,直接不吃主食,一時間「生酮飲食」盛行。

其實,主食主要提供給我們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我們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機體能夠直接利用的能量。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對大腦的運轉顯得尤為重要。

缺少主食,有不少的隱患。在中國的膳食指南裡面,碳水化合物的推薦供能比例超過總能量的50%,如果減少了這部分的能量,機體能量不足,蛋白質就會代替供能,一方面身體會分解肌肉,造成肌肉流失,另一方面,食物補充的蛋白質也會主要用於供能,無法合成身體的有用組織,例如肌肉等,造成身體因減少肌肉而消瘦,免疫力下降,對健康是有害無利的。

再次,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對於糖友們來說,很可能會增加低血糖風險以及低血糖後反彈性高血糖的發生。當主食進一步減少到幾乎沒有時,身體還面臨飢餓性酮症的風險。

因此,控制主食量,不等於不吃主食,根據2016中國膳食指南,中國成年人主食推薦量在4-5兩之間(正常碗2-3碗左右),平均到每一餐,大約就是1個拳頭大小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的餐食中,有土豆、藕、山藥、玉米、芋頭等澱粉含量高的蔬菜或者豆類,我們應該將其計算入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而相應減少本餐的主食量。注意粗細搭配,宜干避稀,吃麵條後測測血糖,檢驗是否適合自己食用,都是不二的法則。

請繼續閱讀下文關於糖尿病,那些不可忽視的誤會(中),「水果和油該怎麼吃?」

和關於糖尿病,那些不可忽視的誤會(下),「被誤解的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