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是仙居縣田市鎮的一位村民,在經過田間時,發現一隻大鳥躺在路中間,上前查看發現這隻鳥還依然有著呼吸,但又不知道是一隻什麼樣的鳥,於是有困難,找警察,立馬進行報警。
經過專家的鑑定發現這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蛇雕,是一種以蛇為食的鳥類。後來這隻蛇雕被送到了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待其恢復之後,就會放飛自然當中。
這蛇雕是一種什麼樣的鳥類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蛇雕!
蛇雕
大家知道自然界當中,許多的鳥類都會捕捉蛇類來食用,蛇類在這些鳥類的眼中可能就是一條長長的蟲子,但是蛇雕卻與它們略有不同,蛇雕是一種專門捕食蛇類為食的鳥類。
蛇雕是蛇雕21個亞種的共稱,它的體長在全長61-73厘米,是一種大中型鷹類,在我國有4個蛇雕亞種,在我國的遼寧、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台灣、香港、海南等地區當中均有分布。
一般在名字當中帶有蛇字的動物,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對付蛇類的絕招,蛇雕也不列外。
蛇雕捕食前會在天空當中觀察著地面,蛇雕的視力十分的好,能夠在三百米的高空當中清晰地看到地面上的蛇類。一旦發現了蛇類的出現,它會從蛇類的身後悄悄地降落接近,用自己的雙爪牢牢地抓住蛇類。
大多數的蛇類身體表面都有著鱗片,所以摸起來會滑溜溜的。而蛇雕的爪子為了抓住滑溜溜的蛇類,將自己的爪子變得粗而短,這樣能夠更容易地抓住蛇類。兩隻爪子上還附有許多堅硬的鱗片,像是一塊塊小型的鎧甲,覆蓋在蛇雕的爪子上,能夠防止蛇類的毒牙攻擊。
蛇雕會用自己的爪子抓住蛇類身體的部分,然後用自己尖銳的喙不斷地攻擊蛇類的頭部,直至蛇類徹底失去反抗能力,然後使用它強大的咬合力,一口能夠將蛇類的頭骨咬碎,直接一口悶從蛇類的頭部慢慢的吞食。
蛇雕的一口悶,有時會在嘴邊上留下被吞蛇類的小小尾巴,這並不是是蛇雕吞不下,而是為了帶回巢穴當中給予自己的幼崽或是伴侶,幼崽或是伴侶就能夠通過這小小的尾巴,將蛇類拖出來進食。
而對於體型較大一些的蛇類,蛇雕的應對方法則更加的不同。
體型較大的蛇類,力量自然也是大了許多,會不斷地掙扎著,扭動著,翻滾著想要掙脫束縛。如果被這些體型較大的蛇類脫離了束縛,蛇雕迎來的可能是蛇類的反擊,甚至還可能會被體型較大的蛇類纏繞而死。
不過「山人自有妙計」,蛇雕會牢牢地抓住體型較大的蛇類頭部和身體,與它進行身體力量的對抗,甚至不時扇動著翅膀,擺脫蛇類的反撲。由於蛇類是變溫動物,體能並不強大,很快就會被耗得精疲力盡,等到這時,蛇雕再給予蛇類致命一擊,將蛇類吞入肚子當中。
結語
蛇雕甚至一度被認為是「飲鴆止渴」當中的鴆,因為古人認為蛇雕這種鳥類專門食用各種蛇類,其中不乏還有許多的毒蛇,秉著古時候「養蠱」的理念,古人也認為蛇雕這種鳥類吃了許多的毒物之後,它也帶著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