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和諾格公司公布B-21最新照片,透露其真實性能和戰力

2023-09-20     看航空

原標題:美空軍和諾格公司公布B-21最新照片,透露其真實性能和戰力

9月12日,美空軍參謀長布朗上將參加美國空軍協會舉辦的年度空天網大會,在發表主題演講時,公布了一批美空軍B-21「空襲者」隱身轟炸機首架原型機(0001號機)的最新照片,這批照片在同一時刻發布到了美國防部國防視覺信息分發系統(DVIDS)網站上。

這批照片共2張,拍攝於2023年7月31日早晨。同一天,美國諾格公司宣布,B-21轟炸機已進行了地面發動機啟動試驗,並發布了另一張照片。

諾格公司最新發布的B-21首架原型機照片。

顯然,這又是美國軍地雙方聯手進行的一場選擇性信息披露活動,但這對於我們更進一步了解B-21的情況有幫助。

其中,諾格公司發布的B-21首架原型機新照片,照片信息顯示拍攝時間是2023年7月31日6時11分,該公司已透露這架飛機進行了地面通電試驗和發動機啟動試驗,同時和美空軍一樣,未披露該機首飛時間,仍稱這將是由諾格和美空軍共同監控的「數據驅動的事件」,含義就是條件滿足、數據充分,就水到渠成進行首飛。

但根據此前宣布的消息,該機仍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首飛。由諾格公司發布的圖片可見,該照片還是在公司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姆代爾的空軍42號工廠其廠房外拍攝。

對諾格公司而言,無論是其在42號工廠的廠房,還是為B-21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墨爾本等地建立的新生產製造設施,都將在未來十餘年內享受美空軍「至少採購100架」B-21的紅利。

美國空軍協會《空軍和太空軍雜誌》根據諾格公司發布的照片,又稱其對B-21翼展的估算結果是135~155英尺(約合41.15~47.24米),而B-2的翼展為172英尺(約合52.43米)。

綜合來看,預計B-21的翼展約為42~46米,機長約為15~17米,與B-2A翼展52.4米,機長21米相比,翼展小12%~20%,機長小24%~28%。

考慮到兩型機都是飛翼布局,B-21翼展與B-2A差距較小、機長差距較大,可認為該型機的「展弦比」比B-2A更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中小迎角範圍內升力係數將優於B-2A。加上採用了B-2A沒有採用、可減小誘導阻力的機翼前緣扭轉設計,其升力和阻力特性可能都優於B-2A,可確保機體縮小後仍有大的航程、作戰半徑,滿足美空軍「將全球任何地點的目標置於險境」和「可從美國本土出發實施遠程打擊」等要求。

下圖為美空軍本次最新發布的2張B-21首架原型機照片之一,該照片也是在美空軍42號工廠廠區的諾格公司廠房內拍攝,美國防部國防視覺信息分發系統網站顯示該照片拍攝時間是2023年7月31日5時51分,此時牽引車已在一側,應是準備拉出廠房拍照、準備當天的地面試驗了。

美空軍最新發布的B-21首架原型機照片之一。

此時該機機體中下部右側位置已加裝了下傾的大氣數據傳感器。如此下傾、又不安裝在機頭正中附近位置,可能表明B-21的生產型配置的大氣數據傳感器也安裝在此位置,同時該型機在多數時候會帶正迎角飛行,此時大氣數據傳感器與來流方向就是基本平齊的。

這與國外多型「平衡木」布局的預警機機背預警雷達天線都採用「前低後高」的布置原因類似。

美空軍發布的另一張照片與諾格公司發布的相比,顯然只是更換了一下拍攝角度。

《空軍和太空軍雜誌》認為,該照片中,從尾部向上傾斜到機身上的黑色條帶(圖中露出右側進氣道一部分)可能是紅外抑制系統(塗覆層或結構層)的延伸,類似於B-2A上的紅外抑制系統,該系統使用類似太空梭瓷磚的材料來收集和分散熱量。

3

美空軍參謀長最新發布的B-21首架原型機照片之二,在美空軍42號工廠廠區的諾格公司廠房外拍攝。

對比原型機狀態和拍攝背景時刻,與諾格公司發布的照片一樣,是在2023年7月31日早晨拍攝。美國防部國防視覺信息分發系統網站顯示該照片拍攝時間是2023年7月31日6時12分。從照片可以看到,駕駛艙之後、中機身凸出頂部最高位置有一個缺口,按位置類比判斷可能是硬式空中加油的受油口。

局部放大美空軍發布的B-21首架原型機第2張照片,可見其前起落架艙蓋上有「0001」的原型機編號,主起落架艙蓋上有清楚的「ED」,表示該機將在美空軍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該基地美空軍試驗中心所在地,該中心另一處主要試驗基地是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

據分析,這張圖可以完全確認該型機的進氣口和進氣道非常低矮,這是該型機在設計上高度重視隱身、要求比B-2A更好的隱身性能的重要體現之一。為了保證進氣量,該型機除對進氣口附近前緣流場有精心設計之外,進氣口處下部機體也快速向下彎曲,增大了進氣口處可捕獲空氣流量。因此如從前上方俯視看,進氣口還有下半部分,組成了近水滴形。實際上其露出機體表面的部分很矮。

根據掌握和分析的信息,美空軍始終將下一代轟炸機列為最優先採辦計劃之一,2004~2022財年為「下一代轟炸機」/「遠程打擊轟炸機」採辦計劃公開投入研發經費累計約172億美元,還規劃在2023~2027年再投入100多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及190多億美元的採購經費。諾格公司已於2022年4月獲得一份金額1億多美元的合同,用於採購製造首批生產型B-21所需的長周期物項,表明該計劃已開始進行生產準備。

作者認為,B-21的作戰半徑3900~46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100噸,實戰條件下(可能減少機內燃油、超載彈藥起飛,飛至空中後加滿油,此時飛行重量可能超過最大起飛重量)內埋載彈量最大不超過15噸;實戰條件下內埋載彈數量約為B-2A的一半。將主要在高空作戰,巡航飛行速度大於830千米/時,且至少不低於B-2A;實用升限不低於B-2A的5萬英尺(約合15.2千米),作戰飛行高度預計可達3~4萬英尺(約合9.1~12.2千米)。

由於隱身維護性改善,該型機可在保持全隱身狀態或能力的情況下,在一定部署作戰周期內(如1個月左右)可每天出動1~2架次(因轟炸機作戰半徑大、續航時間長,因此不需要也不適合像F-35A戰鬥機那樣每天要求出動3~4架次),與B-2A不到1個架次相比,相當於後者的2~3倍。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張洋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關於B-21:新一代轟炸機,只能是「轟炸」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e4c4e297fb71e74144ae75b89150f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