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不過八十年,爆發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做了瓦剌軍俘虜,幸有其弟景泰帝朱祁鈺臨危受命,支持賢臣于謙力挽天傾,北京保衛戰大破瓦剌軍,拯救了大明。
然而,在太上皇朱祁鎮歸國後,在朱祁鎮之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作為朱祁鈺即位的交換條件下,朱祁鈺想要鞏固自己皇位,甚至排斥朱祁鎮父子,將帝位傳給自己子孫,面臨著諸多惡劣局面,非現代人可以輕易想像:
明朝是個極端注重理學、宗法和嫡庶的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六年(1373年)發布《皇明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
所以,大明太宗(成祖)文皇帝,永樂大帝朱棣,明明是在靖難之役,憑麾下兵將和手中刀劍打下來的江山,還得一直自稱是馬皇后的嫡子。
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是同母兄弟,是明朝二百多年來沒任何爭議的結論。洪武七年,馬皇后還在世,周王朱橚給孫貴妃服「慈母喪」三年,同樣是明朝官修史書《明實錄》 有確鑿記載的事實。
——所以,周王朱橚有可能是馬皇后所生的嫡子麼?那麼他的同母兄長朱棣呢?這足以和《明實錄》里,說朱棣是馬皇后嫡子的記載,自相矛盾。
朱棣在即位後,不止是大肆迫害建文帝遺臣,而且還授意親信文人,搞出來的一部奇書 《奉天靖難記》 :儘可能汙衊事實,抹黑懿文太子朱標與朱允炆父子,然後宣稱自己才是朱元璋臨終前最屬意的繼承人,朱允炆這個朱元璋冊立多年的皇太孫,竟成了矯詔而立。
因為此書太過於荒誕離奇,所以連後來的明朝皇帝,朱棣自己的子孫們,都不好意思當真。也正因為朱棣自己捏造事實、篡改史料,是種種樁樁,鐵證如山,所以對「朱棣自稱馬皇后所生嫡子」一事,確實有相當大的可能存疑。
當然,假設朱棣起兵時就自稱馬皇后嫡子,建文帝君臣卻沒反駁他,是未經篡改的真實史實。 其實也很好解釋:因為馬皇后根本沒有親生嫡子。太子朱標、四皇子燕王朱棣,也包括二皇子秦王、三皇子晉王,都是朱元璋別的侍妾所生,然後交給馬皇后撫養,給予的嫡子待遇。
因此,建文帝君臣當然不能反駁朱棣,因為朱標也是這種「抱嫡」。 五皇子周王,是孫貴妃撫養,所以他得給孫貴妃服喪三年。也因為他實際是朱棣同母所生,所以被視為朱棣最大的同黨。
朱棣在登基後,確定自己與朱標、秦王、晉王都是馬皇后所生嫡子的記錄,順便也將真正同母弟弟周王朱橚也順帶一起改成了嫡子,卻忘了刪掉周王給孫貴妃服喪三年的記載…… 而這些也都當做官方正史,記載在《明史》里。
清朝修《明史》,出於政治需要,竭力抹黑了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因為他發動「成化犁庭」,將建州女真的老祖宗董山擒斬;竭力抹黑了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因為努爾哈赤就是在萬曆年間以「七大恨」之名,建立後金國,起兵反明。
但對朱棣,不止是評價里吹噓他的功業「遠邁漢唐」,更將他殘害建文忠臣家眷,將其妻女貶入教坊司,竭力欺凌的種種黑歷史盡數隱沒,這些記載,也包括朱棣其實並非馬皇后嫡子的推測,只存留在明朝當時人的各種筆記中,流傳到了後世……
朱棣之後,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都是嫡長子即位。漢王朱高煦輸給這對嫡長子、嫡長孫,是輸得沒有任何脾氣。
朱祁鎮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嫡長子,生下來3個月,就被封皇太子。為皇太子七年,御極天下十五年。其母后是明宣宗的皇后孫氏,是在後宮掌握實權的皇太后。朱祁鎮的年號【正統】就是彰顯著:他皇位的正中之正,無可爭議。
朱祁鈺只是庶次子。其母妃吳賢妃,是朱瞻基平定漢王朱高煦後,收入宮中的罪奴,因為生子才被特別赦免,不用和宣德帝的其他妃子一樣去殉葬。朱祁鈺還被朱瞻基從小養在宮外,臨死前才被接回和封王。
整個朝堂文官集團,都是在永樂年間、以「嫡長子繼承制」為絕對信條,擁戴朱高熾擊敗漢王朱高煦集團的那群大臣的學生後輩。
所以,
如果不是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喪師二十萬,信任宦官王振,坑死文武重臣無數,這種彌天大禍;
如果不是瓦剌大軍即將兵臨城下,三大營盡喪京城兵力空虛,眼看就要南北朝局面;
如果不是明朝以強烈民族主義立國,面臨天子淪塵叩關這種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如果不是朱見深只是朱祁鎮的庶長子,非錢皇后所出,朱祁鎮在出征前都根本沒打算立他為皇太子,年齡又只有兩歲;
皇位和朱祁鈺這個庶出親王是不會有任何關係的。
當朱祁鈺臨危受命,繼承皇位,孫太后和大臣們為了保證朱祁鎮這一支的「帝系正統」,才讓朱見深成為明朝第一個被立為皇太子的庶長子。
假設,朱見深是錢皇后所生嫡長子,那麼他在朱祁鎮北征前,肯定會被立皇太子。儲位既定,那麼之後哪怕情勢再危急,也沒人敢提議立朱祁鈺的。——可能只有于謙,但馬上就會被其他大臣一致否決,然後于謙直接被免職趕回老家,北京保衛戰換人指揮吧。
同樣,如果朱見深還是庶長子,朱祁鈺是孫太后所生的嫡次子,那麼他可以在土木堡之變後,輕易獲得勛貴、藩王、百官的大量支持,根本無需以立朱見深為太子做即位前提。等喪師辱國的朱祁鎮回來後,也基本沒有翻身可能了。
所以,朱祁鎮奪門之變後,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想當皇后,孫太后是積極支持的,讓朱見深變成嫡長子,可以大大加強他的繼承合法性。
朱祁鎮直接否決,與其說是憐憫錢皇后,不如說他心知肚明,自己發動政變,其實是搶了本屬於這個庶長子的皇位。所以,他讓皇次子德王,認錢皇后當養母,以此增強德王的政治資本,更對此後一直阻止自己換太子的孫太后「深恨之」。
六年後,孫太后一死,錢皇后就告知朱祁鎮,孫太后不是他生母,而是「陰奪宮人子」,他生母早死了。
然後朱祁鎮給被明宣宗廢掉的胡皇后恢復尊號,「恭讓皇后」,詔書稱其為「母后」,迫不及待提高德王待遇,令文武百官赴德王府朝見,又給宗室領袖、皇叔襄王寫信,表示自己對德王的愛重。然後還特別向內閣首輔李賢試探,是否應該廢掉太子朱見深,易儲德王。
只是孫太后死後短短一年,來不及進一步動作,朱祁鎮也死了,真讓他多活幾年,朱見深還能不能順利即位,于謙還能不能被平反昭雪,朱祁鈺還能否被追復帝號,怕是真都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