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擬入主德邦,快遞業持續洗牌

2022-03-15     睿財經

原標題:京東擬入主德邦,快遞業持續洗牌

睿財經(文/周鑫)京東收購德邦股份的消息落地。這將是繼極兔收購百世國內快遞業務後,又一業內重磅併購事件。

3月11日晚間,德邦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實控人或將發生變更,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將不再是公司實控人,德邦控股仍為公司控股股東,京東集團控制的京東卓風或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公司股票將於3月14日復牌。

據了解,雙方將在快遞快運、跨境、倉儲與供應鏈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合作後雙方將繼續保持品牌和團隊獨立運營,戰略和業務方向整體保持不變。

京東的盤算:虧損中靠併購補充快運短點

不久前,京東物流剛剛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根據財報,2021年,京東物流全年營收為1046.93億元,增長42.7%;全年凈虧損擴大至近15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0億元。3月11日,京東物流股價續創新低至 17.78港元/股,市值縮水至1099 億港元。

對京東來說,德邦的最大價值是快運網絡。德邦股份以快運業務起家,主要定位於大件快遞與中高端快運市場,是大件領域較為稀缺的全網型直營企業。資料顯示,德邦股份成立於1996年,經過在物流領域近25年的深耕細作,現已成為覆蓋快遞、快運、倉儲與供應鏈、跨境等多元業務的第三方綜合性物流供應商。於2013年11月戰略布局快遞業務的德邦股份,結合自身零擔產品優勢,以大件快遞為切入點,率先推出3-60公斤段的大件快遞特惠件產品,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快遞服務。

對於京東來說,德邦也的確可以互補其當前的業務。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已經覆蓋六大物流網絡: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後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網絡及跨境網絡等,中大件網絡一直是京東的弱環。而在2016年5月,德邦股份早已正式上線德邦快遞跨境業務,已形成FBA、國際快件、電商小包、多式聯運四位一體的產品體系,業務範圍覆蓋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正好彌補了京東業務範圍不廣的短板。

此次收購完成後,德邦在航空資源、幹線網絡、客戶基礎上的資源,都將完美補充京東物流的供應鏈基礎,強化其在B端市場的競爭,並有助於繼續向供應鏈上游延伸業務(此前收購跨越速運也是看中了其B網、大件物流網上的核心優勢)。更重要的是,這將進一步提升京東物流的外部收入。京東物流高管曾表示,2022年外單業務需要占據京東業務的50%左右,但2021年全年京東物流完全社會化(非外部收入)收入占比仍然不到40%,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若交易最終獲批,按收入計算,京東物流將坐穩中國第二大物流公司的頭銜。收購跨越速運,一年半後又拿下德邦股份,意味著京東物流全面進軍快運戰場,對京東物流的實體產業和農村市場都有助力;京東物流也將藉助國內資本市場槓桿,開展一系列關聯交易和併購,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提升快運業務的規模和競爭力。跨越速運也有可能會裝入德邦股份,形成共振,彌補德邦在消費端及空運資源的短板。不過,一旦交易最終完成,「德邦」品牌是否繼續保留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德邦的痛點:營收逐年上升凈利卻不穩定

資料顯示,德邦股份在2018年成功上市之後。同年7月,公司宣布全面發力大件快遞業務,對公司原快遞產品進行升級,並以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和優質服務重新定義大件快遞。2019年末又推出全新升級的快運產品——「重包入戶」,為60公斤以上的大件包裹寄遞客戶提供服務,相比傳統零擔複雜的報價方案,該產品採用清晰明了的首續重報價模式,包接包送,並提供大件上樓、拆包裝、打木架等多種增值服務。

在這樣的優勢之下,2021年上半年,在行業11家主要快遞公司中,服務項指標德邦快遞連續六個月排名第一,綜合排名穩居前三,收入較快增長。

然而,雖然營收逐年上升,德邦股份的凈利潤卻不穩定。

2017年至2020年,德邦股份凈利潤分別為5.47億元、7.01億元、3.24億元和5.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7%、28.22%、-53.82%和74.39%。

之前德邦股份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預計減少3.78億元到4.91億元,同比減少67.00%到87.00%。

對此,德邦股份表示,本期業績預減主要受外部環境及內部經營策略調整影響。外部環境方面,宏觀環境整體景氣度有所下降以及大件運輸領域競爭加劇,使得公司收入增速放緩,且全年油價處於高位對利潤產生不利影響。

也因為德邦日益下坡的凈利走向,京東的這一收購併不令市場意外。「收購的消息年前就有在傳,德邦最開始是做快運的,行業內服務品質有點『順豐』的意思,後來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遞,發力快遞業務,但這個轉型沒轉好。」某快遞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行業內卷「大魚吃小魚」,快遞業「洗」出新牌局

5年前,京東CEO劉強東曾表示:「未來國內物流行業可能只有兩家快遞公司能活下來,一家是京東,一家是順豐。」京東的「邦」更向大家展示了他試圖在快遞業洗牌的決心。

據業內人士分析,德邦在2018年正式進軍大件快遞,可以說是在60公斤以下的大件快遞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但本身依靠品牌或者供應鏈壁壘形成的粘性,遠不如直接背靠商流,這種模式形成的粘性更高,在物流寡頭中運營的也較為成熟。因此京東藉助於這種自身優勢收購德邦快遞,最終占據零擔快遞市場,遠比自身做要有利得多。

這幾年快運市場競爭激烈,紅利逐漸降低,傳統快遞企業利潤空間在被不斷擠壓的情況下,先倒下來的往往是中小快遞企業。無網絡化、規模化,就難以贏得市場空間,中小快遞企業區域網絡逐步被蠶食,很難構建自主生存空間,京東收購德邦更在情理之中。

快遞行業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進入一個高度的整合期,市場本身在加速分化,如何在行業內部進行整合,企業併購重組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這次京東收購德邦的事件,似乎也在告訴我們,供應鏈形成的壁壘確實有紅利期,無自身商流的快運市場,終會被整合,快遞寡頭的時代,或許會提前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fcd5893dea911d0d980567a9af4f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