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即將到達滿一年的節點,儘管國際社會上有不同程度的厭煩,但和談的時機仍未到來。
據報道,美國、德國、法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其中,美國的「坦克殺手」布萊德雷步兵戰車受到了極高的關注。據悉,該式戰車能夠在較遠的距離對俄軍坦克發起致命打擊,將成為烏軍發動反攻的一大助力。
同時,這也標誌著烏克蘭正不斷獲得更高規格的武器。有專家對此表示擔憂,更高規格的武器只會堅定烏方「不和談」的決心,同時也意味著西方國家的「賭注」正不斷加大。
美國方面則表示,目前看不到「俄烏衝突在未來幾個月結束」的前景。同時美方強調,一切都是因為俄方不打算停止戰鬥,這就是美國提供新一攬子軍事援助的原因。
然而實際上,對俄烏戰事的不滿已經開始在美國國內蔓延。報道稱,已有很大一部分美國議員開始對拜登總統的烏克蘭戰略提出質疑,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俄烏衝突根本沒辦法以烏克蘭的勝利結束,美國的軍事援助只是在「掏空」自己。
不過烏克蘭方面反而率先對美西方國家表達出「嫌棄」。烏克蘭外長庫列巴9日發文稱,只要俄烏衝突沒被解決,就說明「任何人做得都還不夠」。他進一步敦促其美西方盟友實行新的軍事援助。
也能看出來,烏方對軍事援助的迫切渴求,恰好說明了是烏方不願意以和談的形式結束衝突,還順便打臉了美方將責任全部歸咎於俄方的言論。
俄烏衝突最終會以怎樣的形式結束?短期來說,若繼續以軍事衝突的形式進行下去,基本不可能產生「贏家」,但若以長期的角度來看,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態度。但很顯然,美方當前的想法仍舊是以延長俄烏戰事為目標。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認為,美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只會加劇烏克蘭人民的痛苦,卻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他強調,這些軍援不可能打斷俄羅斯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目標的進程。
儘管俄羅斯國內各形式力量嚴重損耗,但能看出,俄方的態度依舊是「不達目的不放棄」。為了削弱俄羅斯的實力,美方已經開始籌劃限制俄羅斯盟友的援助,而中國也被美方盯上了。
有美媒記者表示,俄羅斯頻繁出動軍用運輸機前往中國,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援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相關動向。
他強調,若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的援助被用於針對烏克蘭,或者中國採取的行動幫助俄羅斯規避了制裁,中國將會「付出代價」。
能看出來,美國對於中國可能的援助是相當忌憚的。畢竟,美國一向將中國視為唯一的競爭對手,一旦中國介入俄烏衝突,將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但中國自俄烏衝突一開始就已經表明,不會摻和其中,但會以自己的方式促成俄烏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