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疾控緊急提醒,該病毒進入高發期!

2023-02-06     廈門吃貨王

原標題:廈門疾控緊急提醒,該病毒進入高發期!

時隔三年,這樣的全家福

你見過嗎?

近日

多地疾控部門提醒

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

已進入發病高峰期

近日,廈門疾控中心也發布健康預報,根據根據我市近幾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監測結果,2月份應重點防範的食源性疾病包括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廈門疾控提醒

防範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果蔬也要清洗乾淨;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和生冷食品(尤其是生蚝等貝類海產品);

節假日期間不暴飲暴食,按需採購食物,儘量現吃現做;

注意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吃剩的食物及時放進冰箱,食用前仍要徹底加熱,重複加熱不能超過一次;

工廠等集體單位需加強食品、飲用水、環境衛生和食堂從業人員等的衛生管理;

此外注意保持家庭衛生,室內空氣流通。

什麼是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原名諾瓦克病毒,屬於杯狀病毒科。該病毒具有潛伏期短、變異快、環境抵抗力強、傳播途徑多樣、感染劑量低的特點,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間造成傳播,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最主要病原體。所有人都普遍易感該病毒。

人體感染諾如病毒後產生的免疫保護持續時間短,因此同一個人可重複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別的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如何傳播?

諾如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病毒,諾如病毒胃腸炎患者的糞便和嘔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處置不當很容易造成感染。常在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及餐館等處引起集體暴發。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攝入患者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者攝入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間接接觸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都可能感染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主要症狀有哪些?

諾如病毒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24—48小時,最短12小時,最長72小時。

諾如病毒胃腸炎一般以輕症為主,最常見症狀是嘔吐和腹瀉,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成人和兒童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症狀有所區別,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以腹瀉居多。

諾如病毒胃腸炎一般為急性起病,屬於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發病後2~3天即可康復。但對於嬰幼兒、老人,特別是伴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諾如病毒胃腸炎可導致脫水等較嚴重的症狀。

諾如病毒感染何時高發?

諾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發生,寒冷季節高發,一般發病高峰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因其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又被稱為「冬季嘔吐病」。每隔 2-3 年,還可能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諾如病毒新變異株。

諾如病毒胃腸炎應如何治療?

諾如病毒胃腸炎患者不需服用抗生素,而應及時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服用口服補液鹽(ORS)能幫助患者補充水分和平衡電解質。嘔吐或腹瀉症狀嚴重時應及時就醫。

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

目前,針對諾如病毒特異的抗病毒藥和疫苗,其預防控制主要採用非藥物性預防措施。諾如病毒感染後產生的抗體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所以極易出現反覆感染。

平時如何做好防護?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諾如病毒傳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飯前便後應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紙巾和免沖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按標準程序)。

如果家人感染諾如病毒,患病家人應儘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離接觸,尤其不要去做飯或照顧老人和嬰幼兒。

認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確烹飪食物,尤其是食用貝類海鮮等高風險感染諾如病毒的食品應保證徹底煮熟。

諾如病毒胃腸炎病人患病期間最好居家主動隔離至症狀完全消失後2天(因為症狀完全消失後患者還有少量排毒),避免傳染給其他人,尤其是從事服務行業人員和集體機構人員,如廚師、護工、學校和幼兒園教師。

發生諾如病毒胃腸炎聚集性或暴發疫情時,應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點對被患者嘔吐物、糞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飲用水等進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劑。

病人嘔吐物、糞便如何處理?

注意:酒精對諾如病毒無效,含氯消毒劑對諾如病毒最有效。

用紗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毫克/升)—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蓋污染物,小心清除乾淨。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或至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後處理。

廁所馬桶可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鐘以上。

清潔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須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後徹底沖洗,才可再次使用。

集體單位打掃廁所和衛生間的拖把應專用。

在處理患病兒童的嘔吐物和糞便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第二輪感染高峰何時到來專家最新解讀

剛剛過去的春節,疫情並未有明顯反彈。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CH.1.1、XBB.1.5、BQ.1.1、BQ.1和XBB的出現,大家對可能出現的第二波感染高峰十分關注。最近「第2輪感染高峰或在3到5月」話題也登上熱搜。

邢銘友教授預測,第二輪感染高峰可能會在3-5月到來,但這次高峰民眾可能感覺不那麼明顯。由於大家感染的時間先後有差異,再加上我們第二次感染以後,由於有一個基礎抗體水平的存在,第二輪感染的人數、感染症狀的輕重,以及時間集中的幅度都會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預計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隨著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風險會增加,五六月份時,疫情變化會非常明顯,到時候可能會面臨第二波的衝擊。但第二波疫情會出現在三月份還是五六月份,取決於是否會出現一種衝擊力非常大的新毒株。

via:小紅書@Yes君的動感地帶

所以,除了2月份應重點防範的食源性疾病包括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以外,3-5月份個人防護也不可鬆懈。

保持戴口罩的習慣,從事高風險崗位工作如醫生、快遞員等;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有腫瘤或者是透析做過移植的這些患者;在第一次感染中出現了肺炎的表現,症狀較重住院治療過的人群,在第一次「陽康」以後6個月一定要接種加強疫苗。

▍整合來源健康廈門、綜合廈門疾控、中國新聞社、中國疾控動態、湖北日報以及網絡,編輯:陳狐狸

▍所有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法務支持:瞿燕飛律師/王欣律師 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

先看後贊,人生燦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db4a334815f5160a5ac6bc911830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