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奔流不息,過往典範、未必過時。
10月中旬,株洲市鄉村振興科技專家團開展巡迴指導,足跡遍及淥口區與「南四縣」。
媒體報道稱,此等規模有如此深入的科技助農服務,在株洲還是首次。
看到報道,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個詞:星期日工程師。
這個屬於改革開放初期的詞彙,並沒有泛黃。
彼時,每到周六下班,會有一大群年輕知識分子從上海奔赴太倉、蘇州、無錫等地的鄉鎮企業。
第二天下午,他們又趕上末班車,匆匆返滬。
恰恰是這批星期日工程師,帶去了上海國營大廠和科研院所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推動創造了蜚聲中外的「蘇南模式」,讓科技星火在長三角的鄉村裡燎原。
不止為賺外快,更為施展拳腳。
時過境遷,當年的星期日工程師早已退休,曾經關於科技人員業餘兼職是否合法的大討論也塵埃落定。
時至今日,星期日工程師卻沒有謝幕,柔性引才則是當下更為凝練的表達。
株洲在此,用力頗多、方式多樣。
只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或許,是少了當年春潮湧動時的衝動;多了些組織安排的循規蹈矩。
又或許,當年星期日工程師「偷偷來、突擊干、悄悄回」的急迫腳步不再,反而變成淺嘗即止的走馬觀花。
此刻,星期日工程師,請來株洲,或許正當其時。
此處的請,有兩層意思:
請,邀約也!
用最大的誠意,請最好的工程師,破最迫切的難題。
通過城市推介、產學研對接;近一點,去長沙、武漢;遠一些,去長三角、珠三角。
政府出面,精準邀約,把企業的需求匯總起來,把企業想找的「工程師」名單列出來。
不再只是組隊巡迴、座談授課。
創造條件,一對一請過來,住進廠里、體驗生活、深度把脈,真正成為製造名城諸多垂直細分領域的「全天候外腦」。
反正有高鐵、來得快,而且周末有2天了。
請,吸力也!
有邀約,必有所成;有誠意,必能綻放。
一旦星期日工程師和株洲企業互相成就,勢必格局打開,漸成模式,並在他們所在之城、朋友之間口碑傳播。
由此,更多大城人才聚焦於此、心嚮往之,意欲從大城市到小城市找「試驗田」,更可兼職、可常駐、可落戶、可創業……
長此以往,人才不請自來、自己想來。
甚至世界各地都會有星期日工程師樂意來此一試身手。
株洲,請星期日工程師重出江湖,適逢其會,正當時。
刊載於《株洲日報》2023年11月9日「天台時評」專欄,刊載時有刪節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