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中國電商湧入馬來西亞 三年後或進入洗牌期

2023-10-23   藍科技網

原標題:數萬中國電商湧入馬來西亞 三年後或進入洗牌期

進入2023年以來,業內人士稱,中國有近數萬電商賣家大躍進式的湧入只有3000多萬人口的馬來西亞市場。或許,以價格換市場的策略暫時能殺出一條血路,但馬來西亞以及整個東協地區不同於中國市場,他們在致力於發展電商的同時,更注意避開發展電商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以及更希望實體經濟與電商同頻共振,而不是失衡式的發展。

馬來西亞電商業內人士認為,電商行業洗牌期或在三年以後。除了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以外,一旦馬來西亞實體店受到極大的影響,那麼馬來西亞的電商環境則可能會有新變局。

中國電商馬來西亞大躍進

10月15日下午15時,Peter在自己的手機配件店有些心神不安。這家座落於雪蘭莪USJ17附近、以3C數碼為主的小店陪伴Peter走過了六年時光。

如今,面臨不得不被迫搬離的局面。

「原來的房租是每個月5000馬幣(1馬幣約等1.55人民幣),現在要漲到每月10000馬幣,最重要的是現在工資上漲、房租上漲,銷量下降,經營時間越長,虧損越多。一方面是消費者手裡沒有錢,另一方面,消費者都去網上買東西,價格便宜,造成很多消費者分流。我最近不會上新貨,都是在甩賣,一兩個月後這家店鋪就要換新主人了。」

Peter透露著無奈與辛酸。這種現象正在馬來西亞蔓延,實體店受到電商的衝擊、收入不振、消費萎迷,原本有限的消費者不斷被電商擠壓。

他的這一說法被證實。來自中國福建省的劉明(化名)在馬來西亞從事電商生意。不同的是,他堅持在馬來西亞自建倉庫,招募本土化員工,而不是一味低價擴容。在他看來,在馬來西亞做電商,需要以長期主義的心態,才是持續深耕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自建倉儲,沒有本土化團隊,沒有深度了解市場需求,這是明顯的短板。

同樣的,劉明感受到了壓力。

「進入2023年,根據我了解到的情況,有數萬家中國中小電商進入馬來西亞。有相當一部分是開設一個網站,但總部、倉儲都在中國,依託低價打開市場。他們並不了解真正的馬來西亞用戶訴求,用價格換市場只能是短期主義,幾年後市場會面臨大洗牌。」劉明對【藍科技】表示。

在劉明看來,一方面是中國電商環境競爭異常激烈,獲利空間越來越小,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馬來西亞電商如同20年前中國早期的發展階段,有一定的增長空間,這是吸引很多中小電商賣家的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頭部電商的示範效應,加劇了中小電商的隨眾心理。目前在馬來西亞知名電商Shopee的身後是騰訊;Lazada背後是全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Temu是拼多多的翻版,而TikTok社交電商同樣是風頭正勁。

宏觀經濟方面,東南亞地區擁有6億多人口,網民數量高達3.4億,電商市場規模龐大。其中,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第三大經濟體。根據預測,2019年至2025年,馬來西亞電商市場規模增長率為18.8%,遠超11%的全球平均水平。

需求增加、產業快速增長、頭部示範效應推動、行業屬於初級階段,再加上600多萬華人對中國商品的消費偏好有示範效應,當多重作用疊加在一起時,馬來西亞電商自然站在風口浪尖上。

為什麼三年後進入洗牌期?

目前為止,在馬來西亞從事電商的中國商家基本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價格驅動中小賣家。這是典型的價格驅動,在馬來西亞沒有自己的倉儲,以短平快的方式獲利;

二是資本驅動型賣家。這類賣家有充足的資金,為了在登陸資本市場快速擴容,倉儲、物流、服務等,有相對完善的體系。這一類更希望短期內營造聲勢和影響力,相對更有競爭力,在價格、品類上更有優勢;

三是把馬來西亞及東協當成主戰場,全力以赴型賣家。在馬來西亞設立分公司,招募本土以及東協地區員工,品質驅動,轉型高端產品更願意深度了解馬來西亞市場,主打自有品牌,做好長期堅守馬來西亞的準備。

馬來西亞電商正在快速增長期。然而,電商市場過多的賣家形成的格局則是價格驅動。為什麼說馬來西亞電商三年後或進入洗牌?

首先,當前馬來西亞電商需要以價格換市場。當下的馬來西亞電商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如同二十年前中國電商市場,需要用低廉的價格和豐富的品類進行市場擴容,這也是電商的發展經之路。

其次,市場容量倒逼電商做出抉擇。正如前文所述,數萬家電商進入馬來西亞打開市場最重要的就是靠價格,但質量無法保證。目前已經有消費者對電商商品質量表示不滿,這將會倒逼電商向高端高品質邁進。由於只有3000多萬人口,而賣家在不斷壯大,要想可持續增長,就必須在兩三年之內迅速做出轉型,才能有更好地立足之地。

三是一旦擠壓實體店的生存空間,有可能會出台相關政策。當下的馬來西亞市場,實體店仍然是主流。節假日的商場人氣爆棚,更多的人願意全家一起購物悠享閒暇時光。

事實上,由於市場容量有限,電商大躍進式進入,馬來西亞電商市場從起步到繁榮注大機率會縮短時間,一旦給實體經濟帶來很大的傷害,大機率電商相關政策或會收緊。而到那時,以堅守者的角色提前布局,向高端和高品質轉型,並且擁有成熟本土化團隊的公司,才會看到真正的未來。

馬來西亞電商市場三年後洗牌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容量、人口基數、消費能力與迅速進入馬來西亞電商的企業不相適應,再加上價格驅動特徵明顯,一旦對實體經濟形成更大的影響,洗牌是必選項。

(來源:馬來西亞邊界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