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德統一與社會演變,東德融入西德,促進了女性就業

2023-12-14     阿斗愛

原標題:兩德統一與社會演變,東德融入西德,促進了女性就業

社會文化往往在勞動力市場上起到決定性作用,尤其是上個世紀下半葉,各國女性就業率迅速增長,這不單單是因為社會運動和戰爭劇經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也有社會文化進步帶來的影響。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家菲利克斯·哈特溫在研究了德國社會的演變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大規模的移民,尤其是東德和西德合併之後,德國社會文化發生了變化,女性就業率有了迅速增長。

以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為例,僅僅三年間就有數百萬東德人進入德國西部謀生,由於擁有相同的語言和相同的歷史,東德人在新的聯邦德國能夠比較容易地找到工作,通常來說人們也不是很歧視東德人,雖然偶爾還是會有個別人抱有立場敵對態度的眼光看待這些來自德國東部的移民。但這些人口為德國注入了新文化,以往在聯邦德國的社會中,對婦女的傳統看法主要是從事一些家政或者零售服務業的工作,少數女性可能會從事紡織業,食品加工,釀酒工作,當然主要還是在家庭中照料丈夫和教育兒童。但在民主德國的社會中,女性可以自由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是一種默認的社會常識,甚至東德女性從事重工業行業,參軍成為技術兵種,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東德人口進入德國西部以後,其帶來的東德女性價值觀也隨之傳播,西德女性的就業率也開始明顯增加,從1989年到其後的20年間,德國成年女性就業率從50%迅速增加到了75%,增長比達到了30%之多。尤其18歲以上到35歲的德國女性就業率從兩德合併前的52%,猛增到78%,增長趨勢非常強勁。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也從合併前的51%增加到了91%,而東德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在合併前就能夠達到80%之多,這也是促進東德女性就業率增長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過去德國西部的家庭中,女性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居家養育後代並教育他們基礎知識。而德國東部則盛行幼兒託管機構(幼兒園),以便於讓女性能夠騰出手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從事自己想從事的工作。兩德合併之後幼兒園的數量有著明顯的增加,從1989年到1994年年,德國幼兒園增長比例達到了75%,其後的12年間增長比例達到了94%。大量德國西部的母親從養育兒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德國社會也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堅信男女平等。

實際上很多東德人對德國西部的經濟和文化並沒有太大的了解,唯一的印象就是擁有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好的就業選擇和更加自由的生活,但這些實際上是東德人在合併以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德國西部提供的就業崗位大部分只針對男性,但德國東部的女性將她們的價值觀帶到了西部,在兩德合併的10年中,德國西部的女性對從事勞動,教育子女方面的態度變得不再那麼保守,儘管東部和西部人口之間仍然存在一些隔閡,但這是民族統一與文化融合的第一步,隨著時間的前進,兩德人口的融合與通婚會持續發展,文化與價值觀也會互相影響。

從1994年到2012年,新增就業人口達到了400萬之多,其中女性就業者超過了160萬,占比有達到50%的趨勢,當然隨著時代發展與社會變化,女性的就業方向也有了新的的轉變,160多萬新增就業女性中大部分就業於通信,零售,餐飲,服務,金融,慈善,旅遊與交通客運等行業。工業企業則更傾向於僱傭出身自東德的女性應聘者,同時兼職工作崗位也被認為是促進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隨著歐盟貿易體系的建立,德國的失業率也在逐年下降,從2008年以來,德國女性失業率一直比男性失業率低。

結語

當然德國的文化環境僅適用於德國人自己,不同的社會文化下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女性就業權益與就業範圍的增加,還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文化的演變:東德女性與工作》

《德國經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6c8da50f13ac8d39bcaa43b7c02e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