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習近平文化思想: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根本遵循

2023-10-19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評論:習近平文化思想: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根本遵循

原標題:習近平文化思想: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根本遵循——論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歷史主動精神、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闢深邃、內涵豐富,具有突出的真理性,閃耀著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的理論光芒,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具有突出的思想性,系統回答了宣傳思想文化領域事關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全面體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相一致、繼承性與創新性相契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融合的深邃思考和戰略擘畫,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具有突出的指導性,深刻闡述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明確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力量、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實踐要求,對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為新時代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悉心領悟、堅決貫徹,不斷書寫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嶄新篇章。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主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彰顯著「培根鑄魂」的磅礴文化力量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各類文藝精品不斷湧現,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時代文化事業生機盎然,東方文明古國闊步邁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華大地文化力量迸涌而出、澎湃向前,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本經驗,深刻總結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實踐和理論上的規律性成果,為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基本原則、指明了實踐路徑,是在新征程上激盪中華兒女文化力量、開創未來的行動指南。實踐充分證明,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最關鍵就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用好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更好轉化為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彰顯著「賡續文脈」的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我們「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為鮮明的特色。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在歷史長河的縱坐標上,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華文化從古至今一脈相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已經深深地植根於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中,是民族、國家凝聚力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巋然屹立、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

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從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持續推進,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實施;從《復興文庫》、「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等文化殿堂相繼落成……,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文脈傳承弦歌不輟、歷久彌新。

這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習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大歷史觀的宏大視野,充分激活了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哲學思維、文化內涵、執政理念中蘊含的思想精華,引領我們實現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自強的躍升,開闢了新時代黨的文化建設新境界。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把握固本培元與革故鼎新的辯證關係,彰顯出以歷史鏡鑒未來、以未來回應歷史的哲學意蘊,必將使我們更好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必能讓新時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源通流暢、源遠流長,不斷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9月12日晚,2023年新疆中秋晚會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北廣場上演。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彰顯著「明體達用」的高度文化自覺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為突出的特徵,既講出了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本源所在與精髓要義,又作出了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與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強調文化建設與發展對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重要意義;強調理論創新、文化發展要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突出繁榮中華文化要同當下實踐要求相結合、同重大現實問題相結合;強調需要根據時代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釐清當前文化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這些充分表明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系統的而不是零散的、是普遍聯繫的而不是單一孤立的,很好促進了本體論思維與實踐論工夫的相互成就,也很好保持了相對確定和穩定又不斷轉換和變化的實踐形態。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明體達用的標誌性成果,實現了新時代更深層次的文化認識的突破,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為濃墨重彩的內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質基礎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厚沃土壤,也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推動的「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完成了真理與價值在不同時空、維度上的交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交融,從理論上回答了以建設文化強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進而全面推進現代化實踐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這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習近平文化思想開創了基於歷史尋根、理論追溯、現實思考基礎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體用貫通的「結合」而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新形態,全面凝結了我們黨文化主體性的思想結晶,為創造新時代社會主義新文化,凝心聚力奮進新征程,加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保障。我們必須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彰顯著「強國復興」的強烈文化擔當

一個國家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盪、相互影響,應當如何凝心鑄魂、高舉旗幟?如何主動作為、再譜華章?習近平總書記總攬全局,審時度勢,深刻把握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意義,在文化建設層面給出答案,形成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充分激發了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使我國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在舉旗定向、正本清源、開拓進取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進入新時代,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著力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和現代生活、現代文化相融通,以文化之聲唱響中國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價值共識、以文明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著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開放包容,堅持胸懷天下,堅持自立自強,把我國新時代新文化塑造成能夠影響世界的文化力量,塑造成能夠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思想力量;著力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發展的守正創新,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生命力。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踏上新征程,我們要更加清醒認識到,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須振奮億萬人民自信自強的精氣神、凝聚起團結奮鬥的強大力量。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為此,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魂塑形賦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李江棋 代雨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46da427f08d374f73e3b031fb8f8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