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令人費解的一生

2024-01-16     阿斗愛

原標題:石敬瑭令人費解的一生

五代十國短短77年,光皇帝就有56個,絕大多數皇帝,知道他們的人不多,但是有一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兒皇帝」創始人,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但是這個人很奇怪,它在稱帝前後,完全是兩個人。稱帝之前,驍勇善戰,多智多謀,忠心護主,稱帝後,為了一己之利,不惜賣主求榮,不畏遭人唾棄,在「兒皇帝」的道路上,竟然能有始有終,也是夠令人費解的。

石敬瑭,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què]、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漢朝滅亡後,其祖上流浪漂泊在西部地區,定居甘州(今甘肅張掖)。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於太原,家裡排行老二,從小沉默寡言,好讀兵書,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晉王李克用之養子)很賞識石敬瑭,將其招為女婿。並讓其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視為心腹。

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晉王李克用之子)與後梁大將劉鄩[xún]對陣交戰,劉鄩趁李存勖還沒列好隊,就發起攻擊,情勢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兵,殺入敵陣,左衝右突,遏制住了敵人的攻勢,為李存勖撤退贏取了時間。事後,李存勖大讚石敬瑭勇猛威武。從此,石敬瑭聲名遠揚。

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在胡盧套作戰,李嗣源軍隊逐漸敗退,石敬瑭迎著敵軍精銳,拔出長劍,殺開血道,用身體保護李嗣源撤退,敵人干望著他,無人敢上前阻擊。

後來,李存勖稱帝,派李嗣源率軍渡過黃河,孤軍深入,襲取鄆州。石敬瑭親率50名騎兵,趁敵人沒發現,突襲城內,身中數刀,仍指揮兵士布陣,堅持到後續騎兵不斷到來,最終占據了鄆城。接著平定汴水,滅掉了後梁宗室,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績。

同光四年(926年),後唐趙在禮兵變,李存勖派李嗣源前去鎮壓。誰成想,半路上李嗣源部下也兵變了,這次兵變,是其部下請求李嗣源在河北稱帝。李嗣源對李存勖並沒二心,想回去向李存勖說明情況,石敬瑭極力反對他這樣做,他說你回去,李存勖也不會相信你了,不如趁勢迅速南下,占領汴州(開封)。這事走漏了風聲,傳到了李存勖那裡,李存勖隨後也派兵跟了過來。當李嗣源占領汴州後,李存勖也率兵趕到,在城下,不少李存勖的部隊譁變,投靠了李嗣源。因為李存勖後期,沉湎於聲色,重用伶人宦官,橫徵暴斂,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不久,李存勖就遇內亂而死。李嗣源隨後進入洛陽,登上帝位(為後唐第二位皇帝)。石敬瑭被封為「興復功臣」。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後,石敬瑭聽到消息,如喪考妣,悲痛不止。次年,李嗣源之子李從厚繼位。李嗣源養子李從珂不滿,發動政變,並勸降了李從厚派去鎮壓他的將士,殺向洛陽。李從厚出逃洛陽,路上遇到了石敬瑭,怪石敬瑭沒保他,於是雙方短兵相接,最終,石敬瑭殺死了李從厚的所有隨從,並將李從厚交給了李從珂請功。後來,李從珂殺死了李從厚。李從珂繼位。

雖然石敬瑭幫助了李從珂坐上了皇帝位,但是李從珂並不信任石敬瑭,甚至將其看成最大威脅。這一點,石敬瑭也明白,甚至很害怕,並且日漸消瘦,不像個人樣。石敬瑭妻子去求曹太后(石敬瑭妻子親媽),讓曹太后勸一下李從珂。李從珂雖然不是曹太后親生,但是從小照顧有加,如同親生,看到石敬瑭病懨懨的,難以構成什麼威脅,就做個人情,放石敬瑭回到了河東。沒想到這次竟是縱虎歸山,後唐亡於他手。

放走石敬瑭沒多久,李從珂就後悔了,對石敬瑭的疑心更重了。本來石敬瑭是馬步兵總管的職務,掌握兵權,但是李從珂為了解除石敬瑭的兵權,將其調任為鄆州節度使,並催促其儘快上任。這下,石敬瑭更害怕,他一方面加緊做軍事準備,另一方面積極與契丹聯絡。時機成熟後,石敬瑭開始向李從珂攤牌,理由是,李從珂是養子,沒資格繼承皇位,應該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這個直接激怒了李從珂。李從珂下令罷免石敬瑭所有職務,並派兵討伐。

石敬瑭雖有準備,但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開始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在得到契丹的幫助後,大敗後唐軍隊。不久,石敬瑭與契丹再次聯手出兵,進攻洛陽,李從珂兵敗自焚而死。

石敬瑭對契丹的所作所為,令很多人不恥,很快藩鎮頻繁造反,部下離心。侍衛將軍楊光遠尤其反感石敬瑭這一點,楊光遠手握重兵,石敬瑭也敬他三分,常屈意服從之。

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不喜士人,專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因不願降服契丹,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歸劉知遠。

縱觀石敬瑭的一生,前半生可謂是驍勇善戰,智勇雙全,忠義無倆。然後,在經歷戰亂時代,爾虞我詐,風雲詭變後,開始驕奢淫逸,貪生怕死,賣國求榮。這種轉變,真令人摸不清頭腦。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很多人成功後,就忘了初心,失去了進取精神,最後停滯不前,甚至一敗塗地。在各方勢力粉末登場的五代十國,石敬瑭這種前後大轉變的人,還真不少,後梁開國皇帝朱溫,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等等。這也是這些人快速退出歷史舞台的原因。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奪權方式,跟五代十國這些帝王差不多,但是稱帝後的表現,卻完全不同,這也是北宋能統一全國的原因。關於趙匡胤,後面會專門解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00e48d4012c8ee15db641682ce6b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