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都不想說起

2023-11-19     車解讀

原標題:「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都不想說起

我們都知道「此地無銀三百兩」是說自己自作聰明,想要掩蓋某些事情,但所作所為卻起了反作用,恰恰證明了自己想要掩蓋的事就是自己所為。但是大家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嗎?下半句才是精華,許多人都「羞於啟齒」。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就是一個名叫張三的人手上有三百兩銀子,但這銀子放在自己家中總是覺得不保險,張三就想到要將這些錢埋在地下。這樣只有自己知道這些錢所埋的地點,如此一來,這些錢就不會讓人給偷去。但張三心裡總是放不下心,就算只有自己知道這錢的位置,但萬一有人在此鑿井或是其他開挖的行為不就會發現自己的錢了嗎?所以張三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那就是在他埋錢的地方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的就是我們熟知的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這個故事的後續就是這句俗語的下半句了。

張三的鄰居王二看到了張三立的牌子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不就是「此地有銀三百兩」嗎?王二一邊想自己的鄰居張三的愚蠢自己的聰明,一邊將立著牌子的地上的土挖開,果然看到了張三的三百兩銀子。王二將這三百兩銀子偷偷據為己有。正想要離開時,他有一個憂慮,那就是萬一張三懷疑到自己頭上怎麼辦,自己不就暴露了嗎?所以為了不被張三懷疑,王二也在立著張三的牌子邊又加立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隔壁王二不曾偷」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就是這句俗語的後半句了。

就這樣,王二安心的拿著這偷來的三百兩回家了。當張三看到自己曾埋錢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埋的錢早已不翼而飛,而且小偷還在自己的牌子邊立了一個「隔壁王二不曾偷」時他什麼都明白了。為什麼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後一句才是精華呢?因為,這後半句不僅僅是諷刺那些自作聰明反而適得其反的人,他更深層次的是那些明明知道這個道理,還嘲笑別人所犯的錯誤但自己還是同他所嘲笑的一樣,甚至還不如。

其實這兩句話的道理簡單,連小孩子都可以將這個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道理說出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總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愚蠢錯誤。和這個類似的還有畫蛇添足等,這些往往「多此一舉」的行為都是源於自己的心理,或是心虛想要掩飾結果適得其反,或是過於自負,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反而鬧出笑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bfaccadd4e9dd57ba940758936db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