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具不防毒,是拿人命當兒戲

2024-11-05   封面新聞

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防毒面具,在火災發生時,能將火場空氣中的有毒成分過濾掉,使之變為較為清潔的空氣,供逃生者呼吸用。然而,市場上的一些防毒面具卻並不「保真」。據報道,在消防器材市場中,一些商家為了賺錢,對這種火災中的救命工具竟然也敢造假售假。

報道中,市場上這類防毒面具有「國標」和「非國標」之分,而「非國標」其實就是偷工減料的假貨。外表看,這類假貨可以以假亂真,3C認證、消防認證編碼、質檢報告等,凡是能證明身份的材料一應俱全,足以應付消防檢查。

這類防毒面具耐火材料部分極為單薄,遇火會立刻被燒穿,濾毒罐中使用的也是無法過濾毒氣的活性炭。假冒偽劣防毒面具的生產流通,救命工具不救命,是在拿人命當兒戲,也會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國標」和「非國標」,一般消費者真假難辨,被矇騙倒也罷了;但比商家「知假售假」更讓人擔心的是,一些涉及公共場所的大客戶為節省成本、只圖應付消防檢查的「知假買假」。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公共安全隱患,將更多人置於風險敞口下。

因此,防毒面具這樣的救命工具不救命,不能到用時才被「揭開真相」,對其生產、銷售要有全鏈條、全方位的監管辦法。

從銷售渠道看,線上平台除做好商家資質審核外,也需對號稱檢查包過、證書齊全,而價格卻低至幾元的商家進行重點監管,一旦發現售假,給予下架、封號等處理。

市場監管部門既要加強門店產品的抽查力度,也要針對門店與廠家「聯手」的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打掉其中的利益鏈和產業鏈。另外,有關方面也要完善認證體系和執行程序,確保所有上市銷售的防毒面具都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測和認證。

當然,也要提醒普通消費者,防毒面具在關鍵時候是救命工具,在這事上,不貪圖一時便宜,堅持正規渠道購買「國標」產品,才是明智選擇。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