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球最有名氣的兩個國家,不斷在全球露臉。一個是韓國,韓國總統尹錫悅居然訪問烏克蘭,看來「宇宙大國」這是要和俄羅斯撕破臉的節奏。
另一個就是印度,莫迪訪美回來後,不知道拜登給他灌了多少迷魂湯,如何忽悠的印度,莫迪回來就下令揍巴基斯坦,並發射了月球探測器,甚至放話,印度將成為「第三經濟大國」,並再次喊出,像印度這樣的大國,理應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莫迪訪美後,印度對華操作也很多,印度在上合組織發的一帶一路聲明中不簽字,印度甚至竟然公開稱「尊重南海仲裁案」,中印邊境再次蠢蠢欲動。莫迪訪美後一系列反常動作,能看出印度從美國得到想要的,所以將繼續對中國挑釁。
印度突然發生變化,必然會在邊境地區體現出來。因為印度是一個很短視的國家,眼光短淺,沒有長遠戰略,而且只注重眼前利益。
對於這樣一個短視而投機的鄰居,中國西部將面臨印度威脅。
但在我們戰略中,並沒有把印度當作對手和敵人,因為印度始終也不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我們戰略目標在東部。
雖然解放軍不把印度當成目標,而印度卻不斷騷操作,想成為中國對手和敵人,並挑釁中國,引爆戰爭,那就不能怪解放軍不客氣。
以前看過一些印吹的文字,把印度吹上天。認為印度有多強大,但投機成性的國家,成不了大國,也不可能成為已開發國家。有這樣的鄰居,對我們來說很麻煩。
我們在中印邊境上,一直本著不開槍,但近兩年中印邊境衝突看,不開槍發生的衝突,也有傷亡。
現在印度已經按捺不住了,印度已經調集了重兵在中印邊境。前段時間的坦克對峙就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印度空軍從美國購買的大型運輸機,都在中印邊境部署。
這種場景與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印度不斷在中印邊境挑釁情景很像。只要印度在大國間得到好處,日子過得舒坦了,就會對外用兵。
印度雖然也明白美國的企圖,但為了自身利益,不會顧及中國的。所以中印邊境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開始出現。不排除印度將與我們發生一場局部戰爭。
無論發生什麼樣的衝突,其實對解放軍都是一場機會。
為什麼是一場機會呢?
解放軍既可以再次立威,也可以藉機把印度侵占我們領土收回。為什麼不是機會呢?
中印邊境也沒少談,其實根本沒有談的必要,對於印度這樣的國家,既要看透其本質,也沒必要怕它。本來印度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是一個從英國殖民地稀里糊塗獨立的國家,嚴格來說得國不正。很多領土並不是印度的,只是英國當時殖民留給印度。更不要說那個英國人劃的那條線了。
所以對於印度占領我們的領土,我們必須堅持歷史依據,決能不能與印度妥協,印度不僅不會領情,還可能會繼續蠶食我們。
現在沒談攏,對我們最有利。只要發生邊境衝突,我們就可以迅速收回被占領土。也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國人不好惹,而且惹了是有麻煩的。
現在南海菲律賓、西部印度,都可能是我們立威的對象。因為戰爭並不是我們引起的。我們決不能退讓,否則領土主權就會喪失,也會助長其他國家囂張氣焰。
列印度,我們不僅有底氣,更有信心。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印衝突時,我們實力很弱,印度得到美蘇的強大支持,不也照樣打敗了印度。
如今印軍的確強大了,但解放軍也強大了。
也有人會說,印軍這幾年戰鬥經驗豐富,沒少與巴基斯坦打。但印軍的實力真的無法恭維,與解放軍打,結局只有一個:必敗無疑。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印之戰後,印度消停了二十多年,也為我們提供了建設時間。如果現在發生戰爭,解放軍會讓印度再次長記性,也讓他們別再狂妄無知。
當然解放軍立威之戰,也會敲打其他國家。
現在什麼我們所處的環境,必須要考慮美國因素。因為美國對中國全方位封鎖,而印度也是美國一個利用對象。
不過中印如果發生邊境衝突,美國不可能介入,但美國很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援助印度,或者支援印度。
比如在武器裝備方面,在僱傭兵方面,美國都可能援助印度。所以美國因素不僅要考慮進來,還要考慮的全面。還有其他西方國家也要一併考慮。
但無論美國向印度提供多麼先進武器裝備,印軍都不可能取勝。但卻給了解放軍練兵的機會,解放軍可以通過實戰檢驗應對美式武器的經驗和方式。
近日,西部戰區的演習中,我們機器狗射擊的畫面出現後,令人振奮。其實這個新聞並不是無緣無故出現,此時出現,也有敲打敵人的意味。
屆時美國會向印度提供如此先進武器嗎?
老美根本不可能提供先進武器彈藥,現在美國庫存已經告急了。別看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集束彈,這是被聯合國禁止使用的武器,但也表明,美國已經沒有什麼可提供的了。
從美國現狀看,有可能象徵性口頭聲援一下,不可能提供武器裝備。
位美國不提供,美國會讓其他西方國家提供,這也是我們需要防範的。
雖然印度這樣的國家存在,對世界不利,但對中國來說既有利,也有機會,而且給解放軍再次揚名立威的機會。
如果我們鄰居是一個強大如美國這樣國家,這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威脅。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