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不許轉載!
文 | 白妹子
1
如今的天氣越來越冷了,早上起床的時候,也不免要有賴床的想法,正在糾結與起床還是賴床的時候。
有人給小白髮消息了:小白,今年的秋茶餅,一定記得給我留點兒啊!
今年秋茶的茶餅?小白家今年的秋茶還沒有上市呢,就有茶友來問有沒有壓好的秋白茶餅,這也太早了吧。
白茶壓餅要等到新茶上市之後。
而且新茶做好之後,是不能立刻壓餅哦。
所以在等今年秋茶餅的茶友們,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啦,忍不住的話,就喝去年的茶餅解解饞哈。
對了,最近聽到一個說法,叫做好茶不壓餅,壓餅非好茶,也不知是從哪裡傳出來的。
白茶壓不壓餅,和是不是好茶,根本沒有直接關係!
作為茶農,我們家有些客人就是喜歡白茶餅那種熟而甜的香氣,所以會找我們定製茶餅,這種情況能說是好茶不壓餅嗎?
哪兒的白茶,還能好過我們太姥山?
如果說好茶不壓餅的話,那我們太姥山的茶那麼好,全部不壓餅,客人想要也不壓餅,那不是得罪客戶嗎?
好白茶不壓餅的說法,純屬不實謠言。
2
這還要從白茶壓餅的工藝開始說起。
白茶剛剛做好的時候,是不壓餅的,甚至連上市也要緩一緩。
先將做好的白茶用「三層包裝法」裝在箱子裡面,裝箱恢復一陣子。
壓餅的白茶,一般選擇成茶三個月左右的茶,這時候的白茶轉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白茶當中的內質聚集起來。
這時候壓餅,是比較適合的。
壓餅的時候,將散茶拿出來,進行稱重、蒸軟、包揉、壓餅、烘乾等等一系列的工序之後,白茶餅才算是製作完成呢。
壓餅的白茶,在製作的時候,經過了短暫的蒸軟,香氣有所溢出。
那蒸茶的香氣,真的非常好聞,整個小院飄香四溢,沒風的時候,在後山的茶園都能聞見一些壓餅的香氣呢。
為了塑形,在壓餅的過程中,白茶還經過了包揉,這一步讓白茶葉片當中的汁液,有所溢出。
說白茶餅不如白茶散茶,無非是因為白茶餅的工藝更多,在製作的過程中,內質的損耗也比較多一些。
但只要白茶原本的內質足夠多,這些都不是問題。
畢竟白茶是一種越存越好,越存越香的茶。
只要工藝好,茶青內質足夠豐富,那些在壓餅時候的散開的內質,很快就能夠重新聚集啦。
3
以白茶當中的壽眉為例,散茶,沒有經過壓餅所需的輕微包揉與壓餅定型,只是經過萎凋烘乾而已。
散茶表面是很完整的,就像是被保護的很好的小孩,一丁點兒的破皮都沒有。
白茶散茶的滋味和香氣,全部都被鎖在葉片裡面,這樣內質在轉化的時候,就特別特別的紮實。
尤其是各種的內質成分,幾乎沒有損耗,所以散茶當中的藥香,要更明顯一些。
就像是小白小時候在中藥鋪子裡面聞見的香氣,是輕而顯的藥香,連時光在裡面轉動的速度,好像都要慢一些。
散茶當中的藥香,落在湯水裡面,湯水相對淳和一些。
如果您的好白茶喝的足夠多,就能夠感覺到散茶湯水裡,蘊藏的那份勁道湯水,是收斂的,並非一下子全部顯露出來的,這樣有潛力的茶,更讓人喜歡。
而餅茶在壓餅之後,也並非只損耗了內質,只有缺點的茶,客人怎麼會想要定製?
餅茶在經歷壓餅之後,葉片與茶梗的表皮,部分破裂,於是茶葉當中的一些內質呀,就從茶葉的裡面跑到了表面,可以直接和空氣接觸,發生反應。
也正是因為如此,餅茶的轉化速度,還要比散茶要快一些哦。
壓餅之後的白茶餅,香氣和湯水,都要更醇熟一些。
在香氣上,茶餅的香甜滋味,更明顯一些。
香氣中的花香與甜香,是呈現完全盛開的狀態,並不是隱忍的,而是十分高調的展現出來。
香氣高揚,湯水醇和,水香湯厚的壽眉餅,大眾接受度高,很適合作為新茶友入門的一款茶呢。
4
或許有茶友要問,既然好白茶會壓餅,那為什麼沒有見過白毫銀針壓餅呢?
誰說白毫銀針不壓餅?白毫銀針也是可以壓餅的呀!
只不過市面上的白茶餅主要是壽眉餅,白牡丹和白毫銀針很少壓餅,所以有的茶友從來沒有見過呢。
白茶壓餅工序更多,人工成本以及花費的時間成本更多,如果白茶餅沒有市場的話,我們茶農是不可能將白毫銀針和白牡丹這樣產量這麼少的白茶,拿去壓餅的呢。
2016年拍攝
至於壽眉壓餅,倒是常有的事兒。
壽眉枝大葉闊,茶與茶之間,有很多的空隙,在儲存的時候特別占位子。
所以為了給下一個季度的白茶騰空間,騰位子,會將一部分的壽眉壓餅。
壓餅之後的壽眉,需要的儲存空間大大減少,爺爺的倉庫裡面就可以容納更多的茶啦。
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產量比較少,根本不用等待壓餅,在散茶時期就已經供不應求啦。
想要壓餅的客人,都是要在採茶季之前就提前說的呢。
白毫銀針與白牡丹的條形,相對壽眉來說,都是比較小的。
占據的空間不會太多,即使為了節省空間,也沒有必要將白毫銀針和白牡丹壓餅呀,也節省不出太大的空間。
2018一級白牡丹餅(左)、2019一級白牡丹散茶(右)
5
好茶壓不壓餅,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啦。
並不是所有的好茶,都不壓餅。
茶餅的香氣更熟,更甜,更有親和力,在如今的市場上,又少的茶友是唯茶餅不愛的呢。
茶友您呢?是更喜歡餅茶,還是更喜歡散茶呀?
歡迎關注【白茶家族】,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家族(baichajiazu)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