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下跌,「小班化」教學成未來趨勢?

2023-08-16     校長傳媒

原標題:出生人口下跌,「小班化」教學成未來趨勢?

課堂開在茶山上 邵瑞 攝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傑在醫藥創新和科技前沿論壇上稱,中國新生兒人口數量近5年內下滑約40%,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共956萬人,預計2023年出生人口數約為700萬-800多萬人。

隨著2022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出現斷崖式下跌,人口負增長時代到來。若出生人口持續下跌,生源減少,學校如何應對這種趨勢和變化?

出生人口下降帶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期待,或許就是「小班化」教學。大家期待著大班額問題得到解決,老師有更多精力關照到每一個孩子的特質,學生有更多機會實現個性化發展。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普通小學校均規模679人,比上年增加19人;初中校均規模931人,比上年增加10人。普通小學平均班額38人,初中46人,均與上年持平。但這一數據與已開發國家的班額大多在20~25人,是有較大差距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小班小校式的「小而美」教學,是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和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培養有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

在熊丙奇看來適齡學生數量減少,恰恰是我國提高學校辦學標準,推進小班化、個性化教學的契機。

出生人口下降,就一定能降低班級規模嗎?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學校校長陳運香舉例:自己所在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在主城區,自2016年開辦以來,片區學齡人口持續增加,學校設計規模為小學加初中60個班,但辦學到第7個年頭,班級數量已增加到121個。未來幾年,受自貿港人才引進政策及城鎮化發展的影響,優質教育資源只會供不應求,學校很難縮小班額。

而相比之下,農村學校、辦學質量不高的學校,班額已經大幅縮小。

當前,班額大、生師比高是制約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重要因素。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胡詠梅分析稱,從師生比角度看,我國現行師生比標準小學為1∶19,初中為1∶13.5,實踐中部分地區還存在結構性缺編問題。未來一段時期,人口變化將為學校縮小班額帶來重要契機。鄉村小學的師生比可以提高到1∶14.5,人口大省只能逐步縮小班級規模。

然而,班額小不等於「小班化」。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灣嶺學校校長包瑞解釋,目前包括鄉鎮小學在內的農村小學實際早已經小班化,但這並不意味著更好更優的教學質量。有的小學整體規模過小,甚至只有三五名學生,思想教育、社團活動、體育比賽等都無法開展。

「更重要的是,城鄉教育資源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孩子不會因為班額小了、老師關注度高了,就選擇留在農村。

「鄉村學校不會因為班額小,教學質量就高,因為鄉村地區教師總體過剩又結構性缺編,教師隊伍老化,缺少優師、優校引領,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等都跟不上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立人學校校長馬建國解釋。

如前文所述,實現「小班化」教學是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願望,人口變化也為實現這一願望帶來契機。那麼,未來我們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抓住這個機遇?專家們紛紛獻言獻策。

熊丙奇建議,未來階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使義務教育適應小班化教學。

「近年來,各省人口出生率普遍下滑,這意味著在當前的入學人口高峰後,隨之而來的將是生源的萎縮。因此,未來我國不僅要消除『大班』和『超大班』,更要推進小班化教學,讓小學和初中的班級人數達到較為理想的20至25人,以最大程度保證班級活動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熊丙奇說。

實現「小班化」個性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地對教育的投入保障水平。隨著適齡學生減少,如果保持生均撥款標準不變,對教育的投入就將減少,可以減輕政府的支出壓力。

同時,在熊丙奇看來,在學生規模減少的背景下,如果保持對教育的投入水平不變,生均經費就可以逐漸提高,這會不斷改善我國學校的辦學條件,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鄉村小學開啟特色課程「鄉村藝課」 徐昱 攝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助理、教授楊院進一步說,「小班化」教學面臨的問題,主要還需在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方面下功夫。「小班化」教學需要教師從教學轉向育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教學資源、教學條件、育人環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都有賴於更大的教育投入。

與傳統的大班教學相比,小班教學的優勢顯現。在小班中,教師可以更好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化需求,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頻繁,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同時,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特點,更好地設計和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更加便捷,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

但是,這需要注重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使其具備適應「小班化」教學的能力。

海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段會冬看來,「小班化」教學,如果教學方式不合理,質量永遠高不了。因此,「小班化」教學的重點,是要探索實施探究式、項目式、合作式等個性化教學方式。

總之,人口減少可能為「小班化」教學提供契機,但要普及「小班化」教學,並非一朝一夕,還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教育部門、學校和社會各界還需共同努力,探索適合的「小班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優質、更個性化的教育。

來源|校長會綜合整理自半月談、中國青年報、介面等/作者|喬依

延伸閱讀:

盧志文:好學校的十大特徵

開學必備清單(30項),提前幫孩子準備!超實用

家長收藏細看:首屆「家長學校開學周」主題教育活動專輯(視頻全集)

太齊全了!81個偏旁部首寫法圖解示意,假期孩子練字用起來

中小學全科上下冊空中課堂、微課+200多部名著有聲讀物!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學視頻匯總

1-9年級全學科微課資源匯總(點開即看)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a2bd2a4315ba3149c8ab8d231d921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