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精神疾病 科學防治是關鍵

2019-07-17     藍十字腦科醫院

精神疾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常見的有功能性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等,致病因素主要有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精神疾病不像癌症、心血管疾病那樣有較高死亡率,因此人們往往容易忽視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精神衛生問題的存在。加之精神疾病初期症狀不是非常明顯,若患者不能及時診治,就會加重病情,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很大影響。

隨著全球疾病譜和疾病負擔的變化,精神疾病和精神衛生問題已成為人們所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據國家流行病學調查,目前我國精神疾病患病人數約占全國總人數的17.1%,終生患病率高達3.5%,精神病障礙占1%,焦慮障礙占4%—5%,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正呈上升趨勢。

精神疾病已不再神秘,它越來越普遍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精神科特需專家何怡發主任介紹,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精神障礙問題,如焦慮症、抑鬱症、睡眠障礙等疾病,已越來越普遍。但社會的偏見,家人的不理解,以及患者自身的不重視,加劇了精神疾病的發展,只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精神疾病,才能幫助更多的患者及早擺脫疾病的折磨。


《帆船》創作時精神狀態良好

常見的六大精神疾病如下:

1、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弔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症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2、抑鬱症: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主要表現有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甚者悲觀厭世,有自殺行為。

3、睡眠障礙:是一組疾病,指睡眠—覺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功能障礙,睡眠質量下降是人們常見的主訴。可出現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疲乏等情況,還可引起焦慮、抑鬱等問題。

4、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連續兩周多存在強迫思維、行為或兩者並存,嚴重時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5、成癮症:一般指人對某類事物或東西的依賴性達到一定程度,現在成癮的內涵已經涵蓋了物質(藥物)成癮和行為成癮,其核心特徵是患者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害但卻無法自控,常見的成癮有藥物依賴、酒精依賴及網癮等。

6、精神分裂: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表現為症狀各異的綜合徵,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影響視覺、聽覺、嗅覺等功能,可引起認知功能損害、思維障礙等神經系統病變。


梵谷後期作品:眩暈的天空與怪異的樹是否預示其精神分裂?


精神疾病早期四大症狀,早發現早治療

精神疾病嚴重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它和一般軀體疾病一樣,發現的越早,治療的越早,預後就越好,因此我們必須對其早期常見的一些症狀有所了解,精神疾病常見4大症狀如下:


1、情感紊亂:早期患者情感會變的冷漠,對親人冷漠,對周圍的事情都不感興趣,脾氣逐漸變的暴躁,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有時候會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2、社會適應能力降低:患者性情孤僻、性格越來越內向,做事情非常被動、迴避社會交往,社會適應能力很差,社會功能下降。

3、敏感多疑:疑心重重,對別人的言行特別敏感,看到他人談話就認為是在談論自己,身體如有不適,則懷疑別人控制了自己或患了某種不治之症。

4、失眠問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都會出現睡眠問題呢,會出現逐漸或者突然變得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也容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徹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等睡眠問題。

精神疾病不僅給患者自身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心理折磨,同時還會給整個家庭、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當發現自己有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治,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對自身的傷害。


保羅.高更代表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對於精神疾病,我們又該如何防治?

何怡發主任解說,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診治首先需要詳細了解其病史的情況,之後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對其進行仔細的精神檢查,同時結合其心理量表測評結果及其他輔助檢查,從而做出診斷,並制定個體化的診治方案。目前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主要針對中度及以上精神障礙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結合心理治療,能更好的幫助患者緩解病症。患者不但要積極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主要有以下五點:

1、適當鍛鍊

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可以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讓身體分泌更多的積極物質,這樣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對心情也會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同時體育鍛鍊對治療和預防抑鬱症具有一定的療效。

2、保持好心情

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患者非常重要,多與朋友、家人溝通交流,當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後,可以向朋友和家人傾訴,不能悶在心裡;同時要多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如看書、繪畫、唱歌、跳舞等讓自己充實起來。

3、多聽聽音樂

當自己心情不好時,又不想向他人傾訴時,可以選擇聽聽音樂,尤其是旋律比較舒緩和愉悅的音樂,研究表明良好的音樂既能消除人的不良體驗,而且對人的情緒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幫助人們恢復心理的平衡。

4、良好的環境

患者家屬需要做好患者日常的護理工作,無論是在治療過程中還是預後,對待患者要有耐心,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尤其是在患者情緒不好時,一定要對他們有信心,多關心和開導他們。

5、定期體檢

患者需要定期體檢,同時要杜絕盲目過度疑病的恐懼,如果發覺自己身體不適,同時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可考慮相關心理問題。要想確診,一定要去醫院看對心理疾病有所側重的心理醫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溫馨提示:為切實幫助患者解決「看病難、看專家難」的問題,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特開設精神科門診,由我國精神醫學界著名專家江開達教授率領其醫生團隊工作室成員何怡發副主任醫師、王定省副主任醫師,於每周一、四全天定期坐診。江開達教授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把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帶到腦科醫院,使我院醫務人員能夠跟得上整個國際或者國內的有關精神衛生的新的體驗和新的知識,並更好為上海乃至全國的人民服務。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家團隊簡介

江開達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精神科特需專家

原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

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講師、副教授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

兼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精神神經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專業擅長: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等心理障礙診斷和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伴隨負變化及體感誘發電位研究、Alzheimer病腦SPECT及PET研究、心境障礙臨床等方面都頗有造詣。

何怡發 副主任醫師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精神科特需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

江開達醫生團隊工作室成員

專業擅長:擅於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失眠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老年心理障礙及認知功能障礙等精神科常見病的心理診斷和心理康復治療,尤其擅長抑鬱焦慮與精神分裂症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

王定省 副主任醫師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精神科特需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江開達醫生團隊工作室成員

專業擅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礙等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藥物副反應處理。

門診時間:周四全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_yKK2wBmyVoG_1Z1H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