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要及時行胃腸鏡檢查

2019-07-04     306醫院醫學科普

趙欣,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幹部病房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人體的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可分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來說有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這些部位的病變,胃鏡和腸鏡是最直接、高效的檢查手段。但就是這麼重要的檢查,卻被很多人拒絕。臨床上害怕做胃腸鏡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是覺得麻煩、痛苦。要知道,拒絕內鏡檢查是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中國排名前五的腫瘤里有4個是消化系統腫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腸癌、肝癌,但由於恐懼胃鏡、腸鏡,大部分人基本不會主動到醫院篩查。

胃鏡

胃鏡檢查藉助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光導纖維+高清攝像頭),伸入胃腔、十二指腸腔,觀察黏膜、拍攝或治療。胃腸鏡檢查是食管、胃、腸疾病熬診斷的首選手段,也是食管、胃、腸道早癌篩查的最佳方法。

當前,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如發展到進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則低於30%。遺憾的是,我國每年新發胃癌病例占全球40%以上,能早期發現者遠低於日本的70%和韓國的50%。

腸鏡

腸鏡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I厘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影頭,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

腸鏡檢查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首選方式,也是結直腸癌診斷的"金標準",不僅可以確診病變,還可切除癌前腺瘤性息肉等病變。

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8.8萬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3位。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會長、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院士認為,我國I4億人口,按照每年10%的百姓需要做胃腸鏡檢查,也有1億人以上。

高危人群請自覺檢查

有下列情況的人需到醫院做胃腸鏡檢查。上腹疼痛伴有噁心、嘔吐等,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X線鋇餐造影或CT、超聲檢查,懷疑胃、食管、十二指腸形態改變或局部增厚等情況者。既往患有潰瘍病、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等病變的患者。結直腸癌術後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患者治療後定期複查,1~2年一次,家族有結直腸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2~3年一次。45~50歲以上健康人群,定期3~5年篩查一次。

檢查之前的準備工作

胃腸鏡檢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檢查結果準確無誤。胃鏡檢查前空腹6小時以上口如果上午檢查,檢查前一日建議18點前進食晚餐,之後禁食,檢查當日不能吃早餐、喝水。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清晨可少量飲水送服降壓藥物。停用抗凝藥物,阿司匹林至少停用7天,華法林、波立維等至少停用3天。

自備無色糖塊或葡萄糖水,以備低血糖時糾正血糖。

腸鏡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無渣飲食,如清湯、白糖水、蜂蜜水等),禁食乳製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不吃高纖維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同時要服用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檢查前一般需要做傳染病篩查、心電圖,老年人及需鏡下治療者要檢查凝血功能,無痛胃腸鏡要做麻醉評估。無痛檢查患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當日攜帶病曆本及相關檢查化驗資科,尤其是既往胃腸鏡報告及病理報告,以供醫生參考。檢查結束後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TAz8WwBJleJMoPMv1_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