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歷史的腳步在這裡駐足。
20年前,武漢宣告打造中國第一個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點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光。
20年後,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光谷,與肆虐疫情進行殊死較量,燃起救死扶傷、護佑生命之光。
光谷之「光」,穿越時空,根脈相承……
醫護人員在交接班時集體查房。趙佳慶 攝
2月1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2月19日,醫院開始收治首批患者,截至3月19日收治「滿月」之際,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748例,有1107人治癒出院,這組數字的畫外音,娓娓訴說著醫療隊員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用拚命拯救生命的「戰疫故事」。
精準化施治:讓看家本領看住家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面對病毒,精準施治是最有力的回應。
3月15日,一位肺部病變高達95%以上的危重症患者從醫院重症科治癒出院。此前,這位患者剛轉入該科時,病情急劇惡化,生命危在旦夕,科主任劉金成帶領醫護團隊果斷採取ECMO救治和綜合治療,從死神手中搶救下了生命。這一戰績,讓劉金成和他的團隊更堅定了對醫院精準化施治理念的信心。
檢驗科專家正在進行新型核酸提取儀的培訓。趙佳慶 攝
醫院一運行,就著眼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堅持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推出一件件「精確制導武器」:
——按照生物安全三級標準改建實驗室,具備開展「三大常規」、生化和免疫檢驗、核酸檢測等50餘項檢驗能力,經有關部門批准獲得獨立核酸檢測資質,提高了新冠肺炎確診效率。
——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成立中醫專家組指導用藥,制定「光谷濟生方」「光谷救難方」,患者治療使用率達99.8%,醫務人員預防使用率達100%。
——開展白介素-6檢驗,監測預警「炎症因子風暴」,篩選病人使用托珠單抗治療,累計治療37例,其中治癒出院2例、好轉及明顯好轉32例。
——採用醫療救治新技術,先後將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ECMO治療等新治療方法應用於臨床,取得顯著治療效果。
——遴選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負責搶救指導和應急情況處置,實施插管救治14人,78%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
一位即將出院的老年患者向醫護人員行軍禮致敬。趙佳慶 攝
截至3月18日,醫院累計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887人,占到總人數的五成!醫院針對老年人基礎疾病多、自理能力差、代償能力弱的普遍特點,實行「精準化」用藥、「全程化」疏導、「個性化」配餐、「親情化」護理,為患者敞開了生命之門。
2月24日,100周歲的患者王大爺入院,除新冠肺炎外,他還患有阿爾茲海默症、心衰等多種基礎性疾病。醫院抽選感染一科主任曾力等呼吸重症、老年病專家骨幹,組建專門醫護團隊。在常規治療外,醫院協調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申請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對老人開展了2次臨床治療,取得顯著療效。3月7日,這位百歲老人終於治癒出院!
人文化養護: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有一種藥叫做信心,有一種治療叫做愛心,走進紅區,醫療隊員帶給患者的除了醫藥,還有回家的希望和戰勝病毒的勇氣。
戰「疫」以來,有兩雙「手」讓重症科護士陳健難忘:
一雙是該科男護士許志洋的手。他是ECMO護理團隊的主力,一次接班後,他發現上了ECMO的女患者正試圖用手去抓握。他意識到,雖然注射了麻醉藥,但患者頭腦還是清醒的。為了給患者鼓勵,許志洋過去握了一下她的手。沒成想,患者竟像抓住救命稻草般緊緊握住他不放。許志洋知道,身患重病的患者此刻最需要安全感。從此只要有時間,許志洋就會蹲在患者床前握著她的手,告訴她不要害怕。當ECMO撤機,患者終於可以睜開雙眼,她流著淚說:「我雖然看不見他,但我永遠不會忘了他……」
另一雙是護士長馬艷的手。一次,科里有位88歲的孤寡老人因病重無法進食,一度被報病危。專家會診後,下醫囑做PICC導管置入,儘快給予腸外營養。但老人因久臥病床,肢體攣縮難以伸展測量,馬艷本著對患者生命的珍重扛起重任,憑經驗和科學換算,計算出置入導管長度,克服身穿防護服、沒有B超引導、血管幹癟等不利因素,硬是戴著四層手套盲穿成功,為老人架起生命「補給線」。
光谷院區接收患者。趙佳慶 攝
醫護以心相交,病患必將以命相托。為鞏固和諧醫患關係,醫院適時發起「六個一」活動:多一點了解、多一聲問候、多一份耐心、多一刻陪護、多一句安慰、多一度溫暖。
一位截癱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情緒暴躁不配合治療。科室年輕護士們主動請纓成立「90後護理小分隊」,細心照顧、耐心開導、毫無怨言,讓這位患者走出焦慮,主動配合醫院治療。
一位重症患者因大量粘痰淤積於氣管,造成通氣不足,呼吸窘迫,科室7個護士分工合作,一起幫助患者翻身進行俯臥位通氣,促進痰液引流,終於使患者呼吸順暢。
一位高齡患者表達困難,溝通不暢,護士們把常用的查房詞彙製成簡單易懂的「趣味溝通卡片」,讓患者用圖說話,拉近了彼此情感距離,形成心靈默契。
……
「把疫情當敵情、把防控當打仗、把病房當戰場」「軍民齊心、其利斷金」……為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希望,醫務人員在各科室走廊設立「文化牆」、繪製「許願樹」、張貼「愛心卡」,在防護服上描畫卡通圖、撰寫勵志語、粘貼姓名牌,還組織輕症患者適度開展一些文體活動,讓春天的氣息驅散疫情的陰霾。
一位經ECMO搶救的危重症患者治癒出院,醫院領導列隊相送。趙佳慶 攝
全程化管控:為了戰友零感染
「戰勝病毒,平安回家。」醫療隊員聽過最多的這句話,是親人的囑託,戰友的叮嚀,患者的企盼。
「把危險留給自己、把重擔留給自己、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別人!」感控科主任李丹對醫院臨時黨委提出的「三留一讓」要求有更深的認識。她認為,認真細緻地做好感控工作,築起阻斷病毒的「防火牆」,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就是把最大的安全讓給戰友。她忘不了醫院感控工作白手起家的艱辛歷程。
醫護人員穿好防護服,準備進入病區。趙佳慶 攝
醫療隊剛進駐時,由於光谷院區是由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緊急改建而成,感控方面存在諸多隱患:不具備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布局流程、無明確的「三區兩通道」、無負壓且基礎設施不完善……
隨著上級規定的收治患者時限臨近,如何設計好區域劃分和進出路線,完善設施設備,最大限度保護好醫務人員,成為醫院感控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
「感控無小事,如果連自身都保護不了,何談救治患者!」醫院召開臨時黨委會,對感控工作一錘定音,指定1名副院長牽頭專抓,紀委全程參與監督監察,隨即打出一套組合拳:
科學規劃設計。邀請火神山醫院感控專家來院指導,合理劃分清潔區和污染區並實行物理隔離,設置好醫務人員通道、病人和污物通道、標本轉運通道,及時封堵部分道路及門窗,在病區走廊增加機械通風設備……僅72小時,所有病區都達到收治患者的標準。
醫護人員通過監控系統觀察病室情況。趙佳慶 攝
嚴格培訓考核。抽選經驗豐富的專職感控人員組成培訓考核小組,對全體醫務人員開展感控基礎知識和防護培訓,逐人進行考核,達標後方可進入紅區。對準備開科科室進行現場檢查評估,帶領醫務人員熟悉出入病區的路線、流程,為醫院提供開科建議。
周密制定流程。制定護目鏡緊急復消流程,解決周轉問題;制定正壓生物防護頭罩復消流程,解決重複使用問題;制定為患者送餐流程,解決綠區到紅區送餐耗時長問題;制定標本送檢流程,避免人與標本接觸造成感染風險。
專家組為危重症患者制定治療方案。趙佳慶 攝
建立完善機制。堅持每周對醫療場所進行環境衛生核酸監測;每周對生活區個人清潔消毒情況進行巡查;每日監測醫務人員體溫及健康狀況;定期進行新冠肺炎職業暴露風險評估,確保醫療隊進駐至今「零感染」,抵近勝利的曙光。
醫院第1000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治癒出院,院方向患者送上醫務人員簽名的祝福T恤、健康禮包和溫馨明信片。趙佳慶 攝
光象徵生機、希望、正義與神聖。而光谷之「光」,歷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必將在1200名白衣戰士身上,折射出忠誠智勇的光芒,為獵獵軍旗再續榮光!
治癒出院患者出院向醫務人員致敬。趙佳慶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