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安置房與商品房混居小區將大量交付!是尷尬還是崩潰?

2019-09-30     樓市IN溫州

最近,深圳、北京等地,都上演了暴力拆牆、拆樁。它們都是商品房、安置房混合小區,在地面,或是地下車庫,總有一道圍牆,或是隔離樁,把它們分成兩個世界。

兩個世界,不僅僅是商品房、安置房的區別,還有居住人群、享受資源以及房價的巨大差異。

事實上,像這樣人為的隔離,在地塊紅線中本不存在,似乎只是內部問題,有關部門無法進行干預。

商品房業主的角度來講,自己高價買的房子,總希望能夠保值,甚至增值。

但從安置房業主的角度來講,本該屬於自己的權益,也應得到享受。確實說不清誰對誰錯。

回到溫州,類似的矛盾,最著名的可能是金色尚品和都市花苑。在紅線中,它們屬於一個地塊。

曾經的金色尚品和都市花苑「水槍戰」。來源:19樓

然而,都市花苑率先啟動建設,有商品房和安置房,金色尚品的建設要遲一些,相當於都市花苑二期,是純商品房,但在各方面都超越了都市花苑,目前儘管10餘年過去了但品質仍然不錯。而兩個小區之間,豎起了一堵圍牆。

2012年,金色尚品與都市花苑爆發了激烈的「水槍戰」,緣起都市花苑業主要求拆除圍牆、資源共享,遭到金色尚品業主的反對。最終,此事不了了之。

如今,金色尚品的二手房市場價超過40000元/㎡,而都市花苑不足30000元/㎡,價差達到約15000元/㎡。

這幾年,溫州像都市花苑這樣的商品房、安置房共同形成混合小區,將大量交付使用。目前,儘管矛盾尚未大量出現,但顯然已成為熱點。

02

樓Sir搜羅了一下近幾年溫州市區這樣的混合小區,如大自然華城,還有剛剛交付的有溫州大公館、中央湖公館、萬墅、大誠名座,錦繡呂浦灣等,正在建設或即將交付的有市府路壹號、南塘府、鉑金灣、璀璨瀾庭、鹿城中心等。至於後來土地價格封頂後要求配建的政策性用房,那就更多了。

另外,像瑞仕花園、嘉瑞錦園、壹號公館、濱江壹號(惠民路與甌江路交匯處)等由房企代建的三產安置房,也有少量對外出售,同樣形成混合小區。不過,它們沒有走商品房預售流程,安置房數量遠遠大於商品房。


瑞仕花園。

這些混合小區,情況各不相同。像錦繡呂浦灣,就沒有按照「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交付、統一立面、統一風格」進行,安置房與商品房品質存在巨大差距,單外立面就有巨大的差別,對車站大道景觀也起到一定的破壞。

在其他按照「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交付、統一立面、統一風格」的小區中,市府路壹號把安置房單獨放在圍牆外,與寫字樓(LOFT)一起。


商品房與安置房存在巨大差異的錦繡呂浦灣。來源:百度全景

最好的數鹿城中心,安置房與商品房之間由道路分隔,形成兩個小區。南塘府地塊較多,純商品房、純安置房、混合小區都有。

其他小區,基本上都把安置房與商品房納入同一個小區內,它們之間沒有分隔,甚至在同一棟樓內,看不出明顯區別。

這麼做是為了提升安置房的品質,避免出現之前安置房那樣小問題不斷、破壞城市形象等現象。對當地的拆遷戶來講,拆遷後分到的房子,能有商品房水平,自然很樂意。

03

不過,站在房企銷售的角度,或是商品房業主的角度,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去年夏天,在樓市行情尚未轉變時,位於市府路附近的鉑金灣,在價格、面積段均非常理性的情況下,開盤時的銷售率遠遠低於預期,到現在還剩下一些房源。

可見,高端客群對安置房始終帶有抗性。不過,2014-2017年,市區大部分帶安置房樓盤,賣得都不錯。

在樓Sir看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安置房比例遠低於商品房,或它們之間被道路分隔;二是當時核心城區新盤非常少、選擇餘地很小。

後來,帶安置房的樓盤,尤其是安置房比例較高的,則需將樓盤定位在剛需至首改這個階層,以較合理的定價,才能提高開盤時的銷售率。


溫州大公館。來源:普天園林

在近期已交付的混合小區中,暫時沒聽說存在人為的隔離。同時,不同混合小區之間的二手房房價也是天差地別。

像溫州大公館當前二手房房價普遍在45000元/㎡以上,個別超過50000元/㎡。然而,大自然華城當前二手房房價不足30000元/㎡,除設計年代較早等原因外,安置房比例過高也是一個問題。

當然,溫州市區這些混合小區從2015年起才慢慢增多,如今才交付了幾個,更多的都還沒交付,甚至剛剛開盤。

因此,當前市場上的都屬於個案,尚無法下定論。更何況,有些被道路分隔的商品房與安置房,壓根就是兩個相鄰的小區。


關注「樓市溫州」

閱讀更多原創爆文

04

那麼,混合小區會存在哪些問題呢?從當前的少量混合小區,以及二手房買入安置房的業主反映,在拆遷戶較多的小區中,相當一部分拆遷戶存在「原住民」心態,與購房者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土地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你們都是外來的!」「你們年輕人要多讓讓我們老人,別欺負我們!」「你們有錢人要多讓讓我們窮人,不要欺負我們!」類似這樣的言論,在安置房業主群經常出現。針對許多稀缺資源,拆遷戶總是要強調優先。

若安置房占多數,小區業委會極大機率被拆遷戶占據,他們之間為老鄰居,有些人對外來購房者較排斥。

若是安置房占少數的混合小區,比如溫州大公館,曾出現要求增加業委會拆遷戶的名額,以與購房者取得同等權益。


大自然華城。來源:百度全景

還有物業管理,這直接關係到小區後期的品質維護。然而在拆遷戶中,往往相當一部分沒有品質意識,對物業管理並不關心,習慣了原先的落地房生活卻不喜歡繳納物業管理費,甚至聯手趕走、更換了物業管理公司。

比如大自然華城,就存在拆遷戶不願意繳納物業管理費,導致收費存在難度,入不敷出,導致管理與服務質量降低的情況。低品質又會帶動更多業主拒絕繳納物業管理費,陷入惡性循環。

如果物業管理不好,業主為了占用空間或考慮安全,一旦裝了窗罩、雨棚、花籃之後,哪怕原先的建設標準再高,這個小區的形象與品質也廢了,如名門世家。更誇張的還有小區綠化被挖了種菜、養雞鴨,樓梯口擺放雜物等現象。


裝了不少窗罩的名門世家。來源:百度全景

混合小區不止安置房與商品房混合一種,近年來還誕生了不少高樓+洋房的「高低配」小區,也有個別住宅+LOFT的小區(指將LOFT納入小區圍牆內的)。

必須強調的是,上述案例是部分混合小區出現過的情況,而且也列舉了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並非所以混合小區都如此,不能一竿子打死。

但是話說回來,在同一小區內,不同形態的住宅,業主之間的利益訴求總會存在差異,產生矛盾也在所難免。

05

當前溫州市區已交付的安置房、商品房混合小區不多,或許小矛盾存在,各種激烈的矛盾尚屬極少數。

然而,市區大量混合小區將在一兩年後陸續交付,包括代建安置房的、配建政策性用房的、自持部分住宅的。

其中,很多混合小區都由土地競拍至封頂價而形成,在高地價的基礎上,項目定位很可能會被拉高。

政策性用房這一塊,也尚不清楚今後會如何分配,吸引哪一類人群入住。不過,很有可能同一個小區存在兩個差異較大的群體。


香檳左岸。來源:百度全景

而在外地,圍牆的硬性隔離、暴力拆牆的出現,其矛盾的激烈程度比溫州更甚,甚至引發了商品房房價的下跌。雖然有些事情看起來存在歧視、有違公平,但很多經濟學方面的事物,無法用日常倫理去解釋。

因此,等這批混合小區大量交付後,溫州的混合小區會不會也發生像外地那樣的激烈矛盾?很難說。對於購房者來講,尤其是有品質意識、追求高端的購房者,面對混合小區需要慎重,非商品房的比例越高,越需要慎重。它並不是一定會產生矛盾,但機率並不小,只是激烈程度不同。


中央湖公館。

有些問題,在如今看來也確實無解,仍需業主、物業管理公司、有關部門共同探索。

比如,杭州下沙的安置房,要開始拆窗罩了,而類似的事情,溫州在20年前就做過。更何況,市場上也有比窗罩更美觀、更舒適的捲簾窗,只是價格比較昂貴。

必須肯定的是,安置房的品質提升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混合小區的出現,也是安置房品質提升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仍需努力去推動問題的解決,而非因噎廢食。

眼下,很多安置房在有了漂亮的面子後,還需要更有序的物業管理與維護,才能擁有敵得過時間的美麗。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更多原創深度爆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擴展連結跳轉原文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AqdgG0BMH2_cNUgIc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