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兒做好一桌菜等媽媽反被嘲諷:「我是要表揚你嗎?」

2023-08-16     精讀君

原標題:14歲女兒做好一桌菜等媽媽反被嘲諷:「我是要表揚你嗎?」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593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43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01

前幾天,一個詞條突然衝到熱搜榜單上:14歲女兒做好一桌菜等媽媽反被指責。

江西一個14歲的女孩,暑假放假在家,平時做完作業沒事,就學著做飯,大概是覺得媽媽上班很辛苦,下班回家再做飯太累。

於是,在媽媽下班回家前,女孩就提前準備好了飯菜。

從母親曬出的視頻來看,女孩準備的一桌菜有玉米燉排骨、西紅柿炒蛋、青椒炒火腿腸……甚至還有一盤開胃小菜,不僅兼顧了營養和口感,賣相也很不錯,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坐在一旁的女孩,滿心滿眼裡期盼著媽媽的表揚,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媽媽的一頓嫌棄和指責:

你這麼早就做好了午飯,到飯點都涼了……

聽了母親這番掃興的話,女兒瞬間表情凝重,沉默不語。

而母親非但沒有察覺出女兒的神情變化,反而還在言語上繼續打壓:

我是要表揚你嗎?你給我整這麼多菜,怎麼吃得完啊?你告訴我?

媽媽戴著眼鏡,表情嚴肅,那副教育人的模樣,像極了老師在課堂上批評壞學生一樣。

女兒坐在餐桌前,不知所措,表情中甚至帶著些許驚恐。

一番熱心,終究是錯付了。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女孩的委屈。

14歲的孩子能幹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還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攻聖賢書。

別說幫媽媽做一頓飯了,就連自己的房間都懶得收拾。

不少網友都表示,如果自己孩子做了一桌菜,一定會高興得發朋友圈炫耀,指責從何談起?

其實,從視頻中透露的私宅內景可以看出,女孩的家庭條件不算太差,多煮幾個菜也不是吃不起。

況且,每碗菜的分量並不大,中午吃不完晚上可以繼續吃。

母親會抓住這個點指責女兒,說明平時對孩子的打擊就沒少過。

然而,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自卑里

02

自媒體作者秋葵媽媽在文章中說過一個故事:

一天下午,她正在看女兒幼兒園教師的視頻錄像,結果發現了一件令她擔憂的事。

上課時,老師不管問什麼問題,女兒都縮在一角,一言不發。

秋葵媽媽不理解:原本讀寫就比別的小朋友慢許多,現在連課程都跟不上了嗎?

等女兒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問原因。

而女兒的答覆,讓她無地自容:

「那些答案我也知道,可老師問的是聰明的小朋友,又沒有問我,我是笨的小朋友。」

一瞬間,秋葵媽媽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失敗的媽媽。

沒想到平時給女兒輔導作業的過程中,氣急敗壞時不經意間說的一句「你怎麼這麼笨」,竟然對孩子影響這麼大。

女兒已經把這句話認真記在了心裡,還就此認領了「笨小孩」的身份。

想起知乎上看到的一個話題:小時候我們身邊的笨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有位匿名答主說,自己小學時考試總是最後一名,反應也遲鈍,媽媽還當著老師的面,說她是弱智。

自卑的她在學校常常被同學欺負,沒有朋友,上下學也只敢繞著小路走,怕碰見人。

後來,好不容易熬到了工作的年紀,和老闆開會有好的想法,也不敢提出來,只敢在別人說完後,暗罵自己懦弱。

她說,這麼多年她也想過改變,可每次一想起媽媽的那句「弱智」,她就失去了全部的勇氣。

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很難建立完全的自信

03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原生自卑」。

通常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經常體會到強烈的自卑感,導致孩子在他人的負面評價中,不斷否認自己的價值。

而這種自卑感,主要就來自於家庭教育。

「你不對,你不行!」也許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孩子戒驕戒躁,然而沒有能力進行自我認知的孩子,會在父母的這種打壓下不斷否定自己。

即便他們本身很優秀,也不敢承認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變得自卑自責,甚至自暴自棄。

為什麼父母說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心理學上有一個「煤氣燈效應」,說的就是越親密的人,對你控制越深,影響越大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信賴父母的人,你對他說的話,他很容易當真。

所以,你罵孩子愚蠢,他就真的認為自己不行;你誇他是天才,他就會有挑戰自己的勇氣。

想起一部印度電影,叫《地球上的星星》。

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叫伊夏的8歲男孩。

在學校,他成績不好,考試常常不及格,甚至念不出完整的句子,老師罵他白痴,同學嘲笑他弱智。

在家中,他也調皮搗蛋,時常闖禍,讓父母煩心。

在成人眼中,伊夏就是一個無藥可救的頑劣笨孩子。

但沒有人知道,他擁有超高的智商和極豐富的想像力。

他可以一邊喝水一邊拼出複雜的拼圖;也可以畫出遠超同齡人的複雜繪畫。

可是在父母眼中,學習成績永遠是第一位,父母也從未思考過他在學校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在又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以紀律著稱的寄宿學校。

然而,進了寄宿學校的伊夏,生活並沒有發生改變,他依舊是無法進行正常學習的「問題孩子」。

但是這裡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也是他人生的伯樂。

由於長期被排擠,伊夏變得越來越自卑,常常躲在一個角落裡,這個舉動引起了尼克的注意。

在一次查看伊夏作業的過程中,尼克老師發現,伊夏原來是一個讀寫障礙患者,但卻有著非凡的繪畫天賦。

為了幫助伊夏建立自信,他在課堂上講同樣有閱讀障礙的愛因斯坦和達文西等名人的故事,用包容和愛,逐漸讓伊夏打開了心扉。

在尼克老師的感染下,伊夏的父母也逐漸轉變,伊夏慢慢獲得了身邊人的認可和支持。

最終,伊夏在繪畫比賽上獲得了大獎,開始展現自己的天賦。

每個「笨小孩」,其實都是未被看見的「天才」

04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得到別人的讚美和欣賞。

而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被看見,被關注。

身為父母,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常常得到父母認可和鼓勵的孩子,會在父母的言語中不斷找到並肯定自己的閃光點,向優秀看齊。

所以,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和肯定,面對孩子的努力,你只需要說一句:你做得很好,我為你感到驕傲

認可,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托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90075f05962af0f48efbc810ad913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