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演唱會火了,是情懷更是商機

2022-05-30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線上演唱會火了,是情懷更是商機

第3546期文化產業評論

5月以來,周杰倫、羅大佑、孫燕姿等知名歌手的線上演唱會持續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引發一波又一波網友集體懷舊。在這一現象背後,是線上演唱會在疫情環境下的被動選擇,更是在網絡技術不斷成熟、商業模式不斷完善之路上的主動探索。線上演唱會發展勢如破竹,或將成為演藝行業新的風口。

作者 | 張雅舒(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今年5月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集成全息呈現、數字孿生、多語言交互、高逼真、跨時空等新型體驗技術,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線上演唱會正是這一舉措的生動實踐。

疫情期間,線下演唱會無法舉辦,網絡成為大眾娛樂的主戰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取消或延期演出活動約9000場。不管是音樂製作人、還是音樂平台,都亟待通過線上演出增強自己的曝光度,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演唱會直播、錄播、重播等形式層出不窮,眾多老牌歌星重新出現在觀眾視野中,平台憑藉一波「回憶殺」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和網絡音樂用戶規模分別達 7.03 億和7.29 億,均比去年增長了數千萬,占網民整體的 68.2%和 70.7%。其中,演唱會直播的用戶規模為 1.42 億,較 2020 年 12 月增長 476 萬,占網民整體的 13.8%。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為線上演唱會的興起提供了現實可能。

2017.12-2021.12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線上演唱會「火」了

5月27日晚,羅大佑微信視頻號線上演唱會和孫燕姿抖音線上唱聊會賺足了網友的眼淚。數據顯示,羅大佑線上演唱會累計觀看人數超過4000萬人,孫燕姿線上唱聊會結束時觀看次數達2.4億次,#羅大佑線上演唱會# #孫燕姿線上演唱會#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3億,再次彰顯了線上演唱會的強大號召力。粉絲們在直播間聽著曾經喜歡的歌曲,回憶起青春的點點滴滴,音樂成為了治癒人們內心的一劑良藥。

孫燕姿、羅大佑線上演唱會

此前,多場明星線上演唱會就在網絡上引發現象級傳播。2021年12月,出道23年的愛爾蘭知名組合西城男孩(Westlife)現身微信視頻號,專為中國歌迷定製了一場重磅線上演唱會,累計觀看人數超2700萬。2021年12月31日,五月天的跨年線上演唱會吸引了超1676萬人觀看,直播點贊達到3201萬,當晚五月天演唱會衝上8條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10億。2022年4月1日,張國榮的《熱·情》演唱會超清修復版直播,兩個小時的播放時間,吸引了超過1700萬人的圍觀。2022年4月15日,搖滾歌手崔健在視頻號上進行了首場線上演唱會「繼續撒點野」,共有超過4600萬人觀看,直播間點贊量超過1.2億。5月20日、21日,歌星周杰倫幾年前的兩場線下演唱會重新在網絡直播,全網預約人數超過2000萬,總觀看量將近一億人次,創造了在線演唱會的最高觀看記錄。

周杰倫兩場演唱會重映

2020年被稱作「線上演唱會元年」。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線下現場音樂演出場次數量驟減,總場次不到1000場,取消或延期近萬場線下演出。各大音樂平台和直播平台紛紛布局線上音樂會,為線上演唱會的發展添了幾把火。

比如,騰訊音樂旗下的「TME live」於2020年3月上線,兩年共舉辦120場線上演出、邀請300餘位音樂人,包括張傑、五月天、崔健等知名音樂人;抖音也在同期推出直播廠牌「DOULive」,「DOULive沙發音樂會」兩周共計超50位華語樂壇音樂人參與其中,累計66場直播Live;網易雲音樂在2020年推出線上演出品牌「雲上LIVE」,截至當年10月,線上直播超過60場,包括TFBOYS七周年演唱會、蘇打綠分身樂團「魚丁糸」出道live、潘瑋柏個人專輯首唱會等。此外,還有愛奇藝娛樂「LIVE計劃」、摩登天空「草莓星雲」、大麥及優酷「平行麥現場」、快手「雲趴音樂周」、B站「宅草莓音樂節」等。

中國線上現場音樂演出主要平台 來源:艾瑞諮詢

「我們希望通過線上演唱會的形式,無論是新籌辦的演唱會,還是過去經典的重映,能夠讓行業重新煥發生機。」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線上演唱會的發展如火如荼,給疲軟的線下演唱會帶來了新的機遇,成為演藝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技術+情懷」支撐線上演唱會

不管是現場演唱會直播,還是演唱會錄像復原,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4K超高清、5G網絡、AI(人工智慧)、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的出現,為在線直播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提供了更接近於線下演出的氣氛,增強了觀眾的現場感和參與感。

歌手張靚穎的2021年線上演唱會「Future Retro」就運用了國際頂尖的XR技術。XR技術集VR、AR、MR技術於一體,可搭建各種炫酷華麗的舞台場景。該演唱會利用技術搭建的銀河系、海洋、煙花等虛擬場景帶給觀眾極強的視覺衝擊,營造出真實與虛擬結合、人機互動的環境,創造出沉浸式的觀賞體驗。五月天「MAYDAY FLY TO 2022五月天陪你跨年演唱會」同樣通過數位技術呈現了一個美輪美奐的虛擬舞台。當五月天演唱《香水》的時候,場景隨音樂不斷變化,艾菲爾鐵塔「盡在眼前」,鳥巢體育館將舞台「攬入懷中」……

張靚穎2021年線上演唱會「Future Retro」

演唱會從線下走到線上,是時代的選擇,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技術的運用讓時空的界限模糊了,讓觀看的效果變好了,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豐富體驗,也是交互方式上的潛在變化。技術不只是對演唱會表象的一種簡單升級,更是對演唱會實質的一次深刻變革。

如果說技術為線上演唱會的實現提供了物質基礎,那麼情懷則為線上演唱會的成功構築起精神堡壘。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當年少時喜歡的歌曲再次在耳畔響起,當追過的歌星再次出現在螢幕上,眾多網友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在孫燕姿和羅大佑兩位歌手的直播間紛紛留下感言。「真的哭了」「青春回來了」「好感動」……這些高頻詞頻繁出現在直播間的彈幕上,流露出粉絲的深厚情感。這裡面有70後、80後,也有90後、00後,他們或是重溫曾經的金曲,或是懷念逝去的青春,所有情感在這個網絡時空形成了交匯。

孫燕姿線上演唱會網友留言

同樣引發一波懷舊熱的還有不久前周杰倫的演唱會重映。微信朋友圈被演唱會宣傳海報刷屏,#周杰倫演唱會重映#話題霸占微博熱搜榜第一;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話題#用一句周杰倫的歌詞致敬青春#,留言數超過2.7萬條,涵蓋了周杰倫幾乎所有歌曲,眾多網友還玩起了歌詞接龍,塑造了千萬粉絲集體懷舊的奇觀。「一波回憶殺」「DNA動了」「爺青回」成為了網絡熱詞。

懷舊能給人以舒適、親切等積極情感,成為人內心的庇護所。一些時代偶像承載的記憶符號,通過媒介放大後,懷舊還能輕易喚起共同興趣人群間的親密感,並獲得群體性的認同。線上演唱會給了廣大粉絲一個「追星」的機會,千千萬萬的粉絲聚在螢幕前,通過留言禮物等方式表達對偶像和歌曲的喜愛。每顆孤獨的靈魂在這一刻有了交集,大家一起聽著曾經熟悉的歌曲,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內心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治癒。

線上演唱會盈利模式初顯

無論是線上演唱會,還是線下演唱會,都逃不過創收這一關。只有付得起演出費藝人才會來,只有將流量變現平台才能生存下去。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線上演唱會逐漸從低端製造走向高端製作,從完全免費走向多元盈利。線上演唱會的變現方式主要有廣告、門票、賣產品三種。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這一家喻戶曉的營銷名言完美詮釋了平台免費提供產品,廣告商為購買受眾注意力出錢這一盈利模式。知名度較高的藝人通常可以帶來巨大流量,因此可以放低門檻吸引更多人觀看,由此吸引贊助商。據《財經天下》周刊報道,崔健演唱會直播總時長3小時,超4600萬人觀看。據測算,極狐在Logo全場露出的情況下累計收穫9000萬用戶觸達,完成近千萬量級的曝光度。當晚,極狐微信指數達歷史最高,峰值較活動前提升54倍以上。羅大佑的線上演唱會也由極狐汽車獨家冠名,在宣傳海報、直播間的顯著位置都可以看到極狐汽車的logo。

羅大佑「童年」線上演唱會的宣傳海報 圖源:極狐官網

門票收入也是線上演唱會的一個重要來源,雖然比不上線下演唱會動輒上千的門票價格,但線上觀眾多、基數大,幾十元一張門票算下來也不是小數。2020年8月22日,網易雲上線的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會,門票分為30元、158元和860元三檔價位,該場次售票數破百萬,即便以最低票價計算,主辦方就有超3000萬元的票務收入。在2021年8月DOULive的「夏日歌會」活動上,抖音邀請了陳粒、張惠妹等多位歌星舉行線上演唱會,推出6-30元不等的門票,粉絲以付費形式進行觀看。

還有一種讓粉絲為「情懷」買單的方法就是賣虛擬產品和周邊產品。在羅大佑的視頻號直播間,時不時彈出粉絲為其送出虛擬禮物的彈幕,而這些禮物都要通過微信豆獲得。安卓端1元可買10個微信豆,IOS端1元可買7個微信豆,1個微信豆可贈送「一輛極狐汽車」或 「一個黑膠唱片」,10個微信豆可贈送「一把吉他」。周杰倫的線上演唱會更是靠賣周邊產品收割了一把韭菜。據紅星新聞記者統計,演唱會當晚的線上商城共上線了12件商品,從平價(59元的抱枕)到高端(4999元的限量手辦),從經典專輯到新推出的限量手辦一應俱全,光是周邊的銷售就帶來數百萬收益。

結語

線上演唱會經歷了從線下演唱會的附屬品到成為新文化產品的演變過程,它的迅速發展對整個演藝行業生態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網絡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粉絲可以隨時隨地收看自己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進入演唱會的門檻變低,演唱會從以前少數有錢人的「特權」變成更多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線上演唱會的技術手段不斷改進、內容製作更加精良、盈利模式日趨成熟,將為傳統演唱會開闢新的增長空間,也將促進整個演藝行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 新京報:《一場集體懷舊,讓人們的生活找到更多聯結》

2. 新京報:《周杰倫「回歸」地表最強,誰為免費演唱會埋單?》

3. 央視新聞:《從線下到線上 演出市場探索「雲模式」》

4. 中國消費者報:《雲演出 換種方式與文藝相遇》

5. 上海證券報:《爺青回!上億人次圍觀,周杰倫線上音樂會霸榜背後》

6. AI財經社:《抖音與微信的一次短兵相接》

7. 北京商報:《周杰倫線上演唱會除了賺流量還賺什麼》

8. 紅星新聞:《從周杰倫到羅大佑,有了「情懷」的線上演唱會,還差一個突破點》

9. 中國青年網:《為用戶帶來創新觀演體驗,TME live成認知度和參與率最高的線上現場音樂演出品牌》

10.七維科技:《XR帶給你不一樣的線上演唱會

話題互動

您對線上演唱會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區

主題閱讀

⊙4608萬人在線搖滾!30年後,還得是崔健

⊙一言難盡的十大熱歌,華語音樂真要完了?

⊙為什麼我們總說「再無梅艷芳」?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張雅舒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