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設計師:81個人,用3年,完成了美國花了20年的技術跨越

2022-02-10     生活幸福

原標題:北斗設計師:81個人,用3年,完成了美國花了20年的技術跨越

「在四大導航系統里,原來的目標是爭二保三,但我覺得既然上場就要進球,我的目標就是世界第一,否則咱就別做。」

這是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林寶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說的一句話。26年過去了,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從無到有,走到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建成了百分之百自主控制的衛星導航系統。

這不僅僅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中國航天事業,也同樣意味著我國打破了美國GPS的全球「統治」的地位。其實,北斗的建設過程困難重重,但林寶軍帶領的81人首發星團隊絕不是等閒之輩。

這群平均年齡不過31歲的祖國建設者的非凡成就,是中國人民有目共睹的——他們僅僅走過了大約三個春秋輪迴,就完成了美國GPS2跨越到GPS3二十年的工作。

雖然,萬里長征成功只邁出了第一步,但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辜負全國百姓的期望。被稱為「北斗狂人」的林寶軍就高度讚揚北斗團隊,是一個有自信、追求和夢想的團隊。

當最後一顆傾盡心血的組網衛星升至浩瀚星空的那一刻,不僅體現了全體科研人員的拳拳愛國之心,也讓新時代的北斗精神鼓舞了無數青年人。

核心100%國產化的「湛盧劍」

「自主鑄就北斗星,創新擘畫玉汝成。」如此慷慨激昂的詩句同樣出自林寶軍,這是他在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應此情此景作的詩篇。想到2020年疫情等諸多情況,這可能是今年唯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在這場歷時11年的萬里長征科研路上,林寶軍帶領的科研團隊,先後研製並發射了12顆北斗導航衛星,被稱為「北斗戰神隊」。

其中,最令人驕傲的成就莫過於,他們攻克五十餘項關鍵技術難題,進而推動了我國航天領域五百多種部件的國產研製工作,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核心部件100%國產化。

而這支隊伍的故事要從2009年說起,曾任神舟飛船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的林寶軍,北京的研究讓他做得風生水起,但一紙調令下,他馬不停蹄地趕到了上海。

雖然還在航天事業領域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但是擔任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對於他來說,依舊是全新的挑戰。林寶軍帶領的團隊里大部分還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自信滿滿,不懼挑戰。

在多年航天領域「摸爬滾打」的林寶軍當然知道,想要研製出連美國人都做不到的技術是十分困難的,更不用說衛星的技術攻關常常是以十年為一個單位。

在很多人眼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在2024年建成,就是奇蹟了。但林寶軍並不畏懼,他還想要實現北斗「爭三保二」的跨越式技術追趕,於是他計劃打破航天領域的那個不成文的規定:衛星採用新技術的比例一般不超過30%,但是談何容易啊。

對於林寶軍來說,他既然上場了,就一定要進球。他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與團隊達成了共識——我們不走尋常路,我們不要墨守陳規,設計框架不設限制。

正是在這種自主創新、萬眾一心的精神推動下,林寶軍團隊只花費了三個春秋,就做了美國20年的事情,並且北斗衛星上新技術的占比達到了驚人的70%。

很多人都知道,林寶軍常常將北斗比作「湛盧劍」——這支劍在歷史上因為無堅不摧但不見鋒芒而出名,正好迎合了他設計的北斗衛星的主要目的,把「保家衛國、造福於民」永遠放在第一位。

北斗三號衛星在林寶軍團隊的研製下,成為了一個仁者之劍,林寶軍在採訪中曾自豪地說:「要讓北斗好用耐用,老百姓願意用喜歡用,想到導航就能想到北斗。」

中國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在2009年,人們常說林寶軍團隊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今在人們眼中他們創造了「無法想像的奇蹟」。一路走來,「攔路虎」不可計數,但這個年輕的團隊就喜歡挑戰不可能,而他們的口頭禪是「我們來想辦法」。

面對上級的任務,林寶軍他們的承諾,向來是說到做到。比如在面對衛星和上面分級解鎖的時候,面臨的分離面衝擊響應遠超抗衝擊指標。

如果做不到創新,將影響到整個計劃的進行。工程師不僅處理著比山還高的數據文件,還四處訪問尋求解決的靈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首創的框架面板式模塊化導航衛星型譜,從理論到實際都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攔路虎」遠不止一隻,而且一隻比一隻來得兇猛。林寶軍團隊在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過程中越發地懂得了一個道理:「有時候,理念和觀念的創新,比技術創新更不容易。」變換思路、舉一反三、另闢蹊徑早已深深刻在每一個北斗人的思維中。

正因如此,他們獨創了功能鏈的概念,給衛星做了個「大瘦身」;他們還首創了「星星通」的星間鏈路技術,全方位提高了衛星的功能……

在不分晝夜的奮鬥里,林寶軍始終秉承一個信念——要做到核心技術不受制於人。這種敢於追求卓越的精神,讓他經過深思權衡後,決定將名不見經傳的國產龍芯處理器搭載於衛星中。

不出所料,龍芯不僅計算能力優秀,也不懼各種惡劣的環境。從那以後,北斗三號衛星核心部件做到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偉大跨越,不再被「卡脖子」的北斗人底氣十足地說:「國產不等於不好,國產不等於不可靠。」

如今,在某些領域北斗已經與GPS平起平坐,是世界上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林寶軍對此表示:爭第一併不是顯擺,而是更好地提供服務。

北斗比你想像得「牛」

看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些年鋪天蓋地的喜訊,很多人表示,並未感受到惠及於民,也並沒多麼厲害。其實,北斗衛星在全球130個國家觀測到的數量,已經超越了GPS。

中國的「千里眼」悄無聲息地進行地全球性的部署,很多人似乎忽略了如今定位更加精準的導航軟體背後有了北斗的支持。

當林寶軍團隊於今年6月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後,代表著北斗的全球部署基本完成。面對其他國家導航系統出現的信號不穩定、精度不高的情況,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斗簽署合作協議,接受了北斗相對更加出色的服務。

以往,美國人的GPS幾乎代表了導航衛星領域的巔峰,而北斗就是在這樣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如今靠著自主研發崛起的。

面對美方的虎視眈眈,中國根本毫不畏懼,今非昔比的我們,也開始制定自己的規則。蘋果手機公司不曾料想的是,如今竟然要過「北斗關」——剛剛發布不久的iPhone12系列的手機就全部支持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為什麼有人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橫空出世,因為它能做到國外導航系統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北斗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想憑藉衛星來發簡訊,這是任何一個他國的衛星系統都做不到。但我們不僅能發簡訊,還能發送1000字的簡訊。有了這項功能,即使人在沒有基站信號的荒漠和大海上,也能憑此功能與他人正常聯繫。

除此之外,北斗導航的精準度甚至做到了厘米級的精準定位服務。即使還沒有做到民用,但它在國土測繪、農業生產等領域已經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果大規模投入民用,甚至你可以用它監測自己房子的安全性。當然,北斗在搜救領域的貢獻更是史無前例的,它獨有的救援雙向信號反饋信號,可以保持求救者與救援人員的實時通信。

從一窮二白到質的超越,都離不開諸如林寶軍等北斗人的拼搏和貢獻。中國科研工作者的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深深地體現在了中國的「北斗」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7a859fb53744fd9063b2a6f7ee058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