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新鮮開局,這冷飯炒得真香!

2022-08-12     影探

原標題:95%新鮮開局,這冷飯炒得真香!

太太太驚喜了!

這片上映前被全員看衰,以為是爛尾大IP炒冷飯。

沒想到爛番茄95%高分鮮開,至今穩定在92%。

劇情完整,特效逼真,枯木逢春!

誰敢想這是一部成本低廉,陣容三無,僅上線流媒體的片子啊。

讓我們來迎接一下八月最驚喜之作——

「鐵血戰士:獵物」

Prey

2022.8.5

外星丑X

1987年,由施瓦辛格主演的《鐵血戰士》大獲成功,「鐵血戰士」這才成了一個IP。

三十多年過去,鐵血IP也有了五部電影、兩部衍生電影:

只不過除了首部電影,續作中也就1990年和2010年版本的還算可以。

作為交叉作品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雖說噱頭大,但口碑也算不得好。

看評分也能看出,啥也阻止不了鐵血IP的質量如山體般滑坡

再加上《鐵血戰士:獵物》從開拍到上線都沒什麼水花,別管對鐵血有多愛也不敢抱有什麼期待吧!

誰成想,就是這爹不疼娘不愛的前傳,給了觀眾莫大的驚喜。

先來介紹一下鐵血戰士這種生物。

第一眼看過去,就是丑,宇宙最丑外星人之一。

丑到天怨地怨,丑到慘絕人寰。

簡直就是留著髒辮的外星丑X。

不過雖然長得丑,但人家猛地很!

科技水平不知道甩了人類幾個銀河系,熱武器武裝到頭;

上能隱形,下有標配定向瞄準頭盔

哪怕不靠裝備,鐵血戰士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是槓槓的。

要說鐵血戰士為什麼愛殺人,這也跟人家的「種族文化」有關。

鐵血一族,把「狩獵」當做愛好和榮譽,以殺死危險性高、價值高、有挑戰性的獵物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耀(很榮幸咱們人類得到了認可)。

它們不僅猛,更相當「有武德,講究公平對抗,兒童、孕婦、老人或者手無寸鐵之人都不在狩獵範圍內。

歷史上的鐵血可以說是「戰績輝煌」,既打得過特種兵,也戰過異形。

前六部鐵血電影死亡數統計(按年份順序)

不過在這部前傳里,鐵血戰士的對手成了三百多年前的科曼奇女獵人。

1719年,鐵血戰士的飛船第一次來到地球。

《鐵血戰士:獵物》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從丑到美

用一個字形容這部電影就是:美。

科曼奇人生活在遼闊的北美平原,有河流、叢林、瀑布,危險和美麗共生。

這裡長著不知名的野花,也有著生物之間的弱肉強食。

就這取景和攝影,加上絕佳的配樂,說是自然紀錄片也不為過。

不算打打殺殺的場景,是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屏保的程度。

要知道,鐵血戰士最開始可是B級片啊!

1987年第一部《鐵血戰士》的場景雖然在叢林,但跟美也沒啥關係。

1990年的續作把鐵血戰士的狩獵場從叢林搬到了都市,看起來更是擁擠雜亂。

後來因為技術進步和成本增加,鐵血戰士系列更是從B級片進化成了爆米花商業片。

2018年的《鐵血戰士》,沒有感情,全是特效

這樣一個怪物系列的前傳竟然能拍得如此美如畫,連帶著這部里的鐵血都看起來更眉清目秀。

上:1987年的鐵血 下:2022年的鐵血

在表層的視覺享受之下,我們還能從《鐵血戰士:獵物》里看到文化的碰撞。

片中呈現出的科曼奇文化,神秘又智慧。

他們採摘植物用石頭磨成藥;

會利用樹木製作擔架;

也會在夜晚圍著篝火舞蹈。

更別提這個民族的人們個個勇敢又堅定。

除了科曼奇人和鐵血戰士,影片還有第三方陣容——法國殖民者。

歷史上,這些殖民者們通過運輸動物的毛皮來獲取財富。

女主以為被怪物剝了皮的水牛,其實是法國人乾的

相比科曼奇人,鐵血戰士擁有更現代的服飾和先進的火槍武器。

很難想像,這種歷史與科幻的結合,落後和先進的碰撞,竟然是在一部怪物電影中看到的。

人與怪物

除了拍得美,《鐵血戰士:獵物》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塑造好了角色,還講好了故事

這一部的主角,是科曼奇部落的女獵人娜魯。

娜魯聰明勇敢,一心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獵人。

整部電影幾乎都是從娜魯的視角展開,我們也看到了她的整條人物孤光。

從最開始打不過獅子;‍

到最後殺掉了鐵血戰士。

從獵物到獵人,利用自身的聰明和力量極限反殺,真真精彩至極。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部「鐵血戰士」電影,不是說是一個女性的成長故事。

電影的英文片名只有「Prey」(獵物),沒有加上前綴「Predator」(鐵血戰士),也正是用意所在。

導演丹·特拉亨伯格說:「它不叫什麼鐵血戰士,因為它就叫它本身講的東西。」

另一方面,電影有別於之前作品的創新是——退化和返祖

片中科曼奇人的部落

三個世紀前的北美平原,武器落後,文化原始;

也讓電影的體量更小,範圍更小,情節更簡單。

從1VP到1V1,沒了所謂的大場面,電影卻更能表現「狩獵」本身的含義——

更原始、更野性、更純粹的,僅僅是為了生與死的廝殺和較量。

當然,也有不少觀眾也吐槽,女主能反殺鐵血戰士,還不是編劇給鐵血降了智。

確實,和後輩相比,咱們這位鐵血前輩真的又菜又憨。

不過別忘了,這是1719年,離1987年的《鐵血戰士》差了好到270年。

這一版的鐵血,本身設定上就更偏向「原始」,武器落後不說,還喜歡正面剛。

所以說,三百年前從未接觸過人類的菜鳥鐵血,拜倒在我們人類的智慧下也就沒那麼稀奇了。

歷史與未來

1985年的《洛奇4》上映後,好萊塢就有了一個笑話:洛奇在地球上已經沒有對手了,第五部只能和外星人打。

編劇吉姆·托馬斯和約翰·托馬斯正是以這個笑話為靈感,寫出了《鐵血戰士》的劇本。

1987年的《鐵血戰士》可以說是七八十年代所有流行產物的結合:既有肌肉硬漢,又有驚悚科幻生物,還有血漿元素。

電影能夠受歡迎在意料之中,不過片方估計也沒想到,這部本來作為撈錢的B級片竟能達成如此成就:

不僅全球攬獲近一億票房,直到今天也依舊被認為是最佳B級片之一。

《鐵血戰士》的精彩之處在於,前半部分是單純的精英部隊叢林救援,有肌肉有猛火熱戰,但到了後半程卻風格突轉,成了與外星怪物搏鬥的恐怖驚悚片。

首部的成功,讓「鐵血戰士」從一部電影變成了一個IP,一個文化符號,一個銀幕標誌。

續集自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本來片方還想繼續邀請施瓦辛格回歸,但是因為薪酬問題告吹。

1990年的《鐵血戰士2》能看出鐵血IP想要拓展世界觀的野心:

不僅把鐵血戰士的狩獵場帶到了都市,還讓部分人類知曉了他們的存在。

這一部里鐵血戰士有了新的進化:裝備升級,還學會了說英語。

果然最先學會的都是罵人話

不過也許是人太多了,續作的神秘感和驚悚感大大下降。

看完只覺得人類真是簡單粗暴,過於吵鬧……

中間的鐵血偷襲地鐵戲份還算有點意思

這也導致續集雖然成本翻倍,口碑和票房都差強人意。

不過《鐵血戰士2》還有個驚喜的小彩蛋:

在鐵血戰士宇宙飛船的陳列櫃里,出現了異形的頭骨。

知道下面要說哪個了吧?

沒錯,就是《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雖然第一部電影2004年才上映,但漫畫和劇本在90年代就有了。

這部電影直接把鐵血戰士和人類的淵源干到五千多年前:

原來金字塔是鐵血戰士幫人類建的,作為交換,每隔百年,人類提供祭品,孵化異形,供鐵血一族狩獵。

問題是,這一系列直接把鐵血戰士塑造成了人類的好夥伴。

就看這眼神,說他倆沒一腿我都不信

我們想看的是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啊,不是人類和鐵血手拉手打敗大反派異形!

不過好歹也是兩大IP聯手,全球票房收穫了近1.8億,有錢做續集了。

但是續集質量……不提也罷(觀眾只有一個訴求:能不能不要人類了!)。

問題是,鐵血戰士的主宇宙並不認可這兩部的世界觀……

(AVP里說鐵血戰士幾千年前就來到了地球,前傳直接把1719年作為鐵血第一次到地球的時間)

鐵血戰士系列後來又出了兩部作品,一部在2010年,一部在2018年。

2010年那版普普通通,雖說致敬了87版的叢林,也是照貓畫虎。

至於2018年版本的,可以說是災難……爛到大家都覺得鐵血IP已死的程度(估計片方也十分想把這部踢出主宇宙)。

中國版海報,做夢都沒想到這片當年居然在國內上映了……

歸根結底,電影越來越注重特效和殺戮,讓鐵血的形象逐漸變得單一和簡單,失掉了本身的神秘和魅力。

觀眾看得越來越沒勁,也越來越不抱期待。

所以這部回歸本真的《鐵血戰士:狩獵》才讓大家如此驚喜。

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就是獵人和獵物之間的對決。

也有觀眾覺得主角們演的太現代化了,而且還是以少數民族+女性為主角,多少有點那啥(zzzq)的意思。

不過畢竟這片是在迪士尼收購二十世紀福克斯之後製作的,帶了些「迪言迪語」很正常。

最後再說一下續集。

片中女主從法國人的翻譯那裡拿到了一把火槍;

《鐵血戰士:獵物》中的手槍

這把槍正是1990年的《鐵血戰士2》里的:主角警察最終殺掉了來歷練的鐵血,被當時的鐵血首領「獎勵」了一把槍。

《鐵血戰士2》中的手槍

也算圓回來了。

而在《鐵血戰士:狩獵》的動畫片尾,有飛船來到了科曼奇人的領地,也為後續埋下了伏筆。

豆瓣有個評論我十分贊同:

換句話說,如果能一直保持這個水準,咱們的鐵血那是相當的「未來可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71fda8461afc83c690c2da00b4a10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