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朋友自遠方來。
帶來兩盒包裝精美的,茶葉。
最厚的紙板,貼了兩層,做成一隻大大的、高大上的盒子。
盒子上有綢緞做成的手提帶子,像兩條虹橋,穿過盒頂,拉出精緻的弧度。
掂了掂那盒子,空的時候,沒裝茶的時候,就已經很重了。
上秤一稱,嗯,420克。天啊,快一斤。這樣的盒子提在手上,便已經感覺分量很足,哪怕只裝進100克茶葉,那沉甸甸的手感,也足夠令送禮和收禮的人感受到濃濃的心意。
果然,開線下店的茶人,就是比我們這些寫字為生的人,更懂得市場與人心。
哪像我們家的茶葉,裝在一隻土得掉渣的樸素牛皮紙箱子裡,雖然是出口級的五層加厚硬紙板,不懂生的人卻完全看不出高大上的感覺。
這要是拿去送禮,估計會被扔到保安室,成為門衛大哥的口糧茶。
看來,打造茶葉產品的第一要素,並非內在的品質,而是,外在的包裝。
包裝都不入眼,誰還有耐心去試喝裡面的茶葉呢?
正如一個人女生如果不把自己打扮得美好一點,想來大多數男生不會有探索她內在的打算吧。
外在美是敲門磚,若沒有它,內在美只能永遠藏在深閨人未識。
《2》
這盒茶葉外面,印著它的年份。
2003年。
嗯,我瞬間就懂了。相信列位看官也懂了。
掀開厚重的蓋子,裡面是一隻牛皮紙茶葉袋,袋口是自封式的,像麵包的袋口那樣,打開之後還能卷回去,象徵性地夾住——當然想密封是不可能的。
打開牛皮紙茶葉袋口的壓條,把袋子拉開,裡面,還有一層薄薄的塑料袋。
塑料袋的口是用麵包繩紮起來的,雖然沒有手工綁繩綁得那樣緊,但也算勉強過關。
拉開塑料袋口的麵包繩,袋內的茶葉便赫然露出了真容。
看見裡面的茶葉的那一刻,我想起了禮盒上印製的那幾個字:2003年,福鼎,壽眉。
原本是幾個十分值得驕傲的字,但現在,卻完全變成了譏諷。
這位打造產品的人,果然是好手段。
如果不是村姑陳,只是一個普通的茶客,只看過村姑陳的文章兩三年、還沒有積累起信賴感,並且,沒有從2015年就開始了解福鼎白茶購買福鼎白茶的人,看到這茶葉,估計會如獲於寶,驚為天茶。
是的,這茶葉,除了咖啡色葉片有點多之外,除了梗太長、梗太多之外, 除了聞起來沒有乾爽新鮮的氣味之外......還真的挺像是年份真實的老白茶的——還是數量極其稀少如鳳毛麟角的老白茶散茶。
一般的人,大約就想要買一點,試上一試了。
《3》
但其實,它真的不是真正的2003年的老白茶。
它的真實年份,頂多就是2021。
看,商人的心是多麼的寬闊,能把2021的茶,印成2003,當中18年的時光跨越,便在一念之間,天塹彌合。
這位商人極聰明,他知道當前市場上已經不流行咖啡色的做舊老白茶了,都經由村姑陳的文字知道了真正的老白茶、老秋白茶,是五彩色的,迷彩色的。
於是,他進行了拼配。
用重度渥堆的散茶,與輕度渥堆的散茶拼在一起。
這可謂是極工心計之至。
這般的拼配法,普通人肯定是看不出來的,但凡不是2015年就開始在市場上買白茶的人,或者不是認真讀過村姑陳的文章的人,也是辨別不出來的。
沒有買過當年的新白茶,沒有自己把新白茶存成老白茶的經歷,沒有親手摸過親自喝過真正的老白茶,怎麼可能知道真正的老白茶是什麼樣的顏色,什麼樣的手感,什麼樣的香氣與滋味呢?
在這種高超的重度渥堆與輕度渥堆拼配在一起的「改良版」做舊老白茶麵前,大多數人,會遭遇人生中最重的一次買茶「滑鐵盧」而不自知。
且,還會因為終於買到村姑筆下那些不可能存在的老白茶,而沾沾自喜。
甚至來找我炫耀。
「哎,我買到真正的老白茶了,2023年的,棗香很濃郁,很好喝的。你不是說市場上沒有這種茶了嗎,怎麼我還可以買到呢?」
村姑陳只能無話可說。
跟眼看著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一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4》
寫到這裡,估計有人忍不住要問了,那你是怎麼看出來這茶是做舊的呢?
難道就你村姑陳火眼金睛辨識真偽,而那麼多大師都是擺設?
不不不,其實能看出來是做舊老白茶的人,還是挺多的。但願意說出來的人,卻是不多的。
皇帝的新衣,為什麼大家都不說,最後只被稚子道破呢?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太多的顧忌,有太多的不能說,尤其身為茶界的成名人物,茶界的大師泰斗,限於身份,限於某些關係,在很多時候,只能選擇沉默,選擇明哲保身。
大師已經是大師了,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蹚這趟渾水。
只有村姑陳這種愣頭青,固執的金牛座,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精神潔癖,才會忍不住要說出來,要揭開真相。
是非黑白,定要辨個明白。
至於村姑陳是如何看出來它是假貨、是做舊老白茶,自然並非空穴來風,是有依據的。
這個憑據,並不深奧,也不高深,從前的文章里不知道寫過多少次,仔細讀過的茶友肯定是知道的。
但若是走馬觀花並且不信任村姑陳的, 看不出來也很正常。
這個憑據就是,生物學。
從生物學的角度,從植物自然老化的程度,從植物老化後葉片與梗的接觸以及碎斷程度,來判斷這款茶,究竟是新茶,還是老茶。
人類要想測定一個人是幾歲,可以測骨齡。
植物亦是如此。
《5》
真正的老白茶,真正的秋壽眉,真正的老壽眉,它的茶梗,是易碎的。
不信,大家可以從現在開始,封存一箱子白茶。
三年不開箱,開箱之後,去試著折斷它的茶梗,挑長一些的茶梗來試折,看看碎度,看看脆度。
再買一斤當年的新白茶,與這箱封了三年沒開箱的老白茶去對比——對比茶梗的碎度、脆度。
只要是干度達標的標準產品,都可用此法來比對。
新白茶是酥性餅乾,老白茶是薯片。
新茶更柔腸百結,老茶更剛烈易折。
脆度不同。
就算目測測不出來,手摺幾枝,便可明了。
自己的手,可不會騙人。
【後記】
至於這款做舊老白茶的香氣滋味,明天的文章會奉上。
感興趣的茶友,明天同一時間,敬請收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