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在人大舉行

2023-04-09     人大重陽

原標題:首場「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在人大舉行

本文轉自4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國際研討會在人大舉辦!》。

習近平主席立足中國,胸懷世界,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刻地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既為觀察世界提供了科學完備的世界觀,也為建設世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論。這一重要理念成為激盪世界的時代強音,在廣袤時空中匯聚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磅礴力量。

今天中外權威專家共聚人大共同探討在新時代新征程攜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破解人類難題、共建美好世界貢獻思想和智慧。

莊嚴承諾 大國擔當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0周年。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提出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此後,習近平主席又相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

10年來,這一理念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歡迎和響應,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由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式現代化與文明新形態研究院聯合舉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國際研討會,邀請中外權威專家共同探討在新時代新征程攜手共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斯洛維尼亞前總統、世界領袖聯盟主席達尼洛·圖爾克(Danilo Türk)等中外嘉賓出席並研討。

1.報告發布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這是中國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周年理念深化、實踐演進及未來展望

核心要點

這是一份梳理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實踐進展的智庫報告。報告以圖表方式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緣起、成形、發展、深化等歷程展開梳理,用翔實事例將中國10年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加以系統總結,並從長期視角展望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偉大征程與光明前景。報告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不同文明相處的新範式、是全球治理的新思路、是國際交往的新觀念、是區域合作的新方案,更是中國智慧的新貢獻。對於中國而言,繼續堅持協商對話、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等基本原則和價值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定將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樣必將實現。

2.領導致辭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10年前,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為世界發展進步指引前進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致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蘊含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把握,見證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擔當與作為,為全人類應對前所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10年來,中國以務實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論內涵不斷豐富,實踐路徑更加清晰,國際認同持續擴大,已經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進步的旗幟,成為推動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確定性力量的源泉。

立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10周年的重要節點,我們要更加深刻領悟這一重要理念的豐富科學內涵、理論內涵、實踐內涵,歷史價值和歷史意義,自覺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能量。

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括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橋樑和紐帶,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全人類的前途命運緊密連結起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極大改變了世界現代化的版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產生積極影響和示範意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探索了規律,奠定了實踐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過程,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過程,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崇高的時代使命。

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

今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重要指引。這是從文明角度出發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闡釋,也是對堅持尊重保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積極表態,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內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不竭動力,推動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深刻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動全球發展的方向指引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當今時代,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前進具備許多積極因素,也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著眼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對你輸我贏、零和博弈的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為全球治理變革提供了新的規範性原則,為推動全球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去年4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這是習近平主席對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中國高校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寄予的殷切期望。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我們將牢記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託,始終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旗幟,不斷優化全球合作網絡、構築國際傳播矩陣、培養全球戰略性人才,深化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研究闡釋,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人大力量,努力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致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攜手發展、共同繁榮。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助力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振興,實現共同發展;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我們堅信,只要各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就一定能夠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相互尊重,共同安全。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走出一條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為了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各國要相互尊重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共同捍衛公平正義,抵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家間分歧和爭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文明互鑒,美美與共。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強調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同的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各國人民才能相知相親,世界文明的百花園才能奼紫嫣紅,生機盎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各國要團結協作,共迎挑戰。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要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必須同舟共濟,企圖把誰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制訂並且共同遵守。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這是多邊主義的核心要義,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原則。只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我們才有可能迎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主持

10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在國際上凝聚起團結合作的廣泛共識,匯聚起應對挑戰的強大合力,開闢了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光明前景,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為此,我們邀請多國專家學者共同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世界充滿不確定不穩定的大變局中,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旗幟,共同守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共同促進世界的發展與繁榮,共同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使世界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前進。

3.特別演講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世界領袖聯盟主席達尼洛·圖爾克(Danilo Türk)

如何應對當今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共建共同的未來,習近平主席為我們提供了整體性框架,我們為此而感激。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非常完備的概念,不僅涉及各方面,也涉及三個非常重要的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個不同的倡議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個特別的理念需要有特別的方式來實施。如何來實現、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取得進步,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進展。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發展倡議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倡議,它涵蓋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表達了把我們的合作和發展推向更高的期望。

全球安全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已經取得了具體的、具有前景的進展。作為重要的整體性框架,它在朝向和平與安全的未來邁進,致力於讓所有的參與者以善意聚集在一起,帶來和平。

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需要了解在不同社會中的多元化及其背景。我們需要耐心、嚴肅地重視讓不同文明之間展開更加親密的對話,進行更好的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葉康濤

中國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了人類命運與共的中國答卷。轉型的世界並不是一個未來已被決定的世界,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能夠相互包容、競爭與合作,並共同建立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世界各國攜手努力的共同願景和前進方向。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將繼續與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一道,向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景進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王文

報告發布環節,王文發布了研究報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周年:理念深化、實踐演進及未來展望》。

4.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10年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

《中國崛起帶動世界發展》

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回答時代之問》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岳陽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蘊含和實踐價值》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政治參贊穆一樂(Irwansyah Mukhlis)

《中國-印尼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地區發展、穩定與和平》

主題演講二:中國發展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Siyabonga C. Cwele)

《非洲傳統烏班圖概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許多共同之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辛向陽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怎樣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吳志成

《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世界現代化新路徑》

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馬可(Marco Fernandes)

《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作總結髮言

《共同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歷史、現實與未來》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3e1b71b06b641e37b202f822ced85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