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對華開條件,只要中方在邊境「表現好」,就給中企「大甜棗」

2024-01-21     科羅廖夫

原標題:莫迪對華開條件,只要中方在邊境「表現好」,就給中企「大甜棗」

印度一直以地區大國自居,近年來在領土問題上一直推行擴張政策,導致該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都很糟糕。而中印關係近些年來每況愈下,就是因為兩國之間存在邊界主權問題糾紛。印度在難以占到中國便宜的情況下,近期又開始動歪腦筋,企圖通過採取其他辦法迫使中方在邊境問題上做出妥協。

近年來,印度一直對在印中企採取極端打壓措施,並將中企在印度的營商環境與兩國邊境問題進行掛鉤,企圖迫使中方為維護企業利益向其做出讓步。拿在印中企相要挾,要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妥協,印度大頭夢做得真甜。

據《北京日報》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日前,印度最高產業政策官員辛格表示,如果中印兩國邊境問題上保持和平,印方可以放鬆對中國的投資審查。

印度外長蘇傑生在談及中印關係時也表示,「印方不願意既對華發生軍事摩擦,又推進對華經貿關係」。蘇傑生說,除非中印解決邊境爭端,否則兩國其他領域不可能正常化。

辛格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一旦印方認為中印邊境緊張局勢已經穩定下來,那麼印度的投資規則將有可能會改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印兩國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商貿來往。辛格還指出,在過去的2023年,中印邊境並沒有大事發生,所以印方在表達商界普遍的願望,期待情況會穩定和改善。對此,路透社說,這是印度首次發出信號,談及實施4年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取消。

儘管辛格並沒有給出取消對中企投資限制的時間表,但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對與中國這場的經貿和投資來往的渴望。畢竟,在中印關係持續惡化之際,印度將對中企的投資限制,作為其制衡中國的一種政治手段。現如今,他們罕見主動向中方釋放「願意取消限制」的信號,這不是服軟是什麼?

當然,如果外界簡單地認為印度此舉就是希望緩解其對華緊張關係,那就太低估他們的狡猾性格了。其實,印度對中方釋放相關積極信號,除了希望加強對華商業連其外,還企圖對中方進行施壓。

辛格在發言中說出這話的意思就是:印度不能一邊讓別人蠶食自己的邊界,一面給予來自那裡投資紅地毯的待遇。只是,這不太像是印度的思維。因為1962年以來,印度一直是主動挺進蠶食的,從沒見過阿三主動後撤,除非挨揍了以後。

無獨有偶,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也做出過比辛格更極端的表態:「除非中印解決領土爭議,否則兩國其他領域關係不可能正常發展。印度不能既對華發生軍事摩擦,又推進對華貿易關係」。由此可見,印度向中方釋放放鬆投資限制的信號,其實就是企圖以此為條件,迫使中方在邊境問題上做出讓步。

在此之前,印度一直在自欺欺人,謊稱該國對中企的打壓「與當前的中印關係無關」,但蘇傑生和辛格的相關表態,其實已足以說明他們早就將兩國商業交往與邊境問題扯在一起。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近年來外界一直質疑印方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舉動,背後存在其他考量。而印方相關官員近期的表態,恰好證明外界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

顯然,是印度自己的官員揭開他們的遮羞布,坐實了其打壓中企,就是為迫使中方在邊境問題上對其做出讓步的陰謀。其實,印度某些官員在發表的言論,就已經折射出該國在對華商業交往問題上的矛盾心態,因為印度在經濟發展和實現工業化等方面,離不開來自中企的資金和技術的合作。所以說,中印關係長期惡化,受到損害的不是中國而是印度自己。

而中方在邊境問題上拒不妥協的態度,就是印度方面狗急跳牆公開其打壓中企真實意圖的主要原因。他們顯然就是把一些之前藏著掖著的話擺在了桌面上,甚至有種垂死掙扎的意味,就是希望通過發出威脅的方式迫使中方就範。不過,從外交部的表態看,不管印方這大頭夢做的有多甜,也不可能變為現實。

其實,對於印度的咄咄逼人,我們應該換個思路。這些年來,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我們似乎總是被印度鍥而不捨的蠶食著,我們不能常年被動防禦呀,我們也要主動出擊才行。

因為,印軍的每一次越界、對峙和衝突,印度方面從沒有受到過嚴厲的懲罰,沒有什麼太多損失,也沒有很疼的感覺,反而是經常占到便宜。所以這些年,即使面臨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雙重戰略壓力,他們也不太在乎。

即使每次對峙以後雙方同時撤退和脫離接觸,印度方面也絕不會領情和被感化。即使是加勒萬衝突,印軍也從沒有承認他們的失敗,反而認為他們獲得了多數對峙的勝利,讓印度越來越有心理優勢。因為印軍似乎感覺到,即使我冒進的時候運氣不太好、踢到中國鐵板上,有一些損失,那麼我及時退回來就行了,中國絕對沒有膽量越境追過來懲罰我。因此無論我怎麼折騰,最終結果都是安全的。

所以,基於以上心理優勢,在未來,印軍不可能偃旗息鼓,不太可能停止蠶食政策。

哪能常年被動的反蠶食,我們也要主動出擊才行。我們可以同樣蠶食過去,中印有上千公里的未定邊界,中國的力量顯然超過印度,進行一定的反蠶食鬥爭,就足夠印度頭疼和手忙腳亂的。

有一句古語說的好:「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對於邊境爭端,需要讓對方每天擔心才行,不然單純被動防禦的成本太高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35864cf49c3cfb788fcfd7019d157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