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防控近視核心知識 | 防近視,十條知識要牢記

2023-07-27     保健時報

原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防控近視核心知識 | 防近視,十條知識要牢記

暑假是防控近視的關鍵期。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核心知識十條》,提醒廣大兒童青少年及家長,近視可防可控不可逆,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

01

預防近視從小從早做起

3個階段定期做屈光篩查,監視遠視儲備量

兒童眼球和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於遠視狀態,這是生理性遠視,稱之為遠視儲備量。隨著兒童生長發育,眼球逐漸長大,眼軸逐漸變長,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而趨於正視。

遠視儲備量不足指裸眼視力正常,散瞳驗光後屈光狀態雖未達到近視標準但遠視度數低於相應年齡段生理值範圍。遠視儲備量不足容易發展為近視。兒童在1~3歲幼兒期、4~6歲學齡前期、7歲之後學齡期應當定期接受屈光篩查,監測遠視儲備量。家長要從孩子出生起就樹立近視防控意識,給孩子一個健康視覺環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02

每天日間戶外活動不少於2小時

戶外活動促進眼球正常發育,抑制眼軸變長

戶外活動接觸陽光,能增加眼內多巴胺等活性物質釋放,促進眼球正常發育並抑制眼軸變長,是防控近視有效、經濟的方法。

戶外活動時間與屈光度數、眼軸長度等近視指標顯著相關,兒童青少年應堅持每天日間戶外活動不少於2小時,或者每周累計達到14小時。戶外活動要避開午後高溫強曬時段。即使陰天,戶外活動也對近視有防護效果。

03

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做到「3個1」和「20-20-20」

讀寫做到「3個1」即「1尺、1拳、1寸」,不可平躺、側躺或趴在床上看書,不可邊走邊看書,或者在移動的車廂內看書。堅持「20-20-20」原則,即近距離用眼20分鐘,向20英尺外(約6米)遠眺20秒以上。

保持光線適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線照明,同時要避免陽光直射;晚上除開啟檯燈照明外,室內還應使用適當的背景光源。

04

分齡管控視屏時間

在線學習,每40分鐘休息10分鐘

0~3歲嬰幼兒不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3~6歲幼兒儘量避免接觸和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螢幕單次時長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時長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螢幕學習時,螢幕中心位置應在眼睛視線下方10厘米左右,距離為電子螢幕對角線長度的4~6倍,觀看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

05

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

目的是放鬆眼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眼保健操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一種眼周圍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經,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疲勞。在持續用眼後認真規範地做眼保健操,可以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減少調節滯後,改善視疲勞症狀,有助於防控近視。做操時應注意清潔雙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略有酸脹感為宜。

06

均衡營養充足睡眠

魚、蛋、乳、豆、果、蔬,一樣不可少

家長要引導兒童青少年多攝入魚類、蛋類、乳類、豆製品等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做到飲食多樣化。正常晝夜節律和充足睡眠對兒童青少年的眼睛發育至關重要,幼兒、小學生每天睡眠應不低於10小時,初中生睡眠應不低於9小時,高中生睡眠應不低於8小時。家長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引導孩子按時休息、按時起床、規律作息,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07

遵醫散瞳診斷近視

散瞳藥物不會損傷眼睛

家長觀察到孩子有視物湊近、眯眼等異常情況或篩查發現視力變差,應及時到醫療機構進行眼科檢查。散瞳驗光是使用睫狀肌麻痹劑放鬆眼部調節作用後進行醫學驗光,為診斷近視的「金標準」。散瞳藥物對健康的眼睛不會產生損傷,用藥後可短期出現畏光、視近不清症狀,停藥後可恢復至正常狀態。

08

確診近視及時干預

戴眼鏡後要定期複查

一旦確診近視應及時進行科學干預,通過配戴眼鏡等來矯正。配戴合適的眼鏡可以有效矯正視物不清,延緩近視進展。對於戴鏡視力正常者,學齡前兒童及小學生每3~6個月,初高中學生每6~12個月進行複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更換眼鏡。

耳穴壓丸等中醫適宜技術經循證醫學證實可控制近視進展,學生及家長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規範應用。

09

重視高度近視及相關併發症

及時干預,控制近視進展速度

近視600度以上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人群中,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近視性黃斑病變、視網膜脫離、近視性視神經病變等致盲性眼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應採用及時、適宜的防控干預手段,推遲近視發病年齡,控制近視進展速度,減少高度近視相關併發症引起的不可逆性視功能損害。

10

多方合力共築「防護牆」

家長、學校和兒童青少年要共同負起責任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兒童和醫療衛生機構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營造愛眼護眼的視覺友好環境,合力共築近視「防護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楚超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258f157a324d001bcbc847c1b982c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