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持續60多天,身體七大部位都在面臨挑戰!

2022-08-21     四川名醫

原標題:高溫持續60多天,身體七大部位都在面臨挑戰!

8月20日,中央氣象台連續第9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連續31天發布高溫預警,南方多地仍處於高溫狀態, 川渝地區繼續「領跑」全國高溫。

高溫天氣到底有多熱?

有網友說:

自家的仙人掌「化了」,

在超市買了活蝦到家「熟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和持續時間,從今年6月13日開始至今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全國極端高溫事件分布圖(6月1日-8月15日)

雖然最近北方有降雨可以消消暑,但南方依舊是熱浪持續,不少城市創下高溫紀錄。

為何最近高溫天氣這麼熱?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高歌8月18日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談道:

一是,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在今年夏天,大氣環球系統表現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壓環流系統控制,形成大範圍的整體環球暖高壓帶受高壓系統的影響,熱空氣會留在地面,散不出去就會讓這個地方非常熱。

二是,跨越三年的拉尼娜氣候事件對大氣環流異常推波助瀾。

三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增暖放大調節的作用。事實上,近年來全球氣候系統的不穩定已經在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廣發、強發、並發氣候異常狀況,顯得更加持久和頻繁,更多區域在遭遇更多的復合極端事件。持續高溫天氣,給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高溫天氣,身體7大部位受到挑戰!

大腦:腦卒中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副主任何蘭英2022年8月在接受四川名醫採訪時介紹,在悶熱的天氣之下,不管是該院的門診還是急診綠色通道,腦卒中患者確實比之前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多了一些,大概增加了1/3。

這與大量出汗、血液黏稠,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較大、血壓波動,天氣炎熱、心情煩躁,睡眠節律紊亂等有關。

建議:

及時補充水分:既可以稀釋血液黏稠度,又能擴充血容量。

控制好「三高」:在飲食方面儘量低鹽低脂,避免高糖高鹽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吃一點粗糧。

避免久坐不動:每天保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強度,可視身體條件靈活安排。

控制好體重:體重指數(BMI)正常範圍為18.5-22.9。

摒棄不良生活習慣:不要喝酒、吸煙。

心臟:心梗

北京華信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逯春鵬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時候,容易導致患者缺氧。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常常會感覺不適,出現胸悶、氣促、頭暈等症狀,嚴重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栓。

建議:

天熱減少戶外活動:天氣悶熱、空氣中濕度較大時,患者應減少戶外活動。

注意補水:在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喝些開水。

控制好「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腎臟:橫紋肌溶解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李鵬程2022年8月在武大中南醫院微信公號刊文談到,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易在氣候較炎熱、潮濕的夏、秋季節發病,因為大量運動後更易出汗,引發血容量不足。而橫紋肌溶解症會出現內環境紊亂、急性腎衰竭等。

建議:

運動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能陡然加大運動量。

避免高溫下高強度運動:自認為高溫下出汗更多,運動「效果更好」,並不建議。

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如果在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應立即停止運動,可通過運動型飲料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腸胃:拉肚子

「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2℃,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不僅食物、衣物容易霉變,而且細菌和真菌會也十分活躍,易引發腸道疾病。」北京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國瑋2006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

建議:

桑拿天裡,水果、蔬菜、糧食霉變速度都很快,經過清洗的水果和蔬菜潰爛更快,所以應現吃現洗。

皮膚:曬傷

夏季不少人喜歡去水上樂園消暑。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袁婧在2022年8月接受長江健康融媒採訪時介紹,很多人認為泡在水裡就不會被曬傷,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雖然泡在水裡皮膚感受是清涼的,但皮膚依然逃不掉太陽照射。

建議:

夏季戶外游泳玩水更應注意,最好避免中午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不要在水中玩耍時間太長。

如出現曬傷,可用涼水毛巾進行濕敷15-20分鐘,可緩解局部灼熱不適,同時外用溫和的潤膚劑減少脫屑及瘙癢不適,若出現大面積水皰及脫屑,建議及時就醫,不要盲目使用外用藥物及護膚品。

建議:

夏季戶外游泳玩水更應注意,最好避免中午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不要在水中玩耍時間太長。

如出現曬傷,可用涼水毛巾進行濕敷15-20分鐘,可緩解局部灼熱不適,同時外用溫和的潤膚劑減少脫屑及瘙癢不適,若出現大面積水皰及脫屑,建議及時就醫,不要盲目使用外用藥物及護膚品。

呼吸道:空調病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治成2022年8月在接受青島西海岸報採訪時介紹,長期待在不合適的空調環境中,人體容易產生問題。過低的溫度將直接引起呼吸道過敏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對關節炎患者、寒性體質人群等也都有一定程度影響。

建議:

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避免長時間緊閉門窗滋生細菌。

空調溫度不宜過低,保證空調溫度在人體適宜範圍25~28℃內更為合適。如遇無法調試空調溫度情況,則根據溫度加減衣物。

心理:心理中暑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朱正清2022年8月在科普中國刊文談到,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可能會出現情緒、認知和行為的異常,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煩躁,思維紊亂,易激惹和行為失控。

建議:

恰當歸因:能夠清楚地知道溫度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非外部事件,進而修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好好睡覺: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僅有利於生理健康,也會加強心理健康。

少飲酒:減少飲酒,讓自己保持清醒和克制的狀態,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居家辦公:在異常高溫的天氣,需要適當安排居家辦公,給戶外工作的工人安排假期,減少悶熱環境通勤時間。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

編輯:鄭小貓

圖片來源:123rf、網絡

相關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21b00437ef6d1c774ccd62d99b9d6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