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評分虛高,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

2023-12-11     新周刊

原標題:網紅餐廳評分虛高,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指聽

去餐廳吃飯前先打開手機看評價這件事,已經快成當代人的肌肉記憶了。

評分網站上的分數也是水漲船高——4.8分算合格,4.5分勉強可以嘗試。

(圖/《好先生》)

如果只有4分甚至更低,仿佛已經透過手機螢幕,嘗到了難以下咽的味道。

但最近偏偏有不少一身反骨的年輕人,揮舞起了「支持低分餐廳」的大旗。

他們一邊高喊「我倒要看看有多難吃」的口號,一邊勇敢走進了各種三點幾分的餐廳。

從這口號中也能看出,大多數人原本是抱著踩雷的心理預期。

誰知結果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沒覺得比那家4.8分的XX網紅店難吃啊?我這舌頭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圖/@愛瘋山)

被花里胡哨的網紅餐廳、真假難辨的探店視頻忽悠了幾年之後,這屆年輕網友終於領悟了美食界最最反哺歸真的道理——

相信評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頭。

(圖/微博截圖)

不是高分餐廳吃不起,

是低分老店更有性價比

首先要聲明,這裡所說的「低分餐廳」,可不是一味的越低越好。

而是恰好微妙地處於「3.5到4分之間」,依據是《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的說法。

(圖/《圓桌派》)

最早實地貢獻出自己的舌頭和腸胃去驗證這一理論的,是一些尋找選題的生活類視頻博主。

點開評分軟體瘋狂下滑,在眾多分數3開頭的餐廳中,選一個順眼的去「挑戰」。

不得不說,很多低分餐廳差評的數量之多、創意之強,足以一秒勸退10個現實中的潛在食客。

「吃了四十多年的飯,第一次吃到這麼油膩難吃的東西。」

「30塊錢的菜里只有6片肉,商家不想乾了吧。」

「地上滑不溜秋,我還以為是溜冰的地方,乍一看,是餐館。」

再看看好評一欄,往往只有一句乾巴巴的「不錯」「還行」,在排山倒海般的差評中顯得相當無措。

(圖/@而立計劃)

於是「以身犯險」視頻博主們膽戰心驚走進門,內心忐忑地點完單。

菜來了,再小心翼翼地夾上一口放嘴裡——

結果令人意外地,紛紛露出了白展堂吃小郭餃子時的同款表情。

(圖/《武林外傳》)

只可惜老白是裝的。

差評里「肉少又踩雷」的辣椒炒肉,實際上很香、很下飯;

(圖/@而立計劃)

3.5分老式酒樓做的紅米腸,雖然賣相看起來不夠光鮮,但入口又脆又鮮香。

(圖/@挖寶姐妹)

不排除這種過於驚艷的感受,有一部分原因是源於開始的期望值過低。

但很多「低分餐廳」不僅口味不錯,廚房也乾乾淨淨——「怎麼都不至於到3.5分這麼低吧?」

(圖/@三碗大米飯)

一個瀋陽的探店帳號甚至給「低分餐廳」出了十幾個系列視頻,探訪了當地炒菜館、燒烤店等不同品類。

去探店之前念差評。(圖/@愛瘋山)

結果絕大部分都覺得挺不錯,到最後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

「咱這嘴咋回事兒呢?怎麼吃啥都好吃呢?」

(圖/@愛瘋山)

這種感受並不是視頻博主們的專屬。

前兩天社交平台上火了一個「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的熱搜,很多普通網友也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在話題下聊起自己在低分餐廳的美好經歷。

很多人是在老家有幾個從小吃到大的餐館,推薦給無數親戚朋友同學都說好。

從來沒想過要看看網上評價,結果偶然一查發現分數3.6。

(圖/小紅書截圖)

有的是出門逛街或者旅遊,受不了網紅店排隊隨便在旁邊找了一下填肚子。

沒想到不僅味道不錯,價格也很划算。

「晚飯時間所有網紅店都在排隊,就那家沒有。然後我看去年第一個差評說服務態度差,最近的一條差評還是態度差、環境差,就是沒有人說難吃。」

「於是我們去吃了,果然態度不咋地,但是菜巨好吃,好吃到連姜都直接吃了。」

(圖/@小瞧在路上

每個人的肚子裡都有那麼幾家明珠蒙塵的餐廳,於是「評分低不見得難吃」的評論區一度變成了各地的真·小眾美食推薦。

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到後來網友們乾脆分享起了從一眾三點幾分餐廳中篩選出「精品」的技巧。

比如那種開了5年以上的老店,評論里都在罵服務態度、地理位置、就餐環境的,「精品率」極高。

因為「環境這麼爛還開這麼久,一定有兩把刷子。」

(圖/《毛雪汪》)

最搞笑的是有人在評分網站上發現了一家3.8分的羊肉粉,評論里都在罵老闆態度很兇,甚至還有同一個帳號反覆罵的。

她覺得罵完了還會去吃那肯定是真的好吃,於是真去嘗試了一下。

「結果服務是真的很差,但粉也是真的好吃。」

「評分不過4」,儼然已經成了對那些不花心思營銷、只悶頭做美食的餐廳的最高讚揚。

高分不見得好吃,

可能只是「寫好評送冰淇淋」

公平地說,「低分餐廳」的體驗並不全是驚艷,同樣也有很多踩雷時刻。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家很會做紅米腸的3.5分酒樓,他家的魚頭湯和魚生卻讓探店博主面露難色,直言「果然低分也是有理由的」。

(圖/@挖寶姐妹)

另一位江蘇網友在看了熱搜後,興奮地跑去測評家附近某個3.7分的燒鵝飯,最後失望而歸。

「真的難以下咽,恨不得再給它打更低些。」

但越是這樣,當遇到一家真正好吃的低分飯店時,就越會有種「挖到寶了」的快感。

最幸福的莫過於——「這比上次我跟朋友排隊2小時的那家網紅店,可好吃太多了」。

畢竟,「想要靠網上評價篩選出好餐廳」這件事,如今對普通人來說難度已經堪比偵探片。

哪怕是平時精心挑選出的4.8分網紅餐廳,踩雷的機率也不見得更低。

之前點評網站上有條差評被很多網友轉發:「別信這家店的好評,可能是送冰淇淋刷的,冰淇淋也不好吃。」

不用問就知道,一定來自某位輕信了高分餐廳,又狠狠被傷害的顧客。

(圖/微博@TxhBABY)

「越漂亮的好評越不一定是真的」,早就已經成了餐廳老闆和顧客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誰還沒為一個折扣、一份免費的小甜品,在大眾點評或者小紅書上寫過100多字+三張圖的誇誇文呢?

就像是從大一就開始刷績點的好學生,很多餐廳打一開始就是奔著要做「高分網紅」去的。

裝修越「出片」越好,菜品視覺效果越誇張越好。

還沒開業呢,本地的探店網紅先安排上;寫好評送小禮物、享受低價套餐,先把分數打上去。

(圖/抖音截圖)

對於普通顧客來說來說,用幾行字換一點吃飯的實惠也不算什麼大事。

直到真被「騙」過一次才會破防——就好像以為對方是學霸,最後發現只是個餐飲界的「簡歷包裝高手」。

其實只需要回憶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就會意識到日常主動給好評的顧客只是少數。

一般人吃到好吃的餐廳可能只是發個朋友圈,只有太差才會在點評網站上憤怒地寫下幾十個字吐槽商家。

(圖/微博截圖)

而很多口味不錯、三分出頭的所謂「低價寶藏餐廳」,往往也恰好是最不在乎網上評價的那一批。

其實店裡生意好得很,只是食客們都不是從社交平台、點評網站上來的。

(圖/小紅書截圖)

「漂亮的簡歷」固然吸引人眼球,卻無法真正撫慰舌頭和胃。

捧紅低分餐廳,本質不過是大家被各種「強推」「好評」包圍了太久後,終於開始厭倦流量世界的標準答案。

與其糾結評分,

不如出門走走

在搜羅各地有關低分餐廳的討論時,我還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些去嘗試3.5分飯店、結果發現沒踩雷的驚喜故事,更多來自以當地美食著稱的城市,比如川渝、廣東。

像北京、杭州這種總被吐槽美食荒漠的大城市,低分大機率意味著確實難吃。

或許但凡是在口味上稍有長處的店,都已經被愛吃又愛逛的年輕人挖掘盡了。

反倒是各個城市裡的4.8、4.9高分店,有著近乎相同的共性——

整體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挑不出錯,但要說多麼人間美味也算不上,至少對不起動輒一兩個小時的排隊。

貢獻出「3.5-4分」理論的陳曉卿,在同一期節目中還講過餐飲業的另一條規律:

「從賺錢的層面來說,開餐廳做品質並非越高越好,它有個最佳贏利點。假如店家花50塊可以做到60分,那麼再花50塊可能只能提升到65分。」

(圖/《圓桌派》)

這往往也是很多網紅高分店的運營邏輯,確保自己投入的每筆支出都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又名「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他們會卷有視覺衝擊性的擺盤、適合短視頻傳播的服務、以及重油重鹽重辣的菜品。

就像是標準化的快捷連鎖酒店,能提供一種基本合格的就餐體驗。

但在「吃」這件事上,人們總會偶爾想要點驚喜的、不那麼「標準化」的時刻。

(圖/小紅書截圖)

不瞞大家,我曾經就是那種哪怕在商場隨便墊口肚子,都要先搜搜評分的那種人,經常挑餐廳挑到心累。

尤其是在陌生城市裡,先按照類別篩選幾個評分靠前的店,再去社交平台搜索名字,反覆比對貼子裡列出的優缺點——最後往往發現哪家都不可信。

直到入冬降溫那幾天,我跟朋友打車幾公里去了一家評分4.8的涮肉館,誰知道排隊到令人崩潰。

因為實在又冷又餓,最後不得不隨便拐進了旁邊一家生意平平的烤肉店,結果發現五花肉好吃爆了。

雖然網紅景觀社會就像一張大網,已經無死角地覆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的每個細節,但並不意味網的孔洞之間空無一物。

樓下那家麵館,可能有你在這個城市裡吃到過最好吃的臊子麵;公司附近那家3.2分的老式西餐廳雖然大多都是預製菜,但炸雞塊做得棒極了。

或許更應該做的是扔掉手中的評分軟體、打卡帖子,回到最本質的探尋方式:出門看看。

哪怕最後發現不好吃也沒關係,一頓飯而已,踩雷就踩雷嘛。

更何況,有時生活會以它的方式給人驚喜。

就像《花兒與少年》最近讓我頗為共情的一段,擔任導遊的王安宇原計劃帶大家去某個高分餐廳吃晚餐,結果發現大門是關著的。

他掏出手機、打開路書,試圖尋找另一家高分餐廳。

但因為其他人覺得太累不想折騰,最後還是妥協決定,「看到哪家順眼就近。」

(圖/《花兒與少年》)

一行人就這樣在異國他鄉的街頭晃晃悠悠,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

終於看到了一個香味滿溢、燈光溫暖、裝修雅致的餐廳。

於是他們走進去——你猜怎麼著?這恰恰就是他們原本要找的那家餐廳。

(圖/《花兒與少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擊下方按鈕立刻關注。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1ca4347247eb558965561e355b5eb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