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凌晨4點的合肥勞務市場,我決定年底不辭職了
因為有工作,人生就有盼頭。
作者:洞見ciyu
看到@安徽網的一則報道。
凌晨四點,合肥這座城市已歸於靜寂,勞務市場卻開始熱鬧起來。
放眼望去,幾乎都是中年人。
有的獨自倚著牆角站立,有的三五成群,臉上沒有任何悲歡,默默地等著。
他們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至於能不能找到活干,看運氣。
一旦有老闆過來招工,他們就立刻圍上去:「老闆,選我選我,我能吃苦,力氣也很大。」
那些幸運被挑中的人 ,堆起笑容聚攏在僱主身旁。
而擠不進去的人、沒被選中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他們不希望天亮,找不到活意味著空手而歸,一天沒有收入。
從這些討生計的身影中,你會發現:
這個世界多的是為生活掙扎的人。
別人萬般嫌棄的工作,卻是他們在苦海中的救命浮木。
人在世上摸爬滾打,沒有一份工作不痛苦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想辭職。
但當看完勞務市場的這一幕時,我打消了年底辭職的念頭。
畢竟工作再苦再難,也比不上生活這座修羅場帶來的苦。
1
上班時,我們可以找出一萬個讓我們不滿的地方。
但沒了工作後才知道:不是工作需要我們,是我們離不開工作。
沒有一份安身立命的生計,誰能為自己遮風擋雨?
沒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怎麼去護家人的周全?
知乎博主@一袖清風萬兩一場寫過一篇文章。
他在一家民營企業乾了十幾年的銷售。
他喜歡這份工作嗎?
不。很討厭。
但沒辦法,他就是職場中誰都可以罵幾聲的中年人。
每天都要跟各種客戶點頭哈腰,在酒桌上一邊賠笑,一邊一杯杯白酒往肚子裡灌。
不僅如此,刻薄的領導時不時地就要挑他的刺。
他一邊巴結領導,一邊討好客戶,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被裁的命運。
領導以一句輕飄飄的業務調整,就把他給打發了。
得知自己被裁的消息時,他躲在廁所里大哭了一場。
每個月房貸、車貸加起來要一萬左右,現在一下沒了著落;
再加上母親治療糖尿病的錢,兒子上重點初中的錢,一筆筆開支像一座座五指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
本是家中的頂樑柱,如今頂樑柱塌了,一家人怎麼活?
他是萬千普通人中的一員,沒有光萬丈,只有一身銹,被困在生活的苦海里。
我們多數人在生活里掙扎,忙得暈頭轉向,累得叫苦不迭。
工作成了那條幫我們脫離苦海的船。
一個中年男人,在直播里把自己的腿和腳塞進了女士緊身牛仔褲和高跟鞋裡。
網友挖苦嘲笑,我卻理解他的苦衷。
不是扛著生存的壓力,誰願意用這種吸引眼球的方式賺錢。
一位爸爸帶著患病孩子跑網約車。
因為兒子患有小兒麻痹症,家中無人幫忙,他不得不一邊開車,一邊照顧。
你看,生活哪有那麼多選擇,多少人只能硬著頭皮招架住人生的暴擊。
工作有多讓人討厭,就有多讓人離不開。
沒有退路的我們,從沒有撂擔子不幹的資本,沒有說走就走的底氣。
2
撒貝寧曾經說過,一直以來,他的夢想都是當一名火車司機。
因為在他看來,火車司機每天可以帶著那麼多人去不一樣的地方,新鮮,刺激又自由。
直到後來,做了幾年主持人之後,他才漸漸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任何事情只要變成了職業,總會讓人覺得疲憊。
就像火車司機,跑的永遠都是那一條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著同樣的路段,看著同樣的風景。
他們的工作其實很單調,一點兒也不自由。
明白了這些之後,撒貝寧忍不住感慨,大多數工作,其實跟想像中的根本不一樣。
就拿自己做主持人來說,在別人看來,主持人光鮮亮麗,輕鬆有趣。
實際上,他經常感到枯燥,疲憊甚至崩潰。
這就是工作的真相。
一份工作干到最後,沒有讓人不崩潰、不厭惡的。
想找一份順心順意的工作是痴心妄想,懂得與工作握手言和才是明智之舉。
這家單位,可能加班多、任務重;下家公司,可能對員工沒人性、不體恤。
如果我們一直計較這些問題,那麼無論遇到什麼工作,我們都沒法好好珍惜。
媒體人王立志講過他一個朋友的故事。
在第一家公司時,領導對他朋友有意栽培,便不斷施壓,這讓朋友有些吃不消。
再加上工資的漲幅卻微乎其微。
朋友心裡不快,就提交辭職申請書了。
到了第二家公司不久,他發現公司有好多奇葩制度,比如沒有午休時間,上班期間手機要統一上交,每天上班如坐牢。
還沒半年,朋友又捲舖蓋走人了。
世上哪有稱心如意的工作,跑業務的覺得累,羨慕辦公室的清閒;辦公室的覺得窮,羨慕跑業務的抽成高……
工作不是遊樂場,不是這個項目玩得不開心,就換到下一個項目。
說到底,選擇工作的標準,從來不是開不開心。
3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位代駕的女孩深夜在橋上騎行。
寒風陣陣,女孩被凍得瑟瑟發抖。
拍攝者疑惑地發問:「大半夜的,她不怕黑嗎?」
底下有條評論一針見血地回答:「還有比窮更可怕的事情嗎?」
是啊,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不是為了多賺點錢,誰願意在深夜奔波?
工作的意義,是讓你有錢吃飯、養娃、孝敬父母,是讓你夜半醒來不害怕。
這也是為什麼在39度的高溫天氣,這位空調安裝工人要頭頂烈日,腳踩高空,在大樓外安裝空調。
這也是為什麼大叔明明已經一把年紀了,還要背著摞得比人還高的礦泉水瓶上山。
這也是為什麼在暴雨如注、狂風肆虐的惡劣天氣里,外賣小哥仍堅持風裡來、雨里去的送外賣。
你覺得他們會喜歡自己的工作嗎?
毫無疑問,一定是不喜歡的。
但沒辦法,為了生存,為了家人,他們必須去做。
沒有早出晚歸的奔波,就難以爬過生活這座大山。
只要能讓自己安身立命,只要能托舉住家庭,賺錢的苦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之前,看到一個讓人頗為感動的採訪。
安慶有一位年輕的媽媽,一個人拉扯著女兒。
為了養活自己和女兒,在輾轉嘗試了很多份工作之後,她選擇當了一名外賣騎手。
原因也很簡單——可以隨時帶著孩子。
在安慶,很多人都看過她騎著電動車,背著小小的嬰兒,穿梭於各個商務樓和住宅樓的身影。
記者有些不忍:那要是遇到沒有電梯、需要爬樓怎麼辦?
她笑了說:年輕人不爬樓誰爬樓啊!現在不吃苦什麼時候吃。
面對網友的鼓勵和支持,她也樂觀地回應:「保護女兒一日三餐,就是我最幸福的生活。」
因為有工作,人生就有盼頭。
不管收入有多少,都能減你幾分苦惱,給你幾分希望。
曾經有位讀者,寫信給作家上野千鶴子。
她說自己進公司多年,收入一直不高。
因為窮,每天穿的衣服是皺皺巴巴的,吃的便當也是最簡單的。
在公司里,她也不受同事喜歡,常常有人在背後議論她的寒酸。
她感覺這份工作沒什麼意義,想問上野千鶴子自己到底還要不要繼續下去?
野千鶴子回了長長的一封信。
其中有一段話,我想送給大家:
工作是為了收入,並不是為了意義。
如果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就算被人討厭也要待在這裡。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