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載坖在位期間為什麼會廢除海禁?

2022-07-05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明穆宗朱載坖在位期間為什麼會廢除海禁?

明代初期海禁政策嚴厲,「太祖定製,片板不許下海」。雖然大明也曾有過鄭和七下南洋的壯舉,但整體而言,尤其是從朱棣之後,大明還是施行的這樣的海禁政策。而這樣的政策一直到明穆宗朱載坖在位期間才正式解除,不過明穆宗已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了,可見時間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了。

關於明穆宗為何會突然改變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國策,其實道理很簡單。

早在嘉靖年間,明朝就爆發了一場禁海問題的爭論。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不要廢除海禁政策,雖然最後並沒有實施,但可見當時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開海禁的好處。當然了,當時有個前提那就是倭患嚴重,很多人也覺得開海禁對於根除倭患非常有利。很多南方的官員就建議應該開海,還得到了很多朝中大員的認可。

明世宗死,明穆宗繼位,明朝進入了隆慶時代。剛剛登基,明穆宗就詔告群臣說:「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可以看出,皇帝並非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是希望做出一些改變的。

同時,明穆宗開海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倭患。抗擊倭寇搞了幾十年,倭寇不僅屢禁不絕反而越剿越多,這讓當政者不得不換一個角度思考,到底是因為什麼。

考慮來考慮去,明穆宗認為福建巡撫許孚遠在奏疏中說的「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問題,還是很有見地的。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書明穆宗,請開海禁。明穆宗當即批准了這一奏請。

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雖然仍有著諸多管理和限制,開放的月港也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畢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被視為合法經營。

客觀說,隆慶開關利弊還是十分明顯的。

從積極方面看,打開了阻礙社會發展的枷鎖,使明朝經濟煥發活力。突破了朝貢貿易的局限,促進了民間 私人貿易的繁盛。

但是弊端也非常明顯,隆慶開關並非全面開放海禁,而是只有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為唯一的開放「特區」。並且嚴禁海商前往日本。雖然相比之前已經是個重大突破了,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017fcd527f5f61fc20bd0c1c8b1e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