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過:
「決策是計劃工作的核心。我們要想達成自己的目的,需要掌握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合理決策的方法。」
在解釋什麼是合理決策之前,我們先簡明地了解一下什麼是決策。
決策,指的是我們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從兩個或者多個方案中選擇合理方案的過程。我們不能把決策簡單地理解成做決定,因為做決定只是決策過程的一個關鍵環節。
事實上,如果你無法找出問題的核心,也就無法對此做出合理的決策。
比如你想出國旅遊,但資金有限,這時你應該重點考慮如何合理安排旅程花銷。如果你重點考慮的是如何逛更多的景點,卻沒有計算資金是否足以支撐,那麼這次旅遊估計就難以達成了。
所以,只有全面理解決策的過程,了解各個階段應該做的工作及其相關聯繫,才能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而決策的過程,一般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找出制定決策的理由;
第二,設計可行的行動方案;
第三,從所有行動方案中選出最優一個;
第四,對正在進行的決策進行評價;
無論你設定了多麼具體的目標,搜集了多麼充分的信息,如果你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就不容易得償所願。唯有掌握正確的決策方法,你才能順利實現目標。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實用的決策模型,叫做「VSAFE科學決策法」。
這是快速做決策的一種方法。
所謂「VSAFE」,就是每個字母各代表一個單詞,分別是:
Valuable(價值):考察方案對目標的貢獻。
Suitable(合適):考察方案是否與策略吻合。
Acceptable(認可):考察方案是否可接受。
Feasible(可行性)考察方案是否成功。
Eternal(持久性)考察方案是否符合長期利益。
如果你必須及時、快速地做出決策,可以採用VSAPE快速決策法。
當你頭腦中浮現多種方法時,就要快速評估每種方案的實際效果,以及它們將如何影響你的主要工作。
當然,你還要考慮方案的適用性和可接受性,看它們能否應用於工作中並被人們接受。
最後,你要考察方案的可行性和長期性。
舉個例子說明。
這個月老闆讓你完成10萬元的銷售額。
為了完成任務,你一邊拚命與舊客戶聯繫訂單,一邊努力發展新客戶。但選擇哪種新客戶,就是你遇到的難題。這時,你需要做的決策就產生了。
根據VSAFE模型,你可以把相關的項一一列出來,如:
價值:對比不同的客戶,分析各種客戶能夠給你帶來的收益。
合適:哪種客戶願意跟公司合作,而這種合作是否適合你的工作指標。
認可:這個方案在客戶看來是否可接受呢?他會不會覺得你的胃口太?
可行:如果上述條件都沒問題,那麼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有多大?
持久:哪種客戶願意保持長期合作關係,從而保證目標的實現?
經過這樣的思考,你選擇哪些客戶基本上已經一目了然了。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果你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做,那麼利用VSAPE快速決策法就能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決策,減少時間的損失。
當然,很多時候做決策不一定這麼嚴謹死板。無論是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還是在瑣事繁多的生活中,我們還需要經常依賴直覺來做決策。
如果VSAFE決策法,是運用邏輯思維做出的決策,那麼我們就不能忽略直接思維所做出的決策了。
大量研究表明,在日常決策中,領導者主要依賴於直覺性判斷,而不是理性思維。也就是說,在很多情況下,決策者必須具有直覺思維的能力。
如果我們面對的事情已知較少,而未知較多,這時我們可能需要瞬間做出決策。
比如一隻老虎向你猛撲過來,你根本不需要考慮用什麼辦法對付這隻老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躲開它的攻擊。只有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讓邏輯介入我們的決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直覺不是魔術,更不是萬能的,它需要藉助潛意識中儲存的大量知識,才能在一瞬間做出直接判斷。
換言之,這種直覺判斷,往深層次說也是邏輯思維的直觀反映。
所以,我們能夠做出好決策,主要來自於直覺和基於經驗的理解,以及反時而充分地運用各種相關知識。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直覺思維呢?
以下這些七個方法,可以讓大家有效地提高我們的直覺思考,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給大家一些有用的參考。
第一,學會在獨處中放鬆身心。
獨處能夠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
獨自散步、躺在床上休息、看電影、洗澡等都是體察內心深處感受,找回直覺的最好時刻。正如《達·文西的七種天才特質》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找出你的醞釀節奏,並學著信賴它們,這是通往直覺和創造力的簡單秘訣。」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遇到困難的時候躺在床上發發獃,忽然之間靈感就來了,問題就找到了答案。
所以,只有在放鬆、放慢腳步的時候,才有機會聽到內心的聲音,找到我們做決策時所需要的直覺。
第二,讓心思歸於單純。
當我們心裡充滿煩惱和憂慮時,是不可能做出明智的決策的。
有些藝術家為了創作出好作品,通常會到人煙稀少的地方隱居。心如明鏡,自然能把同題想通透,把事情做好。
儘量排除心中的各種雜念,讓自己的思想回歸到單純的狀態,你會發現,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就會源源不絕地湧上來了。
第三,嘗試使用直覺判斷事情,並思考如何成功運用它。
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上練習直覺思維,比如在吃什麼菜,穿什麼衣服,去哪裡玩,看什麼電影等事情上,只給自己幾秒鐘來做決定。
我們還可以運用第一反應來預測事情,比如有電話來的時候,先不看來電顯示,猜一猜是誰打來的。這些練習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直覺思維的能力。
當然,運用直覺並不是亂瞎猜,而是有根有據地快速通過直覺得出結論。所以你做出來的決定,也一定要找到根據才行。
第四,時刻記錄自己的直覺或靈感。
寫下突如其來的想法,或者記下有關直覺的具體觀察。
直覺思維研究專家蘿珊娜英提出了一個「三定律」來教人辨認直覺:「當一個想法出現的時候,讓它走。當它再出現的時候,再讓它走。假如它第三次還會回來,就可以放心地聽從這個感覺。」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靈感不斷出現,那麼這就是你想要做的決策了。
第五,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直覺。
在每次決策之前,都要明確自己的真實感受,明確自己的直覺指向。
當自己的直覺是基於某種邏輯事實時,這時你再做出決策,成功的機率就會比較大。
第六,注意驗證自己的直覺。
當你面對一個新情況時產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你的直覺判斷。
隨著決策的深入,各種意見和方案可能會紛至查來,面對眾多可供選擇的方案,一定要將自己最初的直覺作為重要的備選方案,並予以足夠的重視。
隨著方案的實施,要驗證自己最初的直覺是否正確,從而不斷提高直覺決策的成功率。
第七,注意將直接決策和科學決策結合起來。
直覺決策並非完全依賴於突如其來的靈感這種非科學信息,它還包括決策人自身的經驗、知識和分析能力等極具科學的因素。
面對複雜的問題,直覺決策應該和科學決策結合起來,以靈光一閃的直覺為啟發,再輔以科學規範的決策程序,更容易得到滿意的結果。
對於一個成功的決策,我們無法判斷出其邏輯成分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直覺成分占的比例又是多少,但比較穩妥的決策模式應該是:
邏輯為先,直覺為輔;或者說, 51%以上的邏輯加49%以下的直覺,就是合理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