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丨好想法都「變現」了

2023-04-18   光明要聞

原標題:我和我的村丨好想法都「變現」了

講述人: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審批服務管理局派駐興慶區掌政鎮五渡橋村第一書記 李國銀

「李書記,多虧了你,我們現在進棚方便了許多!」剛踏進園區,就被村民毛建國拉進了他的溫棚里。看著一排排整齊的溫棚,我不由回想起了剛駐村的場景。

2021年7月,我作為第一書記來到了五渡橋村。在一個月的走訪中,四隊村民告訴我,「前幾年建設溫棚園區時,沒有考慮到路面的問題,有兩段路一直沒有硬化,每到下雨天都成了『泥腿子』。」我腦海中蹦出一個想法——修路。實地查勘、了解規劃、查閱政策後,經過一個月的忙碌,我來到興慶區財政局,經過多番爭取,終於成功獲得30萬元「一事一議」項目資金,對園區溫棚道路進行了硬化。

「這個李書記不是來『走讀』的,能幹一些事呢!」村民們對我豎起了大拇指。之後,我又對接興慶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爭取到70萬元,對3個生產隊的農渠進行了砌護,徹底解決了「淌水難」問題。

修路補牆可滿足不了我,這時又有一個大膽的想法「躥」了出來。五渡橋村地處掌政鎮中心地帶,周邊又有花溪谷、溫沙泉、鳴翠湖、五渡橋農莊等旅遊資源,五渡橋的驢肉更是聞名區內,近些年成為銀川市區「一日游」的首選地,如此優越的資源優勢,我們何不「借勢發展」呢?為此,與村「兩委」商量後,決定擴大村子農業產業園區建設。

2022年,在我和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村裡成功爭取自治區、銀川市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000萬元,擴大建設五渡橋農業產業示範園區一、二期項目,占地面積400畝,建設各類設施溫棚4萬多間。培育了多肉植物、火龍果、無花果、迷你小番茄、金魚、鱘龍魚等多個特色產業,我們還與文旅部門積極對接,在村部建設了興慶區掌政鎮遊客服務中心,引進旅行社,吸引了周邊眾多群眾前來觀光採摘。

該項目直接解決村裡富餘勞動力100多人,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30多萬元,還幫助掌政鎮新創家園「十三五」勞務移民增加80萬元收入。

產業發展起來了,大伙兒的腰包鼓了,那接下來呢?這時,正好從新聞上看到了貴州「村BA」火了,我們五渡橋村也可以搞呀!村裡正好要建餐飲文化廣場,我們積極申報自治區、銀川市群眾體育項目,爭取40萬資金為村部安裝了體育健身路徑和燈光籃球場,到了晚上七八點,燈光球場有跳廣場舞的,有打球的,有拉家常的,大傢伙兒其樂融融,村裡的「夜生活」也「亮」起來了。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五渡橋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18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50萬元,2022年年底五渡橋村還被評定為「自治區鄉村旅遊示範村」。

今年,我又有了新想法,村部有兩套空置營業房,可用來建設集生產釀造包裝和產品展示銷售於一體的「五渡橋老酒坊」,這樣既可以盤活村集體閒置資產,又能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建成後,將再度激發五渡橋村集體經濟發展潛能。

這些天,我到村民蔣治彪家入戶走訪,他拉著我的手說:「李書記,你的好想法都實現了,這村裡一天一個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為你點贊!」群眾的認可讓我更加堅信,用行動將想法「變現」,用實幹服務群眾,只要用心用情想老百姓之所想,干老百姓之所盼,才能無愧於「第一書記」這個稱號,無愧於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採訪整理)

[ 責編:董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