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 」,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呢?

2023-09-13     以文溫暖三農

原標題:農村老話「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 」,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呢?

馬到要到秋分節了,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2023年的的秋分節是9月23日,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赤道,使得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白天和晚上均分各為12小時,隨著秋分節的到來,氣溫逐漸下降,北方地區開始進入深秋,南方地區也開始進入秋季,是農作物收穫的季節。

一、「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的意思?

"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這句諺語傳達了一個關於農業生產的信息。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秋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意味著秋天即將過去,冬天即將來臨。諺語中的"割"指的是收割農作物,而"霜打豆莢落"則是描述如果在秋分時節沒有及時收割大豆,霜凍會導致大豆莢受損,造成減產。

「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這句話意味著,在秋分節氣前後,農民們需要及時收割農作物,以免遭受霜凍的侵害,就是秋分節中的三怕,秋分節到來就下霜,下霜對農作物的影響非常的大。

霜凍是一種自然現象,當氣溫降至冰點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霜,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如果農作物在霜凍發生前未能收割,可能會因為霜打而導致農作物受損,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農民們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抓住秋分前後適宜的收割時機,確保農作物的生長不受霜凍的影響,從而保障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現代農業生產中,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民們可以通過氣象預報等手段,更加準確地預測霜凍的發生,提前做好收割準備,以保障農作物的豐收。

二、秋分節對農業的影響?

「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是一句流傳於農村的諺語,它形象地描述了秋分時節割麥子的重要性。這句諺語主要傳達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就是農民群眾要及時的收穫農作物。

第一是說秋分節已經到來。秋分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2023年的秋分節是9月23日,在秋分時節,北半球的晝夜時間幾乎相等,天氣逐漸由夏季的炎熱向秋季的涼爽過渡,在這個時節,農民們需要把握時間,及時收割已經成熟的農作物。

第二是要進行收割莊稼。諺語中的「割麥」是指收割麥子,主要是指北方地區種植的冬小麥。在北方地區,農民們通常會在秋分時節進行冬小麥的收割工作,因為冬小麥在秋分時節已經基本成熟,如果不及時收割,可能會因為霜降而導致小麥凍傷、脫落,從而影響收成。

第三農作物不收割會受到「霜打」 。諺語中的「霜打」是指天氣寒冷,導致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霜。霜打對農作物的影響很大,它可能導致農作物凍傷、脫落,嚴重影響產量。因此,農民們需要在霜降之前完成農作物的收割工作。

總之,「秋分不割,霜打豆莢落。」這句諺語是為了提醒農民們要及時收割農作物,以免受到霜降等自然因素的影響,確保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句諺語表達了農民們對農作物生長和豐收的關切,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這句諺語也提醒人們關注農業生產,關心農民的生活,共同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你認為我分析的對嗎?歡迎關注語文溫暖三農,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d7b45d2ba624148182cb72bacc4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