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質生產力孕育發展新動能

2024-08-08     山西經濟日報

上半年,我省工業新動能不斷激發,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支撐。圖為山西金達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廠區一角。本報記者 王蕾 攝

新質生產力為山西經濟發展注入煥然一新的動能和活力。省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3.7%;全省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同比增長15.9%,新能源產業增長6.9%,工業新動能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更加有力。

傳統產業在創新升級中實現蝶變,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加速到來……產業向「新」,發展提「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在給山西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當記者走入生產一線,更能感受到新質生產力的強勁脈搏。

「創新創效活動為廣大員工打造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平台,全面激發了企業創新動力。」山西潞安集團余吾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創新辦負責人王楊表示。

「可移動式風動皮帶輔助清渣裝置」的應用補充了現階段該公司沒有機械清渣的空白,實現了高效率清渣,縮減了投工量,有效助力了正規循環;「單軌吊制動油缸拆卸裝置」的應用,解決了不能在井下自行檢修制動油缸的棘手問題,每月可節省2.4萬元維修費用……今年以來,該公司一批新的創新項目正在付諸實施,創新活力正加速釋放,為礦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截至目前,該公司共徵集各類創新成果140餘項,評選出優秀成果項目56項。

在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礦調度指揮中心,記者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新鮮場景:一面面高清顯示器實時呈現著礦井採煤、掘進、「一通三防」等系統運轉情況,綜采智能化控制系統「太空艙」格外亮眼,身穿正裝、打著領帶的工作人員坐在裡面,聚精會神地盯著螢幕上的一組組數據及視頻監控畫面。

得益於科技的發展,傳統採煤方式正逐步被智能化取代,新一代礦工可以體面地坐在寬敞明亮的調度指揮中心,輪班負責遠程遙控採煤。確認安全後,工作人員輕點遠程啟動按鈕,電腦螢幕上的各項數據由灰變綠,採煤機滾筒開始旋轉,滾滾烏金隨之傾瀉而下。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產品產量呈幾何倍數增長,如工業儀表增長9.7倍,伺服器增長3.9倍,電子元件增長1.1倍。此類產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點在「新」,落腳點在「生產力」。

位於晉城市的山西森鼎立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能夠生產0.015毫米的不鏽鋼纖維,該技術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該公司董事長張文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市場生產不鏽鋼纖維主要使用多台套倒坯,造成極大的能源消耗和人力資源浪費,同時產品精度低、質量差,高精度不鏽鋼纖維產品基本依賴進口。但是,我公司技術團隊研發出的不鏽鋼纖維一體化生產設備不僅自動化程度高、精度高,還能實現節能降耗。」

在呂梁市臨興氣田中聯煤層氣LX-161鑽井現場,記者看到,主體設備集成了貓道、鐵鑽工、動力卡瓦,在管機處理方面可以實現無人工作業。「我們已經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深井鑽機技術主管聶景龍笑著說,「這些鑽機集成了整個數據化管理系統,用手機APP就能實時監控到鑽機的運行參數、運行狀態,新鑽機效率比傳統石油鑽機提高了10%左右。」

臨興氣田作為我省最大的煤成氣區塊,肩負著全省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的重要目標任務。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新技術裝備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推動我省非常規天然氣開採跑出「加速度」。

新質生產力,靠的是科技創新。憑藉這個「新」字,太原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引進落地晶科能源、泰山玻纖等一批重大項目,中來、爍科、錦波、厚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紛紛邁入快速成長通道。「晉創谷·太原」已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院所68個科研團隊和初創企業入駐,配備高校成果轉化、政務、金融、科技等全方位服務體系,為科創團隊和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

數據也顯示出山西發展「新」步伐。上半年,全省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49.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3.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0.6%。

不難看出,如今的山西已形成一項共識,那就是: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立足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一項項高新科技項目正在陸續投產,山西這個傳統能源大省正在培育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生產力,奮力向「新」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d65f32cd82e16eafd0e8d716bb0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