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母親多次改嫁又離婚,65歲兒子拒絕贍養:我寧願坐牢紀實

2022-10-09     晴捺生活

原標題:87歲母親多次改嫁又離婚,65歲兒子拒絕贍養:我寧願坐牢紀實

84歲母親,改嫁給77歲老漢,3年後又被送回兒子家。65歲兒子連罵帶趕,將母親推進泥塘:我寧願坐牢,也不養你。兒媳:公公去世30多年,婆婆改嫁了無數次!

父親病逝,母親多次改嫁

35年前,楊建國的父親因病離世,1年後,母親易阿英一聲招呼都不打,拋下兄妹7人,改嫁到外省。

30歲的楊建國,作為家中老大,不得不擔起「長兄如父」的角色,拉扯幾個尚未成家的弟妹。

妻子張麗雖然心有埋怨,但心疼老實忠厚的丈夫,只能省吃儉用,和丈夫一起,幫幾個弟妹順利成家。

最難的時候,為了建房幫二弟成親,楊建國白天上班,晚上和弟弟拉土製坯,在爺爺留下的宅基地上,一磚一瓦建起三間土房。

幾年後,弟弟妹妹各自有了家庭,生活也逐漸好轉,這時,他們卻收到母親託人寄來的信。

在信中,母親易阿英哭訴,她的第二段婚姻遭受虐待,希望兒子能接她回老家。

一向團結的楊家兄弟,第一次分成兩個陣營。

出於對母親不告而別的憎恨,大部分兄妹反對將母親接回來。

「下堂不為母,我們吃糠咽菜的時候,她在哪裡呢?」

楊建國自然也對母親心中有恨,可是為了盡到兒子的本分,他還是力排眾議,帶著兩個弟弟,將母親從桂林接回長沙。

母子骨肉分離好幾年,再次見面,顯得尷尬生疏,好在易阿英雖年過六旬,但身子骨還算硬朗。

回到老家,她極力想討兒媳們的歡心,照看孫子,搶著做家務,不在話下。

就在關係有所緩和時,沒想到短短2個月後,易阿英竟然再次改嫁了。

這次,她沒有瞞著兒女,而是自稱對不住兒女,所以想找個下家,以後也不拖累兒女。

她說得情真意切,楊建國兄妹心中雖然不滿,但拗不過她,只能由她去。

只是易阿英的再姻之路,並不順遂,此後20多年來,她多次離婚。

每次都是要死要活,逼著兒子將她接回老家,「稍作休整」後,再度改嫁。

如果用現在的網絡語,來形容楊建國兄妹的心情,那便是「麻了」。

楊建國說:「我母親是世界上最瀟洒的人,四處出嫁,想嫁就嫁,想回家就回家。」

易阿英最後一次回老家,已經是84歲高齡,在結束了和上一任老伴的婚姻後,她選擇「落葉歸根」。

楊建國終於鬆了口氣,畢竟母親年近9旬,應該可以過幾年消停的日子了。

誰曾想,三個月後,他再一次迎來母親的出嫁。

84歲結婚,87歲離婚

自從母親回老家後,楊家兄妹反感萬分,意見最大的,當屬楊建國的妻子張麗。

張麗抱怨道,婆婆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年輕時忙著嫁人,到老了又拖累自己的子女。

楊建國沒有辯駁,可在他心裡,妻子的抱怨,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心聲呢!

只是看著老母親頭髮全白,滿臉皺紋,他實在於心不忍,便將母親安置在老房內,隔三差五送一些生活用品。

結果,母親住了沒多久,就說老房「鬧gui」,每天晚上出來嚇她。

大女兒楊芳見狀,便將母親接到自己家裡,依舊沒能讓她滿意,每天嚷嚷著要出去住。

可是,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能去哪裡呢?

直到幾天後,一個老漢的登門拜訪,讓楊家子女恍然大悟:母親又想結婚了。

77歲的嚴壯,是一名退休工人,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他主動上門,提出想與易阿英搭夥過日子。

下一秒,嚴壯就被楊家兄妹趕出家門,向來和善的兒子楊建國,更是當眾發了火:

「我當兒子的都六十多歲了,八旬老母親再嫁人,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可是,嚴壯並未知難而退。

由於易阿英老人的7個子女,只有楊建國、楊芳和身體不好的五妹在世,嚴壯便輪番找到楊建國與楊芳,稱他們是「老封建」。

兄妹倆原本以為,這件事,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了了之。

結果3個月後,他們竟然從別人口中得知,母親與嚴壯偷偷領了結婚證。

這個消息,瞬間在家族內引起軒然大波。

別說楊建國兄妹,就連易阿英的娘家弟弟,都覺得顏面盡失。

一家人聚在一起,勸說易阿英放棄這段荒唐的婚姻:

你都已經是黃土埋到脖梗的人了,總要為子孫後代的臉面考慮一下。

大兒媳李麗心直口快,當場指出,嚴壯之所以娶婆婆,就是看中婆婆身體還硬朗,想找個免費保姆。

兩個老人,卻是油鹽不進,當眾拉著手,一副堅定不移的態度。

易阿英更是表態,嚴壯是她所有丈夫當中,對她最好的一位,百年之後,她會跟嚴壯埋在一起,絕不會拖累子女。

易阿英的弟弟見狀,懶得再同她理論,轉而對外甥們說道,這是你娘自己說的,以後你們不要管她,我做兄弟的,更不會管。

楊家兄妹這才作罷,同母親鬧得不歡而散。

就當他們以為母親會在嚴壯家裡壽終正寢時,沒想到3年後,嚴壯又把母親送回來了。

「我們已經離婚了,我現在把她送回來,你們做兒女的,要盡到贍養母親的責任。」

兒子崩潰

楊建國聽後,愣了幾秒,頭腦轉而被怒火占據,他指責嚴壯忘恩負義,看到母親年老體衰,沒有利用價值後,又想將她拋棄。

嚴壯卻不管不顧,伸手將易阿英往兒子家裡推,仿佛他面前的,不是朝夕相伴3年的妻子,而是一件物品。

易阿英順著老伴的力道,湊到兒子跟前,拉住他的手說道,我不連累你,你把搶占我的老房還給我就行。

這句話,猶如火上澆油,過往委屈和艱辛猶如野火,在楊建國的腦海蔓延,頓時讓失去了理智:

「哪間是你的老房?房子是我和弟弟一磚一瓦建起來的!」

「你問問你自己,你的幾個兒子和閨女去世的時候,你來看過一眼沒有!」

楊建國越說越激動,他連推帶趕,將母親推倒在家門口的一處泥塘里,叫喊著:

「下堂不為母,這次我就算是坐牢,也不會管你!」

嚴壯和易阿英被他的舉動嚇呆了,爬起來灰溜溜地走了,一連幾天沒有露面。

就當楊建國以為日子回歸寧靜後,沒想到一周後,他和兩個妹妹收到了法院傳票。

原來,嚴壯以易阿英的名義,將楊家兄妹告上法庭,起訴他們沒有履行贍養義務。

還沒等楊家兄妹回過神來,嚴壯和母親,又找到記者,痛斥他們的「不孝之舉」。

記者介入

兩位老人面對鏡頭,一唱一和,哭訴了易阿英的艱辛。

易阿英說道,自從丈夫病逝後,她撿破爛、吃樹葉,將7個子女拉扯成人,如今卻老無所依。

而嚴壯以「好心鄰居」的身份,拉開易阿英的袖口,展示了她身上的傷口,稱易阿英有嚴重的風濕病,連藥都捨不得買。

「她兒子霸占了她的老宅,還將她推到泥塘里,要不是我在場,准被淹si了!」

易阿英也及時補充道:「我女兒說,就算我在馬路上被車撞si,她也不會管。」

記者聽了老人聲情並茂的講述,馬不停蹄地跟著老人,來到大兒子楊建國的店面,了解情況。

當然,謊言幾乎片刻就被拆穿了。

就連楊建國的兒媳,也就是易阿英的孫媳婦,都忍不住為公婆叫委屈。

孫媳婦嫁進楊家8年,只在婚宴當天,見過奶奶一面。

可最近一周,她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奶奶,因為嚴壯帶著奶奶,每天在店門口吵鬧,大罵公婆不孝。

這時,楊建國從外面回來了,65歲的他,頭髮花白,說到母親,他直接皺起眉頭。

楊建國坦言,之所以不願意贍養母親,是因為母親的養老錢被嚴壯騙光了。

他聽說,3年前母親有一筆12萬元的存款,按理說老年生活無憂,可嚴壯卻將她送回來,明顯是把錢花光了。

嚴壯卻否認了楊建國的猜測,他表示易阿英嫁給他時,帶了24000元,全部用來給她治病了。

兩人離婚後,他還給了易阿英4000元作為補償。

如果不是因為錢財問題,當初信誓旦旦在一起的兩位老人,為何會分道揚鑣呢?

嚴壯說,他和妻子隔三差五吵架,感情不和,這才結束婚姻。

易阿英卻說,丈夫告訴她,如果不離婚,兒子就不會接納她,所以她才不得不離婚。

兩位老人的說法截然不同,相信明眼人已經看出來,問題出在誰身上。

只是嚴壯態度堅定,他和老伴既然離婚,絕無復合的可能,只希望老伴的子女,能盡到責任。

楊家兄妹卻一口咬定,老人鬧了一年的離婚,民政局都沒有批,他們現在肯定是假離婚,就是為了「甩包袱」。

為了核實真偽,記者帶楊建國來到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確實按照流程,為兩位老人辦理了協議離婚。

既然如此,楊家兄妹是否願意負擔起老母親的晚年呢?

最後,在記者的勸說下,他們同意第二天來到司法所調解。

簽訂協議

第二天,楊建國卻沒有出面,而是讓妻子李麗代為出席。

李麗表示,丈夫早就被婆婆傷透了心,他暫時無法釋懷,不想再面對婆婆。

她接著說道,當初接婆婆回來,楊家其他幾個姐妹曾經做出承諾,會負責婆婆的晚年。

話音未落,楊梅直接站出來,否認了大嫂的說法。

誰也沒有想到,昔日相處和睦的姑嫂倆,如今為了老母親的贍養,關係變得劍拔弩張。

在調解員的再三勸說下,楊梅主動鬆口:只有從嚴壯那裡拿回母親的養老錢,她才願意贍養母親。

一旁的易阿英老人聽到後,顯得局促不安,緊張地看向調解員。

調解員表示,不管母親是否有錢,是否改嫁,作為子女,都有贍養母親的法定責任。

經過半個小時的爭吵和協商,楊家兄妹達成一致,由於五妹身體不好,母親的晚年,由大哥楊建國和大妹楊梅負責。

楊建國為母親提供老屋居住;兄妹倆每人每月支付200元贍養費,並且定期為母親添置新衣。

一家人在協議上簽字摁手印,這場養老風波,才暫時告一段落。

而易阿英的表情鬆弛下來,滿臉喜悅地拉住記者的手,連連道謝。

而楊梅和嫂子卻一臉冷漠,轉身朝出口走去。

結語

像易阿英這種母親,無疑是自私的。

她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後,絲毫不顧及子女的感受,甚至沒有盡到撫養義務,只顧一次次改嫁,甚至不惜在84歲高齡,再次改嫁。

雖然她有婚姻自由,但是這種行為,恕我孤陋寡聞,實在找不到詞語來形容。

有人問,母親改嫁了,到老的時候再回來,兒子還有贍養義務嗎?

從法律上講,子女有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變化而終止,也無權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

從道德上講,孝順父母,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可是,從人心來講,即便子女履行法定義務,不代表就一定擁有親情。

就像楊家子女,他們雖然在最後履行了贍養義務,可是與母親的情感堅冰,又怎麼輕易融化?

最後,我想說,父母雖然有婚姻自由,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子女的感受。

即便是血濃於水,但是親情,也需要愛和付出來維繫。

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我是米粥的閱讀時光,熱愛閱讀,隨時分享人生百態,歡迎關注!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您的喜歡,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cf946a49e56ec35b20b12416b27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