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國漫崛起之路,穿荊度棘。
《我的三體》《靈籠》之後,再沒出現過令人眼前一亮的出圈之作。
《我的三體》《靈籠》
片荒之餘,我被安利了一部國漫新番,名叫《黑門》。
在B站,2200多人打出9.7分。
科幻大V親自下場,為它代言。
「強烈推薦!國產科幻動畫中的破冰之作!比《靈籠》更值得推薦!」
網友一臉興奮,用愛發聲。
「國內罕見,扛起了科幻大旗。」
「堪比《西部世界》,媲美《攻殼機動隊》。」
看完這些狂言誑語,我一臉黑人問號:
好傢夥,這國漫當真這麼牛?
是騾子是馬,終究要拉出來遛遛。
今天,咱們就驗驗貨,遛遛它。
「黑門」
SWARM
2022.7.29
腦機時代
《黑門》發生在2058年的白洋市。
這座城市的靈感,來自雄安新區的白洋淀。
選擇白洋淀作為故事的發生地,恰當地融入中國本土元素。
畢竟,雄安一直被定位成「探索人類發展的未來之城」,代表了中國的未來,引領了世界的潮流。
2058年,腦機系統進入尋常百姓家。
作為白洋市的科技龍頭企業,綠洲集團率先研發出腦機系統。
這套系統,功能強大。
用戶首次使用,需要進行接口植入。
先在後頸植入4個「門」,分別用黃、紅、綠、藍四種顏色進行區分。
再將2000根納米級的微電流觸鬚,從頸後部直接接通延髓。
連接到頸椎神經叢,就可以向人腦枕葉傳遞視覺信息,進而實現視覺拓展與信息顯示。
它不僅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信息交換,更可以讓人類實現自我進化。
黑門,或許是第五個門
腦機系統雖然安裝複雜,但操作簡單快捷。
操作介面直接展現在用戶眼前,還有配套的精密手部作業系統。
只要動一動手指,就可以輕鬆控制。
如此龐大的系統,需要一個全能管家來運籌帷幄。
超級人工智慧「海豚」,就是綠洲腦機系統的控制中樞。
它負責綠洲所有腦機系統日常工作。
在它的指揮下,整個社會的腦機系統有序運轉。
不過。
為了預防系統出現意外,綠洲專門培訓一批綠洲醫生。
當用戶的腦機系統出現故障,綠洲醫生會上門免費維護。
全天候24小時,隨叫隨到。
擲入池塘的石子
腦機系統運行多年,一直相安無事。
直至一起意外事故,激起了驚濤駭浪。
2058年6月的某個晚上,一輛33路公交車發生緊急事件。
一位乘客的腦機系統出現故障,無法正常開關機。
海豚指令綠洲醫生張曉全、郎寧即可前往,檢查維修。
說巧也巧,公交車上又多了一起急救事故。
一位名叫圖毅的乘客突然癲癇病發作。
為了救死扶傷,張曉全申請進入駕駛艙連接外部電源,給他進行心率除顫。
未料到,公交車突然因電流故障出現失控。
張曉全、朗寧二人先後被電流擊中,陷入昏迷。
危難時刻,綠洲董事長柳長青親自出馬。
他遠程操控,指導甦醒過來的圖毅身穿外骨骼,用身體去阻擋公交車。
經過一番操作,圖毅救了一整車人的性命。
而,張曉全本人被認定是這起事故的肇事者。
公交車事故沒有看起來這麼簡單。
它看似一起偶發的意外,實則多股勢力捲入其中。
第一股實力:監管機構藉機打壓綠洲。
伴隨人工智慧的發展,白洋市成立了科技倫理監管機構,埃薩(IAESA)。
這是一個非官方性質的國際組織,旨在維護人工智慧的安全與可靠性,防止人工智慧被濫用。
埃薩認為,綠洲醫生張曉全在救治癲癇患者的時候,違規使用車內設施。
他所使用的未登記的腦機設備,肯定隱藏重大的秘密。
甚至,這個秘密與綠洲逃脫不了干係。
第二股實力:綠洲隱瞞真相。
事故發生前,綠洲就發現腦機系統出現意識錯亂的現象。
在一場考試過程中,有三名學生在不同的考場畫出一致的畫作。
把三幅畫合在一起,剛好拼成一隻蜜蜂的形狀。
更匪夷所思的是,這3名學生也在當晚的失控公交車上。
綠洲專家認為,這種意識錯亂有可能是基於腦機系統傳播的。
為了調查清楚,綠洲衝破科學倫理規定,違反紐倫堡法典和赫爾辛基宣言,用真實的人腦進行實驗。
它邀請包括圖毅在內的3名癲癇患者,進入綠洲腦宇宙。
利用癲癇患者在服用藥後的鎮靜效果,測驗阻抗潛入腦宇宙時的電流干擾。
表面,這是一場為了提升綠洲醫生在腦宇宙移動速度的實驗。
實際,綠洲有不可告人的計劃。
為什麼這麼推斷呢?
因為,這顆人腦不是別人,正是肇事者張曉全的!
第三股實力:心懷鬼胎的各路人馬。
師傅張曉全被認定是33路公交車的肇事者。
第一個替他不服的人,就是徒弟郎寧。
為了鳴冤叫屈,郎寧開始踏上了尋找真相的道路。
天澤生命科技,一直盯著綠洲集團的一舉一動。
自從腦機系統問世,天澤就一直在研究它可能帶來的危害。
公交車事故發生後,天澤的古麗、姚倩淑等人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
同時,她們意識到到,對抗綠洲的機會來到了。
圖毅也不是一隻無知無辜、任人宰割的小白兔。
事發當晚,他隱約記得張曉全提到了母親的名字。
所以,他猜到母親與張曉全,甚至與綠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平庸了半輩子,不能再碌碌無為。
於是,他與古麗、姚倩淑合作,混入綠洲,當起臥底。
靈感來源
腦機接口、腦植入術是科幻動漫、科幻片的熱土。
《攻殼機動隊》《機動戰士高達》《阿凡達》《黑鏡》《原始碼》等作品,都有過類似的涉獵。
《RESONATE》《攻殼機動隊》
作為一部國產科幻動漫,《黑門》涉獵腦科學,值得鼓勵。
它的靈感來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彭羅斯與神經心理學家哈梅洛夫的「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Orch-OR)模型」。
這一模型從量子理論出發,認為人類意識有以下特點:
人類的意識活動是微管內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
人類有量子靈魂,並存在於腦細胞的「微管」內。
哈梅洛夫這樣形容量子靈魂:
「這種量子信息將存在於肉體外,以靈魂的形式。心臟停止跳動,微管失去了量子態,但微管內的量子信息無法被破壞,離開肉體後會重新回到宇宙。如果患者甦醒,這種量子信息會重新回到微管。如果沒有甦醒過來,患者就會死亡。」
上圖:彭羅斯(左)哈梅洛夫(右)
下圖: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Orch-OR)模型
在微管量子目標還原調諧模型基礎上,導演創造出一個「心智魚群」概念。
它們如同人類的量子靈魂,以純電流的形式存在,不具備任何生理功能。
科學組織對它們一無所知,無法解釋存在的意義。
此外,根據凱文·凱利的「蜂群思維」,導演還創造了「蜂群症」現象。
當心智魚群被遏制,蜂群症就會形成。
進而形成「個體相對獨立,目標高度一致」的行為規律。
評價兩極分化
關於《黑門》,評價呈現兩級分化的趨勢。
有人質疑,它的片頭抄襲《西部世界》。
私以為,抄襲一說,有點無腦黑了。
《黑門》的片頭除充滿科技感的微觀鏡頭之外,還添加中國特色內容。
那座銅色雕塑,就源自民間傳說「周處除三害」。
這與《西部世界》的片頭概念,相差甚遠。
還有人成心挑事,拿《靈籠》來拉踩。
拜託。
一個是末日廢土科幻,一個是腦科學科幻。
兩部立意不同、落腳點不同的作品,就沒必要比誰的idea更牛了吧。
至於那些吹「國內罕見、堪比《西部世界》,媲美《攻殼機動隊》」的,也無須較真。
單單人物建模這一項,《黑門》就破功了。
估計是經費不足,人物面部表情僵硬無比,動作也十分卡頓無比。
這等效果,比真人模仿NPC還差勁。
去年,我獨家採訪過《靈籠》的導演董相博。
有一段話,他說得極好。
「國漫崛起這事,就像在養魚,養魚重在養水,水好魚自然就好。
能有一個良好的創作大環境和氛圍,優質的作品自然會在其中不斷湧現,優秀的作品又能吸引更多觀眾,大家對國漫的態度自然會轉變。」
對於國漫,我們始終要有一個冷靜情緒的頭腦。
不能無腦黑,亦不能無腦吹。
諸如國漫之光、國漫巔峰、國產神作之類字眼,太敗好感。
國漫真正崛起,需要靠真本事。
只有扎紮實實磨練真功夫,才是最重要的。
《黑門》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