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焊痕」長達1300公里,這顆星球是一艘廢棄的飛船?

2023-04-19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表面「焊痕」長達1300公里,這顆星球是一艘廢棄的飛船?

土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它以美麗的光環而被我們熟知,土星擁有數量眾多的衛星,目前已被確定的衛星就有83顆,而在它們之中,有一顆衛星顯得頗為神秘,它就是土星的第三大衛星——「土衛八」。

「土衛八」(Iapetus)的直徑約為1500公里,早在1671年,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就發現了它的存在。2004年底,一個名為「卡西尼號」的探測器對這顆星球進行了近距離探測,隨後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現象。

從「卡西尼號」傳回的圖像可以看到,「土衛八」表面的赤道區域,存在著一種巨大的隆起結構,很像我們常見的焊接痕跡。

探測數據表明,「土衛八」表面的這道「焊痕」長達1300公里,平均高度和寬度分別為13公里和20公里,它沿著「土衛八」的赤道環繞了整個星球大約4分之3圈,這使得「土衛八」看上去就像是由兩個半球焊接在一起的一樣。

這顆造型奇特的星球很快就引發了眾多關注,有人提出,這道「焊痕」看上去是一種「人工」痕跡,而從它上面密布的隕石坑可知,它應該非常古老,所以有一種可能就是,難道這顆星球是一艘廢棄的飛船?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外星文明來到了太陽系,後來卻因為某些原因將一艘巨大的飛船遺棄在土星附近。

有意思的是,在土星的眾多衛星之中,「土衛十五」(Atlas)和「土衛十八」(Pan)的造型也很特別,它們的直徑分別為15.1公里和14.1公里,比「土衛八」要小得多。「卡西尼號」也曾近距離探測過這兩顆星球,從它傳回的圖像可以看到,「土衛十五」和「土衛十八」都是一種碟狀的造型,這與我們想像中的外星飛碟類似。

(「土衛十五」)

(「土衛十八」)

所以就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猜測:如果說「土衛八」是一艘廢棄的飛船,那麼「土衛十五」和「土衛十八」會不會就是這艘飛船在廢棄之前放出的小型飛行器呢?

當然了,儘管這種猜測很迷人,但外星文明終究是虛無縹緲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對其進行解釋,科學家推測,「土衛十五」和「土衛十八」都運行在土星的星環之內,它們會不斷地從星環中吸收物質,這些物質會沉積在它們的赤道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類似飛碟的形狀。

不過「土衛八」表面的「焊痕」卻不能這樣解釋,因為這顆星球位於土星的星環之外,根本就吸收不到足夠的物質來形成規模如此巨大的隆起結構,那這應該怎麼解釋呢?對此,科學家目前也只能提出猜測,主要有以下兩種假說。

一、「土衛八」在形成之初的自轉速度非常快,高速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導致這顆星球的赤道區域明顯隆起,在這顆星球形成之後,由於土星引力所引發的「潮汐減速」作用,它的自轉不斷地減慢,但赤道上的隆起結構卻保留了下來。

二、「土衛八」曾經遭到過較大規模的撞擊,不過在它的引力束縛下,撞擊之後產生的一部分碎片在它的周圍形成了一個環狀結構,但這個環狀結構是不穩定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的一部分物質會直接逃逸,而另一部分物質則被「土衛八」重新吸積,並最終在這顆星球的赤道區域形成了隆起的山脊。

總的來講,從自然形成的角度給出的解釋應該更合理一點,畢竟對於有能力製造出像「土衛八」這麼大的飛船、並且還可以通過星際航行來到太陽系的外星文明來講,他們的科技應該非常發達,應該不會用到「原始」的焊接技術,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bcd74823844d4412c3605eb91b9e2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