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李易峰這部花式熱吻劇我夸不下去

2020-02-24   票房俠

最近國產劇收視集體火熱,從黃軒佟麗婭搞公關到孫儷羅晉賣房子,輕輕鬆鬆收視破2,一般來說,對於國產劇我們還是應該本著鼓勵的態度,從成長到成熟,需要時間,我們理解。

但,這部李易峰新劇卻特別激發吐槽欲,看完想問天問大地,怎麼又是吻吻吻?國產偶像劇除了花式強吻沒別的了?



對,《新世界》編劇徐兵的徐天宇宙最新力作——李易峰主演的徐天十一世的《我在北京等你》。



開播雙台接近破2,首集即上演李易峰與江疏影之間的暴擊失憶、氧氣罩吻、心動七連問等高能劇情,尤其是氧氣罩吻,已經迅速在微博、豆瓣、抖音、知乎等網絡平台熱傳,對於一部兩年前就拍完的遲到劇集來說,這樣的熱度收視,其實不俗。



至於李易峰,演技確實有進步,一個如此神乎其神的徐天,居然也能被他的表演撫平。但對於開啟轉型的李易峰來說,演這樣的國偶劇,算贏嗎?

最重要的是,都2020年了,我們竟然還要看把強吻當高甜的國產偶像劇?

國產愛情劇怎麼了?除了花式強吻沒別的了?

看簡介,《我在北京等你》是部什麼劇?

都市愛情創業劇,有愛情,有職場,有奮鬥,應該為我們展現活在當下、夢在未來的海外青年和北漂族們的精神面貌,他們的艱苦拼搏,直面創業的辛酸、殘酷、迷茫,卻永遠不屈服於現實的熱血。

行吧,理想很豐滿,現實一般般。

你以為會看到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嗎?不,在一大堆浪漫文藝的台詞之下,故事開場本質上這就是一個男主隨便幹啥都能把女主吻上、以及女主隨便就能把男主敲暈的離奇故事。



偶像劇就偶像劇吧,一個華裔孤兒與新銳設計師在超出常規的拋屍模擬中相遇,在各種誤會產生的交織中產生甜蜜愛情,再一起回國創業的故事,也可以拍得很可以。

問題是這一代國偶劇的套路令我的靈魂受到暴擊。

第一集我們十一世徐天就在一個雨夜出場了,抱著一個假模特仿佛暗殺現場了,這一幕剛好被女主看到了,徐天拿著鏟子接近女主想幫女主修車了,

然後女主一個熨斗就把徐天敲暈了,雖然但可是,女主就算是服裝設計師,也沒必要帶著熨斗出門吧。

好吧這都是細節。

接下來徐天在醫院和女主相見的戲才是重點——果然,失憶了。

但接下來是暴擊時刻——男主在醫院醒來,看到女主第一眼就一見鍾情了,拉著女主就來了一個本劇名場面——

「氧氣罩之吻」。



失憶還是假的。一切為了撩妹。

醒來後我們的徐天繼續假裝失憶,聲稱自己只記得女主,還問「我們結婚幾年了」,不管女主怎麼解釋都沒用,徐天堅持自己和女主有一段絕美愛情,還說醫院的人想拆散他們。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兩個人你追我趕懟得纏綿悱惻天雷地火,就想問意外傷人有啥問題能不能走法律程序,男主這樣死追著女主不放,女主可以告他騷擾好不?

更神奇的是女主還腦洞大開,為了讓徐天恢復記憶,帶著徐天來情景再現,接著說時遲那時快,本劇第二個名場面——車咚吻又上演了!



這個設定令劇情像單曲循環一樣不斷重複,就是「失憶了—強吻了—男主又被女主的熨斗敲暈了—又吻了—好上了」,走不出這個圈。

過去你看國偶雷劇,也得女配、男配、惡婆婆、雙方家族、車禍、癌症、失憶等等這些因素輪番去拆散男女主吧?這回全都不用,一個強吻一個熨斗敲暈全都解決。

拜這場失憶所賜,讓我們感受到了轉身抱、「雨」中曲、繞鐵絲花等超一幕幕甜到撒糖的情景,男主都被敲到腦震盪了,還深情款款對女主獻上土味情話:"我想知道我們是哪一天相遇的,是這樣的環境嗎,還是在中心大街?是春天還是秋天?"



有評論說這像極了真正的愛情。

不不不,要是把李易峰的臉換成《想見你》謝醫師的臉,這就是活脫脫一出懸疑恐怖劇好伐。

按說有異國相遇的基底,寫一個愛情故事很容易。但是本劇就是空空洞洞,劇情圍繞「裝失憶」和「失憶過後愛上陌生人」這同一個梗循環播放,全靠男女主顏值硬撐。

劇集收視不俗話題度上好,但也要說一句煞風景的話,這劇情,可真是鬼扯得一筆。



土味情話也是真的土,「你跟我的專屬記憶,永遠都印記在我的腦海里」。難怪女主直接拿出一沓錢,擺在桌子上,「以後咱倆就兩清了,老死不相往來」。

國產愛情到底怎麼了,難道除了熱吻沒有其他觀察愛情的角度嗎?

好吧還有創業。

李易峰飾演的男主角是一個連西服都要靠借、滿腔正義,喜歡挑戰,但只能住在貧民窟的野生小律師。但他人窮志不短,堅持服務底層,做一個為普通人服務的好律師。



厲害嗎?不太……厲害。

首次司法較量,以弱,勝強,戴上眼鏡的李易峰,輕輕拿出一個毆打男孩的視頻,扭轉戰局。



什麼問題?贏得太輕易。

沒有步步展開的纏鬥努力,只有靈光一現的皆大歡喜。直接拋出結果,粗暴簡化過程。

表面上,男主威武。

但如果深究,還是主角開掛的邏輯,贏得了又一次勝利。

人物弧光,被這場靈光一現的厲害,給捯飭沒了。



從打官司到愛情,與其說男主是天才,更像是——

開掛。

看出問題沒?故事走的是創業愛情劇模式,但從製作到營銷——典型的甜爽式思維。

最後來到觀眾面前的,就是一個兩頭不到岸的「夾生劇」。

國偶劇啊,李易峰的吻,請正確使用

但這又是它的厲害之處。都陳詞濫調到這程度了,還是能把一茬茬的少女心制服得嚶嚶亂叫。

都2020年了,《我在北京等你》還能等到觀眾,大機率是在於,命裡帶了徐天,啊不,是李易峰。

李易峰的顏是真的能打,亦酷、亦痞、亦暖,「地表最蘇律師」是真的,「行走的情話百科」也是真的, 「李易峰氧氣罩吻」的重點不是氧氣面罩吻,而是李易峰。

不是說江疏影就沒貢獻。江疏影最寶貴的貢獻,不是美,是她跟誰都可以配一臉。和孫紅雷配對可以,配李易峰也沒問題。拍偶像劇的,百搭體質就是無敵。



有人說他和李易峰像是姐弟戀,行吧,那也完美符合我對姐弟戀的全部視覺想像。

何況劇集還擁有贏面最大的王牌,李易峰。

去除濾鏡,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不是李易峰的話,這個角色,活脫脫一個跟蹤狂+幻想犯。

可如果這個甜蜜犯是李易峰呢?好的我認輸。

氧氣罩吻,李易峰;

車咚吻,李易峰;

皮衣一穿機車一騎,活生生就是一部帥氣逼人荷爾蒙炸裂的廣告大片。



女主幫他量尺寸,可這兩人的距離怎麼就越來越近了呢?換成別人的臉分分鐘想報警!

是李易峰呢?想抱緊!

但能不能小小小小地提個要求:我峰,下次接戲,如果還是非談戀愛不可的話,咱們能不能談一場正常點的戀愛,不搞每天24小時土味情話說不停,而是看著像一對海外闖蕩多年的成熟男女會發生的那種戀愛?

再說說李易峰的角色。

江疏影對角色的理解是——「他看似是玩世不恭的瀟洒先生,實則內心是非常坦蕩,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

認真想一想,徐天一個生長在布魯克林的底層小律師,似乎是孤兒,作為一個孤兒還是華裔,還生活在貧民窟,成長過程註定是不是充滿了掙扎,所以角色的「玩世不恭」和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這個角色會說出這樣的對白——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呢 都會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可是到後來才發現 自己不光改變不了世界 反而好好活著 都已經用盡了全力。」也可以理解。



李易峰的表演本來也有亮點。

和江疏影的愛情戲,不再呆板,整體表現流暢。

戴上眼鏡扮演專業人士,有情緒,有細節,迷妹們看到了,怕是要心碎一地。

雖然是女主走到哪兒跟到哪兒,對女主一臉無辜的說「你怎麼能丟下我不管呢」的時候,竟然也不想打他。



即使演技沒有質的飛越,但至少看到一種量的積累。

但李易峰演得再投入,這個角色本身設計地還是太潦草了,觀眾只看到人物的輕浮,看不見輕浮背後的原因,那麼,就有李易峰的臉也愛不下去啊。

說到底,故事的神奇設定,不僅傷害了故事,還傷害了人物——

這根本不是李易峰或者哪個演員表演的問題,而是劇本的問題。



有必要提醒看劇的迷妹們:遇到這種男主式死纏爛打的男人,兩個選擇:一,報警;二,打暈他,再報警!!

不是所有幻想狂,都長一張李易峰的臉啊。

不好意思,李易峰這次轉型我不可

看得出,《我在北京等你》的野心並不止於愛情——

愛情原本應該是引子,引出的是一代人歸去來背後的拼搏與浮沉。



這個立意,沒什麼錯。

只可惜,不知是因為國產愛情劇太套路,還是故事走偏,到最後觀眾只記得男女主吻個不停。

但吻個不停的接吻神劇,該是李易峰現在演的劇嗎?

自從憑藉《古劍奇譚》的百里屠蘇爆火,李易峰一躍成為和吳亦凡、鹿晗、楊洋並稱的「四大流量」,開始,李易峰一直在做的有件事就是:甩掉標籤。



流量劇,他是開創者。

出演粉絲界大IP《盜墓筆記》,流量暴增到愛奇藝癱瘓,從此流量+IP浪潮翻滾。

但,李易峰一直很清醒。

2016年播出的《麻雀》是他的第一個正劇,和馮小剛一同出演的《老炮兒》是他第一部影片。



但,收視爆款也好,百花獎最佳男配角也罷,只是一次次引發新的質疑。

但若下定決不再靠流量為噱頭,而是毅然選擇了另一條路,頭也不回地朝著演員邁進,那就無怨無悔。

到了《動物世界》,整整消失一年,離開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從第一場到最後一場,沒有拿劇本,台詞全都背下來,可見他的努力。但比努力更珍貴的是,李易峰的眼裡,終於有戲了。



最終這部戲,也成為流量轉型的經典案例。

看得出,李易峰早就看準,演藝圈的磅礴浪潮,早已更替了風向。影視市場逐漸回歸理性,觀眾品味逐步提升,作品本身的質量愈發被看重。

曾經吃粉絲紅利的一代,面對的,是載舟亦能覆舟的時代浪潮,更是新一代流量的挑戰。

李易峰的堅定在於,無論浪潮如何起落,都不讓流量這件事,消耗他作為演員的專注力和努力。

但,再執著的用心,也需要作品作為對世界的回應。

李易峰的特點在於,遇上一部好戲,演技也會跟著上一個台階,但一旦缺乏可以帶著他向上的劇本、人物和導演,演技又很容易跟著反彈,仿佛那些痛苦磨練的歲月,從來沒有過。

之前看過李易峰一個訪問。記者問,你是不是想往實力派轉型?李易峰同學自我調侃地裝出一副霸道總裁的語氣說:怎麼,在你眼裡我不是實力派嗎?記者說:是是是。李易峰哈哈一笑:那我還轉什麼型!

轉型什麼的,不在乎?他比誰都在乎。

所以,他才會一條路走到黑:熱搜不買,綜藝不上,一部戲,接著一部戲,和過去的標籤死懟。



用心是真的,但,觀眾只看結果,也是真的。

而且李易峰沒出新劇這三年,觀眾被很多優秀爆款劇反覆教育,嘴刁著呢。

邏輯、人性兩條腿,都得立得穩;智商和情商的平衡點,必須踩得准。

否則,當觀眾審美跑到了劇集品質前面,就靠一波波花式熱吻,憑什麼讓觀眾,一直等你。

所以,很抱歉,李易峰這次轉型,我覺得不可,不是看輕李易峰,而是我相信李易峰真正的轉型之作,不止是演好一個吻神。



至於對國偶劇我只想說:李易峰的吻和觀眾的期待都很珍貴,請正確使用,別浪費。